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在《金刚经》中说:“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由此可知,我们在无量劫以来执以为“我”的心,竟是虚幻无常而不可得的妄心,它与真心在一起和合无间同步运作维系我们的生命。《入楞伽经》卷七︰“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 三摩地

2018-07-21

实证了以后会怎么解说佛法呢?欢迎诸位每周二到我们台南讲堂来,看平实是怎么讲《金刚经》的。绝对不是像你们以前所听过、所读过的那样,这才是实证的人讲经。所以,大家都不想要依文解义,也不想被人误导;我们既然要学佛,就要快快乐乐地实证。但并不是学得快乐就没事了,如果学得快乐就算是真正学佛了,那么学习如何游山玩水、学习布施众生,也都是很快乐的事啊!然而那是没 三摩地

2018-07-21

有学人以为执著佛法就是法执,并以《金刚经》一句经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为证。这是对“法执”一词望文生义而导致的误解。执著佛法并非法执,学人严格按照经典中——佛陀的教导去做,这是精进,并非执著佛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是说佛法是学人渡越生死大海的舟楫,如已到达涅槃彼岸,自然会舍弃舟楫,若还处于生死大海就不 三摩地

2018-07-21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了:“真佛不说法,住世示现的都是假佛,那我们学佛做什么?所以那个佛一定是真的嘛!”但是《金刚经》里面世尊又讲:“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为什么?如来真实法身无说无示,祂不说法,经由庄严报身为诸天说法,经由应身化身为人间的人来说法。净土宗的《莲宗宝鉴》所讲的“离相念佛三昧无住法门”,是讲实相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人听到第一义的知见会害怕,当他看到《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到最后连一法也无,心中起了烦恼,认为修行修到后来什么都没有,还修什么?若能深入这方面的知见,且不害怕的人,表示他过去生种下很多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与了义的法门有缘。一般念佛人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往生极乐世界,就不用修行了。到那边花开见佛,悟无生忍, 三摩地

2018-07-20

”譬如《圆觉经》、《大般若经》(或其中的金刚经、心经)《大般涅槃经》《楞严经》等第一义的深法,能不起烦恼,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果能如此的话,“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如果发无上菩提之心以后,听到了义经之意旨,而至心欢喜信乐,不害怕、不疑惑、不怀疑。这样的人,只要生起一念,欣慕极乐世界殊胜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大般若经》600卷没时间读,可读《金刚经、心经》以及《维摩诘居士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阿含部里面的《央掘摩罗经》,也是了义的经典,《心经》和《金刚经》一样,也是出自于《大般若经》,还有《大般涅槃经》、《法华经》等等,然后要深入思惟它所讲的意思和道理,思惟透彻后再来体究念佛。体究的过程之中,应该舍离一切的外缘。念佛到这个地步,有的人信心不足,就不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在那种状况下无法排遣鬼神的话,就由它去说:我们心中应该用第一义或三法印、四依的原则或用《心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所说的来跟它相应对,只要发觉它一说错,你就责备它:“你这鬼神也来说佛法,你跟本不懂佛法。”它就会消失。有时候鬼神说法和佛法很类似,不小心去观察就会被它误导。有时它说的法好像对,但其实不对,或者前面说的对,到最后它弄错了,那我 三摩地

2018-07-20

末学于一九八七年初,因执行业务极为繁忙,无时间打坐,每晚课诵金刚经时,总是一面课诵、一面打哈欠,课诵完毕即礼拜佛菩萨。是年夏天的某一晚上,课诵完毕拜佛时,忽然想及--应该试著摒除佛号佛相,而以专一忆念佛菩萨之念来礼佛,当下付诸实行。次日起,便都使用无相忆念的礼佛方法。日积月累,细法渐成,竟然熟习无相念佛之法,法喜充满,浑然不觉世俗生活之忙与累。后来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金刚经》才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土正是要这样庄严的,而不是用黄金去贴,用玉石去摆设,绝对不是这样庄严起来的;因为这种事相上的庄严佛土,都只是生灭法,不是真佛土。说到这里,也就可以了解为什么世尊在《金刚经》中要这样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有的人可能他会有疑问,会说:“既然有瑞相的示现,如果这些瑞相是真的,而不是鬼神的干扰变化,那诸佛菩萨在我念佛中或者修定中,祂们示现瑞相的目的是为什么?祂为什么要示现瑞相呢?”而且他也说:“因为《金刚经》佛陀不是有开示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但是,佛菩萨为何还要示现瑞相给我呢?而让众生看到呢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有的人可能他会有疑问,会说:既然有瑞相的示现,如果这些瑞相是真的,而不是鬼神的干扰变化,那诸佛菩萨在我念佛中或者修定中,祂们示现瑞相的目的是为什么?祂为什么要示现瑞相呢?而且他也说:因为《金刚经》佛陀不是有开示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但是,佛菩萨为何还要示现瑞相给我呢?而让众生看到呢?其实我们从这个疑问来 三摩地

