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高一下学期,察觉自己程度太差,当时又听到“诵金刚经可以开智慧”,就开始几乎每天课诵一部《金刚经》,希望可使自己的求学过程一切顺利,果然成效显著,从此对《金刚经》信受奉行。上大学的前夕,反观自己在考前会吃素祈愿,求诸佛菩萨加被,一旦如愿后,就恢复旧习大啖美食,想来十分惭愧,于是决定效法家中的三位大菩萨,开始吃素,悲悯众生而慈心不杀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宗公案看得懂了(明心的公案),再读《心经》及《心经密意》时,懂得更深一层的义理,原来《心经》、《金刚经》中都已开示得如此贴切,若非破参,是不会懂的。但是也发觉往后的差别智、道种智,要学的还太多、太多,不由得发起精进心,今后定要比破参前更用功才行。二、能对众生自然生起平等心。破参后,有一日看见一只蚂蚁被水滴困住,当看到它挣扎的样子,我突然想到:它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吃饭走路均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笃定安心;起心动念较有把握,心波平静,待人详和;日用之间,不离声色、不即声色;亦较能不执定境而住定;再读《金刚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这些文字般若彷佛在在活生生印证所悟的实相般若,真正知道何谓“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导师在结三时叮咛:“悟后可将忆佛之念放在觉知心中。”遵师嘱照做之后,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客人的介绍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禅师在蕲州黄梅冯茂山传法,并经常劝告道俗信众读诵《金刚经》。慧能听了,心中遂产生北上求法的念头。但因为母亲尚在,不能立即前往。慧能三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安葬了母亲之后,慧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关)北上求法(此说与《六祖坛经》所记不同)。在韶州,他结识了德行之士刘志略,因为情投意和,结拜为兄弟。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处的“分别”非前七识之妄想分别,乃“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之现量直观,亦即《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见玄觉禅师见悟透彻,不留痕迹,遂赞叹道:“善哉!善哉!少留一宿。”于是,玄觉禅师便答应在曹溪住一晚上。时人因此而称他为“一宿觉”。得到六祖的印可之后,第二天,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里且举他接引学人的三则语录,从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大珠慧海禅师的禅风:1.有一天,有位讲《金刚经》的法师带着数人前来礼谒慧海禅师。……问道:“师说何法度人?”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有。”曰:“禅师家浑(全都)如此。”师却问:“大德说何法度人?”曰:“讲《金刚经》。”师曰:“讲几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一天,庞居士来到一处讲肆,随喜听某位座主讲《金刚经》。当座主讲到“无我相无人相”的时候,庞居士问道:“座主!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座主被问得无言以对。庞居士道:“某甲虽是俗人,粗知信向(消息)。”座主问“只如居士意作么生(依居士之见,如何回答)?”庞居士于是作偈答曰:“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常给信众讲《金刚经》,时人称之为周金刚。宣鉴禅师颇为自负,曾经对他的同学讲:“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一毛端含藏大海,而大海的性质并没有变小。拿一纤毫或芥子投向剑锋,纤毫断芥子碎而剑锋却完好无损,纹丝不动。有学与无学之境界,唯有我知道)。”宣鉴禅师后来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下学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杨亿居士拜访同僚,见对方正在诵读《金刚经》,便讥笑并且数落他,可是同僚却继续诵读自若。杨亿居士非常惊疑,说道:“是岂出孔孟之右乎?何佞(ning)甚(难道它比孔孟之书还高深吗?沉迷得多么深啊)!”说完,便凑上前,看了数页,稀里糊涂的,也不懂。从此,他开始对佛教稍有敬信,不再象原来那么轻视了。后来杨亿居士与翰林学士李维相会,李维鼓励他多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道宁禅师准备洗脚,在洗脚的间隙,他偶然读诵《金刚经》,当他读至“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这一句时,忽然身心双忘,不经意将脚垂入沸水中。