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地真如只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称为一切种智;因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的一切种智未,称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只有下品、中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地一切种智具足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及大圆镜智、成所作智,究竟。一切智之十智乃是解脱果,三乘无学通有;通教三乘有学、无学依此建立果位,显示解脱果修证的位次,所以叫通教。所以说大乘菩萨依此通教解脱果的修证,也分 三摩地

2018-07-21

初地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唯有下品中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地一切种智具足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及大圆镜智成所作智,究竟。一切智之十智乃是解脱果,三乘无学通有;通教三乘有学无学依此建立果位,显示解脱果修证之位次,故名通教。是故大乘菩萨依此通教解脱果之修证,亦分四果四向,非唯别教五十二位次。一切智之十智具足,乃二乘菩提之极果 三摩地

2018-07-21

证佛菩提道者,在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因此而起般若总相智;复由此般若之总相智,进修般若之别相智;由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故,即可据以进修一切种智;未具足一切种智之前,名为道种智,即是地上菩萨之般若慧也;若得具足般若之一切种智,即成究竟佛道。如是能得三身具足,如是进修次第之内涵,方是真正成佛之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页91,正智出版社。 三摩地

2018-07-21

初地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唯有下品、中品之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地一切种智具足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亦有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四智究竟。一切智之十智乃是解脱果所得智慧,三乘无学通有;通教三乘有学无学依此建立果位,显示解脱果修证之位次,故名通教。是故大乘菩萨依此通教解脱果之修证,亦分四向四果,非唯别教五十二位次。一切智之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二乘与大乘的四圣谛其实最主要的差别是:二乘的四圣谛是依于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也就是依于世俗谛、依于俗谛来说明蕴处界诸法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的这样子的一个五蕴空相的道理;但是,大乘是依着法界实相,依着如来藏心,依着出生万法的本源的这一个心体来谈四圣谛,而且依着实相般若来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透过依着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着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外道凡夫跟二乘无学都没有办法知道这样子的道理,那这样子的道理是依着大乘菩萨来略说五根跟五力;二乘的五根跟五力是仅止于在蕴处界诸法上面,而不是在菩萨的道种智上面用心,所以这个是有深浅的差别的。那什么叫作七觉支呢?我们现在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七觉支?七觉支又叫作七等觉支,又叫作七觉分,也又叫作七菩提分。那七觉支有哪些内涵呢?七觉支就是:念觉支、择法觉 三摩地

2018-07-21

上地菩萨有时解说下地菩萨的著作,是常常可见的事态,不足为奇!譬如后世之克勤圆悟大师(圆与圜,二字相通),是亲证道种智的人,修证超过当年身任六祖的慧能大师,但是他不但为部份宣演《成唯识论、华严经》,有时也会为众人宣讲《六祖坛经》,而坛经所说的般若慧,不过是总相智与别相智而已,并未能说到地上菩萨所证的道种智。但我们却不可以因为他曾宣讲下地的《六祖坛经》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不能契会般若、中观,就无法熏修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修学初地的无生法忍而实证初分道种智,正是以般若智及中道观行之智慧作为基础故。然而,菩萨明心证悟之后,虽得般若智及中道智而能现观,亦唯入别教七住位而已;纵使已能眼见佛性而证得世界身心如幻之现观,亦唯是十住位菩萨,尚未得阶初地,原因有四:第一、未发起圣性,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需入十行位中,行种种行, 三摩地

2018-07-21

3、一切种智(道种智)自心第八识含藏着一切法的种子,完全证知第八识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功能作用,就是佛地的一切种智;地上菩萨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的时候,称为道种智。譬如,有人不仅见过、吃过荔枝,还了知荔枝的营养成分、生长状况等所有知识。总相智又名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和一切种智又名后得无分别智。总相智是进修后得无分别智的基础,故称根本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 三摩地

2018-07-21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如是亲证、现前领受,即证初地无生法忍,生起初地道种智而入初地。------与毁法辨正--12 (原标题:当以大乘见道为第一要务) 三摩地

2018-07-21

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百法明门。证犹如镜像现观,故满初地心。入地前的四加行令烦恼障现行悉断,成四果解脱。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净土中人常常这样讲说: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念佛能够让修学的人得到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经由不断的思惟系念佛的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悟后能够具足四禅八定,能够修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能够深入去用自己所悟的真如佛性引证而入初地得道种智,并且又断尽一念无明的话,往生见佛闻法,立刻得到八地;相当于我们这个世间也不过几万年几千年而已,所以悟后必须要继续修行,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还要精通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譬如《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等,藉以薰习一切种智。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往生极乐以后,见佛 三摩地

2018-07-20

末学最近有在念宝箧印陀罗尼,(因其可以消业障)导师的书中只提到建议念的咒语有: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想再请教jade师兄不知这陀罗尼在同修会中是不是可以念呢?末学叩谢感恩!jade99菩萨答:目前,会中只鼓励学人念诵佛教正觉同修会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 三摩地

2018-07-20

佛成就一切智智,也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是佛。如果这些功德不具足,就不能称为成佛。我们念佛是念什么?其实念佛应当是念法身佛,可是法身无形无相如何念?那我们就透过佛的名号,佛的形相,然后进一步到无相念佛、实相念佛。所以念佛有很多的层次差别不同。对一般佛而言,所谓念佛,系指称念佛菩萨圣号。因虔诚地不断唱念或默念,至心信赖归向,而获得佛菩萨之冥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对于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悟后能够具足四禅八定,能够修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能够深入去用自己所悟的真如佛性引证而入初地得道种智,并且又断尽一念无明的话,往生见佛闻法,立刻得到八地;相当于我们这个世间也不过几万年几千年而已,所以悟后必须要继续修行,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还要精通唯识的经典和论典,譬如《楞伽经、成唯识论》等等,藉以薰习一切种智。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往生极乐以后,见佛 三摩地

2018-07-20

悟后则应请善知识印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 三摩地

2018-07-20

“一悟成佛”根本是骗人的(最后身菩萨除外),还必须熏习种智及证得道种智,断习气种子、断所知障随眠。好感恩!没有萧老师,想触证真心,门儿都没有,“无门之门”岂是那么容易入?知见不具足,定力、慧力不够,福德资粮欠缺的人,比登天还难。末法时代,施设忆佛、拜佛、看话头的法,真是大智慧啊!诸佛菩萨不让我第一次禅三就悟,是有原因的,他耍我学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