2018-07-20

孙老师上课时曾提到真心不在六尘上分别的体性,与自己所相应的一一比对(都还要提起来回想才行,应该只要找到真心就不会不见的!找到就是找到),觉得老师上课说得好白喔!萧导师书中所写的也是说得好白喔!真的就是已经明讲真心在六尘上的体性了(只是我当时回想萧老师书中所写的内容,并没有看书对照,而且所相应到的离不开老师上课或书中所说的知见,属于自己体验的仍然还没 三摩地

2018-07-20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 三摩地

2018-07-20

长诵金刚经。晚居长寿净土院。后周广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微疾。召念阿弥陀佛。助吾往生。奄然而化。年七十五(宋高僧传)。绍岩。姓刘。雍州人。七岁出家。依高安禅师。遍览经书。有如宿习。后居钱塘湖心寺。恒讽持法华经。昼夜无间。期满万部。得生净土。俄感莲华生于陆地。誓焚身供养西方三圣。吴越王俶力劝止之。又投身曹娥江中。如有物藉其足。得不死。吴越王于宝塔寺。建净 三摩地

2018-07-20

金刚经。礼西方佛。尝神游净土。亲睹佛容。旋于山岫秽薪为龛。坐龛中。称佛号。纵火(佛祖统纪)。祖南。不详其所出。居南岳。刺血书阿弥陀经五百卷。金刚经一百卷。法华经十部。先后二十七年。长时念佛。期生安养。末后血干骨立。念佛之声不绝。一日至方丈。升座而化。体中迸出舍利。随取随生(佛祖统纪)。晞湛。山阴人。少为儒生。忽厌世出家。与莹行人建无量寿佛殿于院社。专 三摩地

2018-07-20

金刚经十万遍。笃志念佛。一日语曰。五月内十度见佛。两度见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吾已得上品生矣。言讫跏趺而化。祥光满寺(佛祖统纪)。悟性。宋时人。居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忽闻空中乐声。谓左右曰。我已得中品生矣。见诸同志念佛精进者。皆有莲华以待其生。言毕而逝(佛祖统纪)。能奉。钱唐人。专修净业。常见佛光照身。一日无疾。告其徒曰。吾往生时至。少顷。众闻诵佛 三摩地

2018-07-20

金刚经为日课。更不复为冥吏矣。年八十四。将终。忽闻奇香。遽谓左右曰。西方圣人来迎我也。即向西连称佛名而逝(报应记)。马子云。不详其里居。举孝廉。任泾县尉。充本郡租纲。督运入京。舟溺。沈米万斛。系狱中。子云专心念佛。阅五年。遇赦得出。隐南陵山寺中。持一食斋。天宝十年。卒于泾。先谓人曰。吾因数奇。遂精持内教。今西方业成。当往生安乐世界尔。明日。沐浴。衣 三摩地

2018-07-20

晚持金刚经。阅数年。病死。至一王者所。谓曰。汝合向人间受胎。答曰。爱持金刚经。愿生净土。不愿受胎。王者曰。汝持经功少。奈何。爱曰。曾闻十念成就。况其久乎。王者曰。且放还。听持经去。既苏。遂去之西山碧云寺。专诵金刚经。又十一年。一日集众曰。我以持经力。今西去矣。沐浴。端坐而逝(金刚新异录)。吴浇烛。居苏州娄门。以浇烛为业。因以得名。孑身无偶。长斋昼夜念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