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习性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学佛释疑3第56集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吴正洁老师注:《正觉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原标题:《金刚经》的四句偈)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远比明心与见性更重要;明心与见性的重要是为整体佛教,为全体众生而说的;因为如果能明心、见性,渐渐发起道种智,就能护持正法,不让任何人破坏,所以是为全体众生考虑,也为整体佛教考虑的。但是若从每一个人自身的切身利害来考虑,我告诉你: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使人流转生死的最主要烦恼——我见——诸位去禅三 三摩地

2018-07-22

】如此渐次成就大乘行,最后道种智,成就一切智智,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界实相如来藏,实证一切智智就成为空思梦想;又执着意识心为贯通三世之因,成就常见外道思想,却把解脱道最基本的蕴处界诸法的缘起性空观,从《广论》的「中士 三摩地

2018-07-22

必须是菩萨见道通达入地了,成为初地以上菩萨,依诸地所修道种智,现观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所显,从如来藏而来。所以证实如来藏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如来藏;如来藏无生,故一切法无生。次第证得地上菩萨,诸地无生法忍,正解诸法本来无生,而如来藏则常住不灭,这才是真正证得法空。因此,兴大慈悲,拔济众生。这样才是法缘慈。无缘慈悲第三种慈悲是无缘慈悲。《大乘本生心地观 三摩地

2018-07-22

经过了二转法轮的时期,有因缘的一个又一个的,渐渐地都能够实证了真如如来藏,进入了大乘的见道位了;所以佛就开始演说《解深密经》《胜鬘经》《楞伽经》等等,主要是摄受这些已经证悟的悟后起修道种智。让这一些,除了依于真如自体的总相智、别相智之外,还能够继续地进修如来藏中过恒河沙数一切种子的智慧,所以叫作一切种智;也就是修行到菩萨摩诃萨——地上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简序目前的佛教界,错解佛法的情形很普遍,平实导师以道种智的证量,领导正觉同修会胜义菩萨僧团,介绍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佛菩提道,让佛教的法义与道次第,清楚呈现于世人面前,在当今佛教界中,极为稀有难得。解脱道的四个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以断我见为基础,进一步断除思惑。佛菩提道则以明心为基础,由于福、慧的,最后证得究竟佛果。关键词三缚结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现见一切境界皆是自心现量,非有外法而为有情之所触所受者,因此便能远离对于自心藏识之执着,便能远离意识心对自己的执着,发起初地般若道种智,这才是初地所证的法无我。故知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者仍非初地,仍须加学法无我智——唯识一切种智才能入初地。若十回向位菩萨的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之熏习证验不足,不能现观一切法相皆是自心所现,不能证知自心所取一 三摩地

2018-07-22

十地就是十种修无生法忍而成就道种智的阶位,也就是十种不同圣性的达人。然而每一地都有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三种不同阶位:入地心是指刚开始转入此阶位的菩萨;住地心是指能够安忍及安住此阶位的菩萨;满地心是指成就这个阶位,而且完成一种现观的菩萨,也是该阶位的达人。譬如初地的入地心菩萨,就是由十回向位完成如梦观后转入初地,这样的菩萨名为初地的入地心菩萨。由于 三摩地

2018-07-22

成佛以后由于所有的种子已经究竟清净、究竟圆满了,所以就名为“一切种智具足圆满”;而初地乃至于等觉位的菩萨,由于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圆满,所以称为“道种智”。在道种智位的菩萨只有下品、中品的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而佛地则是由于一切种智具足了,所以具足了上品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四智圆满,成究竟佛道。当一切种智具足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外道凡夫跟二乘无学都没有办法知道这样子的道理,那这样子的道理是依着大乘菩萨来略说五根跟五力;二乘的五根跟五力是仅止于在蕴处界诸法上面,而不是在菩萨的道种智上面用心,所以这个是有深浅的差别的。那什么叫作七觉支呢?我们现在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七觉支?七觉支又叫作七等觉支,又叫作七觉分,也又叫作七菩提分。那七觉支有哪些内涵呢?七觉支就是:念觉支、择法觉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明心后,对禅宗的公案、二转、三转法轮的经典渐渐看得懂了,然后以真见道的总相智为基础,深入相见道的别相智,于别相智,深入诸地修道种智,最后圆成一切种智的究竟佛。然而,坦特罗佛教只靠观想就能成佛的说法,非常荒唐!因为坦特罗佛教所有修行法门都以观想为基础,不能自外于观想法门。譬如坦特罗佛教所谓的观想天身法门,藉著观想自己有广大的天身,于观想成就后,自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现见一切境界皆是自心现量,非有外法而为有情之所触所受者,因此便能远离对于自心藏识之执着,便能远离意识心对自己的执着,发起初地般若道种智,这才是初地所证的法无我。故知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者仍非初地,仍须加学法无我智——唯识一切种智才能入初地。若十回向位菩萨的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之熏习证验不足,不能现观一切法相皆是自心所现,不能证知自心所取一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可知,《般若经》虽然说是大乘了义法,但是仍不究竟,其上还有更深细地上菩萨所必修的道种智要学,若不修道种智,不能次第具足道种智而改名为一切种智,菩萨就不能成佛。于是到了第三时教,佛又第三次转法轮,宣讲唯识方广等诸经,铺陈菩萨成佛之道应知的一切法要;菩萨若道种智,就是佛地的一切种智已经证得了,此时成佛又称为一切智智的亲证者。因此,《解深密经》说,唯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三摩地

2018-07-22

弥勒菩萨当来成佛时也一样是靠唯识学──一切种智,而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即是道种智──还没有修到究竟佛地时的一切种子智慧,而唯识学是大乘佛法中的增上慧学,绝对不是没有明心的人所能真修实学的。没有明心之前修习唯识学,只能够在意识上研究揣摩,只能够成就思想的层次,而不是义学的实证。而明心的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由于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现观的;第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般若德,乃是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所发起的智慧功德,这样的智慧功德在佛法中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它包含了下品妙观察智、下品平等性智之少分,并不是圆满具足;犹待菩萨以根本无分别智为基础,去圆满后得无分别智,亦名别相智,来圆满、来具足全部的下品妙观察智、下品平等性智;又因为菩萨圆满后得无分别智以后,因而转入初地修道种智,乃至最后可以圆 三摩地

2018-07-22

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脱者悉有一切智。慧解脱二乘圣者悉有十智之九,于无生智或有或无,钝利根有别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一切种智唯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禅宗也不可以三关自限,因为知道说,从大乘见道以后,之后还有差别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要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修学。可是话又说回来,要能够真正地大乘见道,禅宗还是最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个重任。可是这个前提是说,是要有真正证悟乃至于说是悟得深的善知识,来住持的前提在。第八说华严宗。华严宗是宗奉《华严经》,以经为名,所以叫作华严宗;而古来多有善知识因 三摩地

2018-07-22

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直接以第一义实相之理指示,令众生依之而能真实契入大乘空性心如来藏理体,悟后而得之般若中观总相智[注1]及别相智[注2]之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乃至亲证地上菩萨无生法忍之道种智[注3],及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注4],大乘所谓即是专指此第一义悉檀而说,三种悉檀摄属「次法」的部分,用以帮助的。[注1]总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