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势至菩萨祂是以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方便入三摩地,那么这个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个前方便,以这个前方便要入大乘的止观、入三摩地,一定要亲见自性弥陀。那么这个念佛法门呢,它是可以从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等觉地、妙觉地的。为什么呢?因为经中说,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一起在佛前说了念佛圆通法门,所以表示说大势至 | admin 2020-08-28 |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admin 2020-06-14 |
|
html 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清净法尘上,不动不摇,如此五根就随顺于意根作意,而不随五尘种种境界起舞,能都摄六根。这种行来去止无相忆佛功夫渐渐上手后,又回来观察无相拜佛时,可以发现即使五根身行不断、不停地与外五尘接触,五尘及法尘也一直变异不断,意根此时较不会 | admin 2020-03-17 |
|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5)这都是净土行人极为熟悉的经文,在这两段经文中,《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就是要能一心不乱,然后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样就能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而《楞严经》中说:忆佛念佛也能够让行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可见,不论有语言、有文字形相 | admin 2020-02-21 |
|
无相念佛、无相拜佛的方法,就是可以成就动中定的法门,也就是《楞严经》卷5〈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开示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因为无相忆佛,不需要透过眼耳鼻舌身五根摄取外五尘境界就可以生起无相忆佛之净念;五根五识亦不攀缘五尘境界,同时意根可以安住,及摄于忆佛净念而保持不断,将眼耳鼻舌身意都回归到意根来,这就是都摄六根的方便善巧;因为心中一直都 | admin 2020-02-20 |
|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 | admin 2020-02-20 |
|
那另外还有人是修无相念佛,这个就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维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 | admin 2020-02-19 |
|
”太好了!念了佛以后就能往生极乐,不必再受这里人间的苦恼,为何不念?于是就死心塌地以念佛方法来求生净土,可是读过净土五经,知道往生极乐必须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哪里是“一句佛号”那么简单?!以后又在多次助念过程中,细致观察亡者,发现许多念佛人难以往生的关键就是临终时节病患缠身意识不清,很难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admin 2018-08-16 |
|
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此外,念佛应当从有相到无相,由权宜入实相。是故念佛人应当了知念佛有三种:一、念化身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所载持名念佛。若得持名念佛三昧,感应时即见阿弥陀佛化身。二、念报身佛:即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修法。若得 | admin 2018-08-06 |
|
而这净念相续不绝的功夫,不正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种种妄想、妄念,都回归到意识、意根的忆佛念佛的念来,这就是都摄六根。这时候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因此,佛教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教导学人无相念佛,就是忆佛念佛,是以无相念佛来锻炼动夫,礼佛的过程中色身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什么是无相念佛法门呢?这个就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惟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净念相续,也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意思是,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一段不断地使用忆字,并举相忆之情形来说明。行者若是少年离家,别母十数年,常忆念慈母,当知忆时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详见本网站《净土》专栏(原标题:念佛修定的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3、看话头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的修定法门。在禅宗发展的初期,人们的根性较好,定力也比较好。那时候,修行者大多重视定而不了解禅宗的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来当心已经慢慢不会有妄想,不会有妄念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这时候就必须要都摄六根。要都摄六根就是要离一切相,这时候就是因为有定慧的知见,知道要从有相进入无相。也就是说「从专一中进入到清净的状态」,这个就是因为你有那个智慧,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知道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要离一切相,就是要都摄六根,才有办法从专一中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清净法尘上,不动不摇,如此五根就随顺于意根作意,而不随五尘种种境界起舞,能都摄六根。因有之前的前方便,说服意根了知十八界的虚妄性,所以当六尘起起伏伏时亦不随顺而引生种种攀缘,乃至亦不随顺种种法尘起伏而游走于妄想中,所以就使得六识觉知攀缘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众则种种俗务牵挂,放不下,较不易办到,出家人身、口、意三业清净,都摄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乱。’‘打七念佛,为的是要得正念或开智慧,是要去除色、声、香、味、触、法,得六根清净。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净,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么。’‘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则修不妄语等五戒。经、律、 | 三摩地 2018-07-23 |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净念就是单单纯纯的话头。请在这样的过程中,多花时间及精神去磨练体验,以后见性的觉受才会强,功德受用才会大。禅三前十天应把工作暂且放下、或请假;其实如果生死心很迫切的话,到此时真的是食而无味、如丧考妣般,整个人如行尸走肉,应该也无心于工作上的事了。这时的疑情是自然的出现,不是刻意用脑筋去想出来。不过别把心力浪费在疑情上,因为禅三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