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心是无作的,单单只有心仍然不能造作任何的事,心他是无形无色,他怎么有办法杀害众生呢?所以当然是由身还有口才能去造作恶业,心本身他其实是不能成就恶业的,所以身跟口去成就恶业,也就是十恶业道的前七个业;也就是说,由十恶业道前面的杀生、偷盗、邪淫,身的三个业还有口四业,口四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就是由十恶业道前面这七个业,才能去 admin

2020-02-21

如果您助印的是主张六识论、否定八识论的书,或者是去助印假藏传佛教的邪淫密续,那都是在破坏正法残害众生的法身慧命,如何会有证悟的福德呢?又如果您护持的是宣扬六识论,否定有本住法实相心的存在,说阿赖耶识是方便说、非了义说这样的道场,这都是破法失福的恶业,哪里还会有福德呢?但是这样的道理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所以福德是有许多差别,譬如:有许多宗教界人士到处 admin

2020-02-21

就有学人进一步问了舍利弗:什么是业迹呢?舍利弗回答:所谓的业迹,有十种不善的业迹,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那学人更进一步问了:那有什么样的道迹趣向,可以断这十种业迹呢?舍利弗就告诉他说:有!就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乃至正定。就上面舍利弗所说的十种不善迹,可以分为身、语、意业三 admin

2020-02-21

 佛陀就告诉弟子们:我遇见了主张或宣说这些见解的沙门和婆罗门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是否真的信受他们主张的看他们如果说他们真的信受,那我就对他们说道:既然你信受这些主张,你就不能不承认人之所以会去造作杀人、偷盗、邪淫、欺诈等等这些的恶行,也都是由于前世造业所成就的命运;也就是说,命运就已经决定他会造作这些恶行,或者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要他造作这些恶行,或 admin

2020-02-21

于是,村中的人听闻了佛陀所宣说的教诲,以及亲眼目睹了对佛法起信的证明以后,终能心开意解,信根、信力更加坚固,纷纷请求佛陀为他们传授五种戒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全村的人都成为具有清净信的优婆塞、优婆夷。已能断诸疑惑,发起清净信的光明,精进的日日勤修种种善法,断除过往种种恶法,使得佛陀的法教渐渐地在这里普遍的传扬开来了。 admin

2020-02-21

有些教派的邪见很多,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如六识论的邪见,以及无上瑜伽男女双修的邪淫法,其次就是种种古怪的世俗邪法,譬如迁识法、夺舍法等等,都与佛法丝毫无关,与佛教风马牛不相干,所以都是假名佛教。为了使众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正法而远离歧路,一定要拿邪法与正法逐一比对说明,这样众生才容易了解其中的差异,才容易被救护成功。接受法义辨正,是修学佛法进入实证佛法 admin

2020-02-21

)会送出各种压力的荷尔蒙而让身体不好;如果这个人能够悔改,他也知道自己是已经错了,这个皮质区就会改变,就会产生很好的东西,让他身体可以悠游自在,不再受困于自己不好的变化,而作出种种非梵行邪淫的行为。所以我们对于爱欲这个方面,这种贪求男女的,应当要有一个节制。这也是微妙比丘尼的故事要告诉我们的。 ------正觉电子报第143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admin

2020-02-21

不杀,就是不杀人;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所认可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叫作邪淫;那不妄语呢?妄语是指说话不如实,有说没有、没有说有……等;甚至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也就是没有开悟却说已经开悟,没有证得禅定与神通,却说已经证得,这是大妄语。至于不饮酒,酒的本身无罪,但是酒会使人失去 admin

2020-02-21

不杀,就是不杀生;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凡是夫妻以外,不受国家法律,不受社会道德所承认的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叫作邪淫;那不妄语呢?妄语是指说话不如实,有说没有、没有说有,甚至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也就是没有开悟却说已经开悟,没有证得禅定与神通,却说已经证得,这是大妄语。至于不饮酒,酒的本身无罪,但是酒会使人失去理智,为了遮止酒后乱 admin

