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么活儿呢?忙着准备供品,因为天亮以后要请佛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金刚经》所说的非身,都是大身,都是平等;也是在这样大平等之中,才能够容许三界六道各种不平等表相的存在与改变。-----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原标题:正当职业的内涵)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心经》其实不容易,其实我们知道,我们佛陀讲的二转法轮,讲的般若经,600多卷的大般若经,然后浓缩成大家都很熟悉的《金刚经》,《金刚经》再把其中的精髓浓缩成《心经》200多个字,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这里面的密意,我们讲佛法甚深、极甚深,它直接就直指本心──每个人的本心,但是这个本心不是我们意识思维想的心,通常我们都会落入到这个里面去。所谓我们知道佛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证得禅定境界的人,纵使禅定证量再高,也不是禅师啊!法界中只有一个法是符合前面所引中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禅师所证而应该有的认知,就是《金刚经》以及《心经》所说的金刚心如来藏,只有祂才是真正自始至终不取三界三世一切法;因为祂六入不会,对于三界世间六尘万法,都不会生起一丝众生心想的心行法相。只有亲证这个金刚心如来藏之后,生起中道实相般若智慧的禅师,才会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第六辑第113~114页:,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另外一种福德叫作「随喜赞叹」。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式说:「你真的有福报,有时间不必去赚钱,可以来作义工,功德无量!」 三摩地

2018-07-23

就连所谓砍柴出身的六祖,他在客栈听到有客人读诵金刚经发愿去五祖处修学,那客人就立刻布施了十两银子给六祖。当时的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字,至少也相当于现在好几十万人民币了,这样就可以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几十万万,可见六祖可不是真正的穷。所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学佛还要怕穷?,因为贫穷是苦恼法啊!一般人布施的目的是要脱离贫穷,脱离贫穷后不仅利益自己,同时也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之中曾经开示: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又是不一样的情况,而修学前五度的一一度,每一度的福业,都有它的不同差别,所以才说在五度之中都要修学。现在就简单来说一说,修学这五度所得的福业 三摩地

2018-07-23

而《金刚经》中也提到世尊往昔当忍辱仙人时,因为歌利王的妃子们都跑去听仙人说法,当时歌利王非常生气,也是因为贪著眷属美色的我所执因而发起瞋恨心的缘故,竟把仙人的手足斩断,因此造作了大恶业,来世必堕恶道。由此可知,贪著美色是有种种过患的!其次,贪著美妙音声也是不好的。《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中说:云何呵声?声相不停,暂闻即灭。愚痴之人,不解声相无常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之中曾经开示: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又是不一样的情况,而修学前五度的一一度,每一度的福业,都有它的不同差别,所以才说在五度之中都要修学。现在就简单来说一说,修学这五度所得的福业 三摩地

2018-07-23

了解后再研读大乘了义经典,譬如《大般若经》、或其中之《金刚经、心经》。《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大般涅槃经》乃至《楞伽经、菩萨处胎经》等,又如《鸯掘魔罗经、不退转经》等等,这些经典亦是善知识。除了研读上述经典外也应听闻善知识说法。善知识说法有许多种:有说定、说禅、说念佛法门、相唯识、说真正密意、说真正之金刚乘等,说法无量。但参禅人应有所拣择、对于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再来说,进入佛菩提道以后,他因为功德的差别,福德也有差别,我们来举《金刚经》的一段来为大家说明。《金刚经》里面佛说:【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否?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你学佛的历程也不是一劫两劫三劫啊,《金刚经》说过,等于是当我们临近这个法的时候,快要开悟这个法,这已经是经历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六,能够相信《金刚经》的,就已经经过无量诸佛,那何况是可以证得《金刚经》的真实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对众生的平等性还应该再加强。(原标题:众生无边誓愿度)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说在本地心戒那里,没有办法像如来藏那样清净,总是会有《金刚经》所说的四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的出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呢,总是会跟众生生起利害冲突的关系。那你慢慢把自己对于世间的诸取的顺位往后调整,你能够调整到最后,或者你能够调整多少就调整多少,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要转念来想,如来决定不会让大家作白工的,不会亏欠大家、不会让大家吃亏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禅定的境界都不离开一切的六尘相,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就可以知道不要误会。因此,禅宗实证的内容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三界境界法所摄;而禅定所实证的内容却是六识相应的境界,乃是三界境界所摄,大大不同。如果以修定的方法想要求证禅宗的明心见性开悟,等于缘木求鱼。我们现见很多学习默照禅的人,就是误会了这个,把 三摩地

2018-07-23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定境,都是虚幻不实,有生有灭的。如果心中贪着定境,便会妨碍定力的增进,甚至受到魔扰,导入歧途。然而对于一个能够眼见佛性分明的菩萨来说,他就能够把从静中修来的定力带到动态当中来,因此在动静之中都能够制心一处、正念分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静一如的境界。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想要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定力的锻炼不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原标题:有想定与无想定)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原标题:非想非非想定) 三摩地

2018-07-23

但阅读佛、菩萨开示的经论,应以恭敬心请阅,《金刚经》言:「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经典是佛法身慧命开演之所。平实导师于《楞严经讲记》第三辑开示他读经时的恭敬:「破参后那两年,我很努力在阅读大藏经,每天至少要读六个钟头,都是在三楼佛堂中盘着腿恭敬地阅读。」每部经典都有菩萨、龙天的护持,因此只要恭心阅读,必得护念,不为魔扰。以上由编译组答复,供您 三摩地

2018-07-23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定境,都是虚幻不实,有生有灭的。如果心中贪着定境,便会妨碍定力的增进,甚至受到魔扰,导入歧途。3、禅宗之禅与禅定的关系禅宗之禅,指的就是禅那,是静虑之法,是借助定力进行思维修,以实现对法界实相的顿悟。其修行目标是引导佛子明心见性,发起般若智慧。禅宗之禅是般若,不是定。但是禅宗的修行不离禅定,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 三摩地

2018-07-23

像《金刚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无量劫前,曾于五百世中,依深般若而修习真正的忍辱行,所以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心中无瞋也无恨。因为祂在因地能够这样持戒修忍辱行,这样当忍辱仙人而被节节支解的时候,都不起瞋恨,才能够快速满足三贤位的持戒行;只有像祂这样一切为众生而精进求道,才能够超越别人而提前成佛,否则是没有办法超越时劫来成佛的。而且自己心中生起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