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复又进断异生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义,修证道种智;次第进修十地之十度行,渐次迈向佛地。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证自心第八识为根本,而后次第渐修,地地转进,不得躐等躁进,是名佛菩提道。拙著《宗通与说通》之中已有详述,此勿赘言。综而言之,佛法之道唯有二法:三乘与共之解脱道及大乘独有之佛菩提道,以外无别佛法。今者台湾宝地有诸外道--以密宗 admin

2020-06-10

  换句话说,「佛」之所以称之为佛,不但解脱道中的习气种子得要全部灭尽,还得要佛菩提道—也就是大菩提—能够具足圆满证得;而这个佛菩提道必须要从明心开始,再藉着明心来修证般若的别相智;经由般若的别相智再来修证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尚未圆满之前叫作道种智),所以初地到十地法王的一切种智都称为道种智;当一切种智圆满具足了就称为一切种智,具足证得一切种智 admin

2020-06-08

  如果你再有道种智,那么就尽管写,没有人敢找你麻烦的。为什么呢?当他连你的书都读不懂,哪里敢来找你辩论或辨正,根本就不知道你的落处嘛!纵然拼命一直去翻经典、论藏,想要找你的毛病,结果找来找去,只能证明你对,不能证明你错。这个时候你当然是自在的,这就是佛自在的根源所在。所以自在的根源,是从般若的智慧、解脱果的智慧上面而得到自在,这就是智无限与自在之间的 admin

2020-06-08

  已入地菩萨佛性有常非常:凡二乘俱脱无学有五神通者,回入大乘后明心见性,复加修一切种智,得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以发起三昧乐意生身不灭故,佛性常现不灭,方便说常,未离变易死故。依《不退转经》先修四禅八定及五神通,后悟如来藏及见性之大乘菩萨,于明心时即可断尽有爱住地烦恼,而不取证灭尽定,保留有爱住地惑润未来世生;加学一切种智而证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亦有三 admin

2020-06-08

  菩萨于亲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祂的清净的体性而修行,使得菩萨未来能够一一亲证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内涵;也就是菩萨能够亲证真心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法道,不仅让菩萨的智慧可以不断地增上,以此来求别相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而且还可以不断地培养福德,最后得以成就福慧圆满、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从这里可以了知,菩提就是觉悟真心如来藏,菩提道就是佛菩提的法道,是让菩萨 admin

2020-06-08

  禅宗之证悟破参极为重要,若人能于禅宗祖师证悟公案中,觅得入处,便入大乘佛菩提道之真见道位中,便得了知般若诸经密意,亲见十方世界一切法界之实相;悟后进修,便可经由相见道位之修学,配合福德之修集而具足菩萨性,配合破邪显正、救护众生等十回向行,而具足道种性,配合进修一切种智而渐渐通达般若,完成相见道位之观行,发起初分道种智;再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勇发十无 admin

2020-06-08

  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极难可遇,特别是已证道种智之宗通与说通菩萨;其所说法,无上甚深,能助真悟者修证道种智,一切凡夫、外道、二乘无学闻皆不解。是故凡夫外道于彼菩萨所说妙义,由不解故心生烦恼,辄妄评之(如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老师之妄评余身,即是现成案例),以积非成是之谬见,诋诬菩萨僧之摧邪显正,诬为「思想主观」,诬为不符「无见、无诤、无我」,而不敢就法义提 admin

2020-06-08

  然后菩萨于见道后,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而于内门中广修六度万行,这样在三贤位中努力的伏除性障,努力的熏修智慧,以及广集福德;这样满足初地菩萨该有的智慧及福德,最后能够满足般若别相智,因此而成就见道通达位的功德,成就了一分无生法忍道种智而进入初地,来修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继续下去。这样于圣种性中的修道位里来行菩萨行,广修十地所应该修的十度 admin

2020-06-08

  但是,从菩萨的道种智来看这个我慢,这其实正是古时南传佛法经典中所说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意思是:古时的阿罗汉们,都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的自己以后,仍有阿赖耶识心体存在不坏,所以能安心的灭尽自己而入无余涅槃,不会因为恐惧坠入断灭境界而不能断尽我执,所以就没有我慢的存在。若因为对阿赖耶识功能的贪爱执著心态仍然有极微细部分存在,就会成 admin

2020-06-08

  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脱者悉有一切智。慧解脱二乘圣者悉有十智之九,于无生智或有或无,钝利根有别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一切种智唯 admin

2020-06-08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admin

2020-06-08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经文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也就是有了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可以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以及修道位的道种智,乃至未来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都是因为亲证如 admin

2020-06-08

  ”这是从唯识道种智上来说五浊的成因,它的义理非常深奥,诸位菩萨如果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以请阅平实导师着述的《楞严经讲记》,里面有详细地解说。这个节目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将着重在较浅显的事相义理上面来说明。首先就来说劫浊。劫,是时间的单位。佛法中说:一个世界的生灭,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四劫,是各由二十个中劫所成,共有八十中劫,这八十 admin

2020-06-08

  [1]作科判是两种人在作的,第一种是学术研究,最怕的就是由未悟、错悟的凡夫来做研究[2],因为要谈到佛法的自由心证,其实学术研究者都没有那个能力,所以他们作出来的许多科判是错误的;另外一种,确实很有资格来将经论作科判的,那就是已经亲证而且有了道种智,就绝对有能力来作科判。[5]但是印顺的佛学研究所得都是玄学,因为对佛法的真实义,都是单依学术研究来加以想像而 admin

2020-06-08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观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admin

2020-06-08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admin

2020-06-08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admin

2020-06-08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admin

2020-06-08

  别教菩提讲的是真如与佛性,以真如与佛性为中心;证得真如,再证得佛性,以后再修一切种智,进入到初地得道种智,住于无生法忍当中;这样地地往上前进,初地满心时转入第二地中进修,一直到等觉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极微细烦恼障习气、以及最后一分无明随眠,然后成为大乘别教所说的佛,这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又称为般若的证觉,菩萨六度所讲的修证内容就是般若,但是六 admin

2020-06-08

  了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就称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的时候,就称为道种智,也就是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般若智慧。《心经密意》一切种智的修学过程中,有多分与少分证得的差别;在还没有具足圆满之前,都叫做道种智,不能称为一切种智。换句话说:地上菩萨所证得的一切种智——无生法忍,都叫做道种智,不能称为一切种智;进修到一切种智具足圆满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