2020-02-21

不与取,犯盗戒;那贪色的人就容易犯邪淫戒。财、色、名,贪名的人就容易因为没有实质,他就用谎话,说大妄语方式来博得名声。财、色、名、食,那您如果要有这样子的饮食,特别是不可能说不杀生,要不然那一些市场当中的鸡肉、鸭肉、鱼肉,如果没有人杀生,怎么可能有这样子的一个尸体让人类所食用呢?最后一个财色名食睡的睡,其实睡,这里是指贪爱睡眠,或是贪乐于睡眠的境界 admin

2020-02-21

首先说身有三道,身的三道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在家指邪淫,出家则是指行淫);口有四道,就是妄语、两舌、绮语和恶口;心有三业而非道,也就是贪、嗔、痴(痴就是无明的意思)。这样总共有十个法相,也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业,总共有十个。这十个恶法就是十种恶业的根本,这十个恶业则是一切众罪的源头。......那么,身的第三个业是邪淫,出家则为不淫。什么是邪淫呢?所谓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云:〖‘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呵责、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 admin

2020-02-21

这里所说的正法,就是真善知识所说符合世尊的正法,而不是依附佛门的常见、断见乃至邪淫外道法。所谓的无畏施,就是让众生免于恐惧。譬如众生畏惧死亡,菩萨应该持戒清净不杀害众生,而让众生免于死亡而无所畏惧;又譬如众生有难,菩萨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等等,这些都是无畏施。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 admin

2020-02-21

这个友地比丘、大地比丘其实在过去世就已经跟实力子阿罗汉结下了恶缘;他们因为本身一个心性的问题,对于实力子阿罗汉的如实地分配这一些僧团的供养,没有办法服气,他认为实力子阿罗汉是故意来糟蹋他们两位,来给予他们比较差的一个供养,于是他们就怂恿了他们在俗家的一个姊妹(已经出家了,称为友女比丘尼)来诬谤实力子阿罗汉跟她有邪淫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佛世尊要 admin

2020-02-21

想了以后,他的个性也直,他就对佛说:世尊啊!我连一点点的小施,我都不想作,而且作不来,你还教我作五大施啊!佛陀就告诉首罗长者说:不杀名为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这样作就是五大施。听到这一句话以后,首罗长者心里好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算盘打一打以后就说:欸!这五件事啊!不会丝毫的损耗我一毛钱,没有损耗我一毛钱,而又有大施的这个名,这是太 admin

2020-02-21

而在佛门当中,我们知道:如果有受三归依,那么就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来护佑,如果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每一戒各有五位护法神来守护,因此三归与五戒合起来,就有六十一位护法神,守护着我们,加上修十善业,有上百上千的天神护佑着。如果我们是真实地信受大乘法教,依教奉行,甚至很虔诚地、很恭敬地受持菩萨戒,那更为无量诸佛、护法龙天所护念。这 admin

2020-02-21

我们如果确实知道十恶的业与道的差别,也知道十恶业道无非就是从意业的贪、瞋、痴而转生的:也就是由于意业的贪、瞋、痴,而产生了口的四业,产生了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这个口的四业;产生了身的三业----杀生、偷盗、邪淫----这样子的恶业道。知道了以后,就能够避免误犯,就能够从十恶业道的根本意业下手来修身,就能成就十善业道而具足福德资粮,就能帮助我们迅速地得到断 admin

2020-02-21

心习惯于戒法的限制时,凡是犯戒的事就不会去作;习惯之后,未来世的清净种子还是会现行;种子现行时,自然不偷、自然不邪淫、自然不会妄语,虽未受戒而自然不犯,这叫作无作戒。也代表此人已经成就心的清净习惯,因此能够成就无作戒。因此这一世能够精进持戒,除了有作戒,也能够成就无作戒而带到未来世去,那当然更能够庄严菩提了。事实上无作戒的成就,跟我们把佛菩萨的教导 admin

2020-02-21

 再来就是说,透过不对众生生起一念,不对众生的眷属生起一念,而不于众生想要行其所谓邪淫之念;不会说要藉治病,或者说要藉消灾解厄,或者假说要修证什么样的证量的法,来跟合法眷属以外的有情行其邪淫。另外不会贪名闻利养,乃至就起增上慢心而未悟言悟、未证言证,造大妄语业。接着求受菩萨戒,最重要的就是不毁谤菩萨藏,不毁谤菩萨藏就是说不谤说“没有如来藏&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