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马鸣菩萨由于已亲证得八地菩萨道种智,正在主修一切种智(佛智)的范畴及愿波罗蜜多,于相于土均得自在,可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故除了能善说法要,并有能力用神通力降伏一切诸外道辈。所造《大乘起信论》为历来各宗所依据的重要论典之一,华严七祖以马鸣菩萨为初祖,禅宗亦以马鸣菩萨为第十二代祖师,其它宗派,天台、禅宗、净土、真言等宗,亦都深受影响(注 admin

2018-07-22

所依的就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才有办法依着悟入第八识如来藏心以后,悟入禅宗的本心;才能够依于佛果、依于佛菩提道的修行的功德,慢慢的证入这个佛性的功德;知道菩萨万行的原穴,知道众生轮回起处、众生这个烦恼种的修除,这个是依于阿赖耶识所含藏的这些种子的转依;乃至于能够了解这些万法所依的这些法性;能够逐渐的出生般若智慧,出生般若别相智,乃至于慢慢的因为佛菩 admin

2018-07-22

所以若想要证悟中观般若智慧,必须要证悟自心如来藏,因为证悟自心之法门,从七住位的中观开始,乃至于到初地道种智的般若智慧,乃至于到最后佛地的四智圆明的究竟中观般若,都不能外于第八识。如果有人主张“外于如来藏的这个第八识心而有佛法可证”的人,如果不是方便说是证悟二乘菩提的话,那一定是外道的邪见。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主张“外于如来藏而有佛法 admin

2018-07-22

今者张先生于此二者俱皆未得,未入二乘菩提之见道,则不入大乘通教菩提;复又不肯承认禅宗所悟之心是如来藏,则亦未入别教见道;三乘菩提之见道俱无,而有见地能评诸方大德者,无有是处!于我会初悟同修之七住位般若现观尚不能知,而力能评论余之道种智者,无有是处!当知道种智非由研究经论可以证得,必须依于禅宗之证悟如来藏自心所起般若慧,按部就班熏习证验种智,方能证得 admin

2018-07-22

又恐一人闻之不信,展转于其多位弟子梦中如是示现﹚,此是上品上生人;亦如于此已入初地二地者,往生极乐时,速证八地道种智,立即证得二种意生身,于相于土自在,此是地上菩萨之上品上生人。后者如临时起意谋财害命之凡人,舍寿时以往昔所结善知识缘,教令念佛求生极乐;此人以信受大乘方广诸经而不诽谤,亦不谤佛,故得往生,不堕地狱;随其上中下生善根差别,或有于莲花中住 admin

2018-07-22

为了精修“菩萨道种智”,为了证得地上菩萨满心之现观,再来的菩萨乃以誓愿力故,留一分思惑未断,虽具烦恼相,但于烦恼得自在。由于菩萨愿力坚固,志心坚定,永不退转,恒时正念,故一切烦恼拘他不得。鸠摩罗什菩萨正是这样的人,虽已历劫累世修持佛法,但在这一世,仍然藉缘示现诸多烦恼:诸如被胁迫、遭受戏弄凌辱、乃至被逼成婚,历经千百风霜等事,直到五十九岁 admin

2018-07-22

若证此空性心,即能于般若中观起诸胜解及与胜行;亦能渐次入证初地之道种智,证初地无生法忍;由初破参乃至初地,俱名宗通。由二转法轮《般若经》旨,及龙树菩萨《中论、十二门论》,其弟子所造《百论》等义观之,三论宗所述之般若中观,乃是别教中之真见道位至通达位修证;其后尚须转入法相唯识宗,修习三转法轮唯识种智,方得入地,渐次修进佛地,此是般若宗在佛法中之地位; admin

2018-07-22

它所没有的部分就是我们说的佛菩提果,也就是包含般若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种智这些的内涵;它当然也没有办法证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所以它的定位纯粹就是小乘教。可是我们也要提醒大家,即便我们刚才说到俱舍宗以《俱舍论》当作依凭这个论典,我们又知道说《俱舍论》谈的部分只有在二乘解脱,我们要提醒大家,即使是志在自我一人解脱的境界,也不能够仅仅以 admin

