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断了我见就像前面所说,你就可以笃定:你只要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就可以解除三界轮回之苦了。所以可见断我见,对一切修行人的重要。如果要想证如来藏,最先要作的就是要先断我见,这个次第就是要去观察,蕴处界的一切法的虚妄,而且要一个一个的去细观,不能漏掉任何一蕴当中的各种法,也不能够漏掉一处、一界里面的法。我们在讲蕴处界,它只是一个总和的名称,而是要看这里面的 admin

2020-02-21

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当中,为大家说明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正法,能够生起信 admin

2020-02-21

这毒是中了就一定会死的,它会死去你开始亲近三宝的心,开始跟众生又继续地搅和,再轮回不断地在生死里面尝尽酸甜苦辣的这个人生。这样是何苦呢?而且大部分的众生会因为瞋恚,没有办法跟众生结缘。譬如说世间的人他想要赚钱、他想要作生意,可是他没有人缘。他每天工作非常精勤努力,他也知道怎么作这东西好吃,他摆个小吃摊;可是他的面貌,人人看到都不欢喜,他过去生没有人 admin

2020-02-21

在佛法内容的主轴三乘菩提当中,无论是以佛菩提般若智慧,或者二乘声闻菩提的解脱智慧,同样都要面对生命中一个根本的严肃课题:那就是如何透过佛法的修习来解决生死的问题?如何挣脱无始以来生命在世间系缚、六趣轮回无穷尽的苦?所以我们应从透过佛法的智慧,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开始,清楚且正确地观察生命中苦的现象、苦不断形成积集的过程、苦灭解脱的涅槃境界,以及如何 admin

2020-02-21

在三界中的有情也包含了天龙八部等六道轮回之众生。金庸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中有一部叫作《天龙八部》,这个名词虽然是出自于佛经,但读者千万别误以为他的内容就是经典说的天龙八部,那可是完全不相干的。欲界天中除了天人之外,尚有天、龙、夜叉、乾闼婆(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睺罗伽(大蟒神),因此将这八种摄属人非人的众生就合称天龙八部 admin

2020-02-21

如果不是依靠大慈大悲世尊的教导,众生是没有机会离开轮回之苦。因此太虚大师作词的《三宝歌》,就是在叙述众生真的是需要依靠佛才能离开生死之苦,其中赞叹佛的内容为:人天长夜,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太虚大师《三 admin

2020-02-21

这是不是就有一个造物主来操控这个引力呢?不是!日月星辰的这些影响,全部都是众生共业所使然,并不是说有一个造物主来操控!所以,如果要改变这些共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要先从改变自己的别业开始;也就是说,你必须要依止着佛法,向着佛法修行的道路,去灭除我见,去断除这些轮回死的烦恼,这样才能真正地主宰您的祸福!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 admin

2020-02-21

如果不是依靠大慈大悲世尊的教导,众生是没有机会离开轮回之苦的。因此太虚大师作词的《三宝歌》,就是在叙述众生真的是需要依靠佛才能离开生死之苦,其中赞叹佛的内容为:人天长夜,宇宙黮[dàn]闇[àn],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rèn]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 admin

2020-02-21

在有情众生生死轮回的六道之中,除了这两种情形以外,也就是往生地狱和无色界是用化生,其他各处受生的有情众生,都必须经过中阴的阶段。以上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明的内容。接着,我们再来说明在三界之中,有情众生六种轮回的运转法则。当有情众生往生进入正死位之后,其中阴身已经完全圆满地现形了;这中阴身现形的规则有三个重点:就是随业、随重和随愿。什么叫 admin

2020-02-21

以上这就是在三界之中,有情众生六道轮回的法则,其重点就是这一位往生者,他所累积的福德资粮会决定一切。接着,我们再来探讨将流落到畜生道的有情众生,他的中阴身生起是如何的状态。如果这一个往生者生前所造的,是比较不严重的恶业,虽不至于须下地狱,但是却必须在畜生道承受恶业果报;由于恶业果报的业力的关系,这个往生者的中阴身,将会只有畜生道有情的智慧能力,无法 admin

2020-02-21

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 admin

2020-02-21

阿含中如何说有本际呢?在《杂阿含经》卷6中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何所,是事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诸比丘!令彼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是色事起,于色系着,于色见我 admin

2020-02-21

因此认为人死后的归趣就是鬼道,这样的说法是古人对于生死现象的一种观察与推论而得到的结论;但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佛法知见,也没有办法对于六道轮回现象有完整的观察,因此便有人死为鬼这种观念的产生。如果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就会知道有六道轮回;因此人在舍报之后,依据他的业力与愿力等力量,就会出生到与他相应的六道之一,而不一定是会出生在鬼道中。有一部分的鬼道众生,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们说孝养父母、还有侍奉师长,我们对于对我们有恩的父母跟师长这些尊长,我们对他们的回报有时候虽然我们供给他衣服、饮食,让他们能够过很好的生活,乃至有尊严,可是这样对于我们的父母跟师长来说,那是不足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提供再好的饮食、衣服、卧具、环境乃至尊重,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还是要继续轮回生死啊!所以我们怎么样能够来报答我们的父母跟师长 admin

2020-02-21

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互相成为父母、眷属和子女呢?这当中一定有相当深厚的因缘在里面,也有许多修行的功课含藏在其中,我们如果能够先建立这样的观念,许多教养子女上的难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那有情要互为父母子女需要哪些条件呢?《瑜伽师地论》卷1中说:中阴身要入母胎时,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母亲正好在排卵期,这个时 admin

2020-02-21

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互相成为父母、眷属和子女呢?这当中一定有相当深厚的因缘在里面,也有许多修行的功课含藏在其中,我们如果能够先建立这样的观念,许多教养子女上的难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说明如何教养子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经典中所说有情要互为父母子女需要哪些条件呢?《瑜伽师地论》卷1云:【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 admin

2020-02-21

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这样子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是轮回因。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有听过佛说过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 admin

2020-02-21

耽著五欲,远离诸佛,障碍生天,何况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3)因此,如果不能看清五欲其实是引生种种苦的根源,而耽著于五欲,便无法解脱于欲界境界,更何况能生色界、无色界天?如果不能看清楚五阴自己的本质是虚妄不实,仍然贪求于五阴的种种境界,那么解脱道的我见就不能断,便不能成就初果须陀洹;这样都是无法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更遑论能成 admin

2020-02-21

就算是这一生,都会遇到儿子媳妇不孝顺,可是因为在忏悔的过程中,能够亲近三宝、能够自心调伏,这样你所觉得种种的难过就会因此而递减、因此而消除了;你在佛法的光明底下,将来可以求生净土,不一定需要在种种这个世界上,这样种种错综复杂诸恶因缘下,继续来过这样的日子、过这样的轮回生死的岁月。因为会有不孝顺的因,就代表说可能过去生还有种种不孝顺的种种因缘,不是某 admin

2020-02-21

那么各位可以在世尊对于自己的生母、养母以及父亲----在世尊对这三位的孝顺当中,了解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佛法中的孝顺不只是能够奉养,它更需要进一步的能够引导自己的父母,跟佛法建立善缘,能够尽早的进入佛门当中修行,能够得到涅槃的法义,能够走向解脱的彼岸,才能够将过去长久以来,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一次彻底解决,这才是真正佛法中的孝顺,才能够真正叫作大孝。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