就在脚被烫的那一刹那,他突然发明了心地,见到了自己的本性。不久,他便来到蒋山,依雪窦老良禅师落发。两年后,他又离开蒋山,遍历丛林,广参名宿。末后他来到白莲,听五祖法演禅师在小参时,为大众举忠国师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逢人即出,出则不为人”、“我逢人则不出,出即便为人”,此二公之语,与《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是同一归趣,所谓随缘应化而不生应化之想。景元禅师的禅风可从以上两则接人之因缘中略见一斑。 (原标题:261护国景元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周金刚就是当年的德山宣鉴禅师,俗姓周,四川人,在参礼龙潭崇信禅师悟道之前,一直以讲经为业,精通《金刚经》,故人称周金刚。]于是,祖觉禅师便欣然罢讲,泛舟出蜀游方,后投钟阜圆悟克勤禅师府下参学。一日,祖觉禅师入室请益。圆悟禅师遂为他举罗山道闲禅师的一则接众法语——罗山道:“有言时,踞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无言时,觌露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德光禅师二十一岁的时候,一天,忽然听见有人诵《金刚经》,悄然有省,遂生出世之志。不久,便依本郡东山光化禅寺足庵普吉禅师落发出家。一日,德光禅师入室参礼。普吉禅师便问:“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德光禅师茫然无对,于是心中便生起大的疑情来。他回到寮房后,左思左想,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答案来,以至通宵未曾合眼。第二天早晨,德光禅师又来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金刚经》讲,“不可以身相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妙峰禅师的这段上堂法语,正是对上述的活用。]宗鍪禅师一听,言下豁然大悟。宗鍪禅师悟道后不久,即辞别妙峰禅师,到吉水旁边的东山佛顶隐修。那儿曾经是修山主的故址。在那里,宗鍪禅师长年影不出山,过着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日,明本禅师诵《金刚经》。当他诵至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时,恍然开解。从此以后,凡内外典,只要一过目,即能通晓其义。当时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德宝禅师接众期间,曾有人入室请益《金刚经》中“为人所轻贱”之语——“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德宝禅师于是问那僧:“汝有疑否?”那僧回答道:“有疑。”德宝禅师道:“有疑则为人轻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经禅师出生时难产,他的祖父为之诵《金刚经》,遂得分娩,因而起名“经”。慧经禅师生得形仪苍古,天性淡然,无有所好。九岁入乡校,读孔孟章句。一日,慧经禅师问乡校老师“浩然正气是个甚么?”乡校老师感到非常诧异。慧经禅师从十七岁开始弃学,对世间功名之事,了无意趣,向道之心却日渐浓厚。二十一岁那一年,慧经禅师偶然来到一居士家,见案头上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受具足戒后,一日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恍然有省。从此以后,他开始行脚游方,初礼博山来禅师,次参密云圆悟禅师。初至金粟,天色已晚。本豫禅师问圆悟禅师:“夜宿投人时如何?”圆悟禅师道:“者(这)里歇不得。”本豫禅师道:“岂无方便?”圆悟禅师拈拄杖要打。本豫禅师接过拄杖,往回一送,说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天,圆修禅师陪一位客人站立在涧边,提举《金刚经》。当时,通问禅师多嘴,说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圆修禅师突然转身,向他逼拶道:“如何是其心?”通问禅师被这一问,顿时茫然自失。通问禅师二十四岁时,为婚事所逼。迎亲之夜,他偷偷地逃至武林,投南涧理安寺,从法雨石佛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通问禅师一度奋志用功,以求克期取证。夜间,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朗州德山宣鉴禅师师本研教,精通《金刚经》,曾造《青龙疏钞》多卷,注解《金刚经》,以此疏钞常讲《金刚经》,由是缘故,未悟之前,时人谓之周金刚。本发愿往灭南方禅宗,却因南行欲灭南禅而悟;于龙潭崇信禅师座下悟后(详见拙著《禅门摩尼宝聚─宗门正眼》第69则拈提:龙潭吹火),次日礼辞而归。路过沩山时,入沩山法堂,从西过东,回视方丈;沩山禅师无语,师曰:“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