2018-07-22

菩萨十地也是一样,同在一切智海中,随所证的道种智的差别,而得诸地的名称。譬如说大海里面有十种相,所以称它为大海,而不可移夺,有哪十种相呢?第一个是次第渐深,海水它是次第渐深的;第二个、不受死尸,死尸一旦落到海水里,就会浮到水面,或者是被漂到岸边的;第三个、余水入中皆失本名,任何江水、溪水、河水一入到大海都称为海水;第四个、普同一味,一切的海水都是同 三摩地

2018-07-22

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如梦的现观。当十回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愿,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念一次给大家听: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这个〈总持咒〉很特别的地方,是在于它里面谈到的,有实相的法在里面,所以如果您能够至心持诵这个咒语的话,那您就会有趣向于菩萨的忍陀罗尼,因为在这里面包含了实相的义理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他利乐众生的说法过程中,他所能够说的法,不能像别教的初地菩萨所说的那么深细,因为他还没有发起五分法身,尚未具备地上菩萨的道种智;别教中的地上菩萨一听他说法,心里面就会知道,这是方便来示现成佛,接引众生入佛道,不是真正的究竟佛。可是这位地上菩萨,他绝对不会说破,他也会跟着凡夫众生,一样恭敬供养,来成就共同度化众生的佛法志业。最后我们要说明的是: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一般只有在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才又尊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但是已经实证第一义谛,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因为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之中,此后可以一直依止所亲证的如来藏,来修学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一直到成为佛地的一切种智,而且实证之后已经是位不退的菩萨;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也可以称作是菩萨摩诃萨。从上面的说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佛菩提道一直进修,入地以后,具有道种智与大福德,可以在欲界天当天主,到三地满心后,具足四禅八定五神通,如果他发的愿是生生世世在天界度众,那他自然不必来人间受苦,更不可能入三恶道,这样才可以说是究竟的生天之法了。当然,如果想更快成佛,就得像世尊过去生在因地修菩萨道时那样,辛苦一点生生世世在人间度众,累积成佛所需的一切福德以及智慧,早日成佛,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0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原标题:什么是“六念法”?)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说,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之七住位菩萨,已证如来藏而入理般若,能离断常、生灭二边邪见,能为众生宣说般若空理,能度众生证得般若空理,相似于佛,所以名为相似即佛,位在十回向位以下;由于未修一切种智,未得初地无生法忍道种智,所以还不能称为分证即佛。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过程不就是法相唯识宗所说、所修、所证的内容吗?《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内容,它不但提到了菩萨由凡夫地的这个资粮位,进入真见道的见道位,也就是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中,由凡夫地至七住位的修证,还包括了由真见道证悟本心,到相见道见道位的满足,也就是由七住、十住位到初地前的所证;还有修道位至成佛的道种智,也就是诸地菩萨修到成佛的过程。所以说《起信论》是大乘佛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因证得实相、如实了知如来藏真心永远都不住于生死之中,即不会堕于外道的断见与常见法中(注17),当然会是远离颠倒梦想,不执着于知觉性是否会断灭和消失,临终之时十分坦然,对于未来所要经历的境界都已明白,舍报时将依照自己亲身所证和所发愿力,可以往生净土亦可留惑润生在人间常行菩萨道续佛慧命,进修道种智及一切种智,未来成就究竟佛道而实证佛地的究竟涅磐。三世 三摩地

2018-07-22

道种性完成之后,只要具足入地时所应有的道种智,再发起十无尽愿(而具足增上意乐),就可以进入初地了,开始十地的圣种性的修行。前面所叙述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总称为三贤位。当别相智通达之后,才能进入初地,继续进修一切种智!所以第五个阶段,就是十地的进修,又称为圣种性的菩萨(这时才是佛菩提道中的修道位)。菩萨依般若别相智(及大福德……等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一般只有在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才又尊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但是已经实证第一义谛,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因为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之中,此后可以一直依止所亲证的如来藏,来修学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一直到成为佛地的一切种智,而且实证之后已经是位不退的菩萨;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也可以称作是菩萨摩诃萨。从上面的说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