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个善根因缘下,得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而发起菩提心修学正道,这样经由修学佛法熏习转变种子,并且能实证佛法,一步一步如实的修证,最后还是会成就佛道;但因为此世造作大恶业,因此未来修行至成佛之时间将极为长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杀无明父、杀贪爱母、杀五阴阿罗汉者,反而可以加速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有人在他的《以佛法研究佛法》的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说法:【如释尊在《阿含经》中,以及极多的大乘经中,并未说到阿赖耶识,难道就不能安立生死轮回吗?只要真正理解缘起性空的真义,无常无我而能成立生死与涅槃,何必再说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只因众生根钝,所以为说如来藏或阿赖耶识法门,使其确立生死轮回与涅槃还灭的信念,能在佛法中前进,这是极好的妙方便了。】对于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只要把意根、法尘、意识都灭了,就不会有六尘的触,所以种种法都会跟著灭尽,不再有自我的存在了,当然就离开生死轮回苦了!所以灭除识阴就是灭除识阴的苦,识阴炽盛之苦就会跟著灭失,这就是识阴之苦灭除的境界。识阴把自我灭除,就是灭除识阴之苦的境界;但是这个道理是很难让众生信受的,且不说一般众生,单说佛门中一心想断除我见而取证初果解脱的大师与学人们,当他们听说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习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 | admin 2018-07-21 |
![]() |
”(《大宝积经》卷一百十一)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断轮回生死,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菩萨透过参禅的功夫,于因缘成熟,得以一念相应的慧心所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后依此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际理地,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也知道祂从无始劫以来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现在、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当你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无生的体性,根本没有生死可 | admin 2018-07-21 |
![]() |
一不小心就出执,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就轮回三恶道去了;到了三恶道,要再恢复人身就很难了。因为这个地方很容易堕入恶道,所以说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因为五欲所迷的缘故,很容易造恶,造恶失去人身,就很难再得了。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我们不同,那我 | admin 2018-07-21 |
![]() |
断除了这些烦恼就可以出离三界,永远不必再受生于三界之中,也就是可以解脱于生死轮回,因此称为解脱道。解脱道的初果所断的烦恼是三缚结,也就是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的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的贪著,使得贪嗔痴淡薄,所以称为“薄贪嗔痴”;三果所断的烦恼为断五下分结,也就是断欲贪、嗔恚、我见、疑见和戒禁取见;四果所断的烦恼为五上分结,也就是断色 | admin 2018-07-21 |
![]() |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印顺法师强调的是“人菩萨行”,而佛经所说的维摩诘居士和善财童子当时都已经超出了佛法中所说的“人”的概念,是解脱了六道轮回的菩萨摩诃萨。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在描述维摩诘居士时说: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 | admin 2018-07-21 |
![]() |
诸贤!如何是正见?是说圣弟子们想到‘苦就是苦’的时候,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的道就是灭苦的方法时,或者观察本来所作的身口意业,或者学习回想以前所作的种种身口意行,或者看见种种身口意行的过失招来轮回的灾患,或者看见了涅槃的止息一切痛苦,或者不执着于所忆念的种种观察、善净心获得解脱的时候,于这中间,能抉择正确的道理、普遍在所有境 | admin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断三缚结,即使证得初禅,你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但是呢,证得初禅以后,再加上断三缚结,那么你就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因为你永远不必回到人间受胎,也不用堕到三恶道去。因此从这个观点来看,当然要断三缚结啊!再来说,堕入恶道有什么样的坏处呢?恶道中间当然就是苦啊!我们来看畜生,畜生吃完这一餐,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今天吃完了,明天的食物在哪里 | admin 2018-07-21 |
![]() |
由于意根从无始劫以来一直恒审思量的缘故,所以产生了普遍计度执着的体性,也因为这种执着性,使得众生不断地轮回三界生死。然而祂的这种执着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无量世以来,被意识错误的教导熏习而来。熏习越久,意根的执着性就越强,所以意根是一个“习惯性”比重很大的执着心。由于意根种子从如来藏中不断地流注而出,无始劫以来未曾刹那间断(不像“意 | admin 2018-07-21 |
![]() |
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或者有一些菩萨,他看到或听到有众生造作恶业,知道他们将会因此免不了生死的轮回,乃至下堕三恶道;他为了要救度这些众生,因此就发起了菩提心。或者有一些菩萨,他深深感受到自心当中,存在着贪、瞋、痴、嫉妒等等的根本烦恼或者是随烦恼,将来一定难免会去造作恶业而轮转恶道;所以为了想要去除自心烦恼,将它转化清净,以免落到不好的果报当中,所以他就发起了菩提心。或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现象界诸种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众生轮回生死。佛经云: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来造作善不善的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没有善不善可言。依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佛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同样的道理,我们众生既然可以一直不断的轮转生死而一直存在,那诸佛更是能够存在啊!只是说我们是轮回生死,而佛陀祂们是因为已经解脱了,已经究竟了解了实相之后,所以祂们不再有分段的生死也不再有变易生死,因为祂们有了四智圆明之后,祂们就可以长久住世而利益众生。所以说我们也要相信佛陀的寿命是无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发愿往生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学佛,当然是要作菩萨,菩萨五十二阶位,大部分的人在于初信到这十信位之间,以娑婆世界如此浊恶难当,应当发心让一切众生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让佛陀的度生誓愿可以方便成就,令一切信位菩萨可以在此无穷止尽的轮回岁月里面得到歇息!而我们又既然有缘接触到佛陀殊胜的大乘法义,就要确立行门阶位,应当以信位为首要,当对三宝有绝对的信受以后,善知识的话就会听进去,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在初信的部分,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相信三世有轮回、有因果,并且我们还要相信大乘三宝真实不虚。那么十信位第二个心就是所谓的念心。念,指对一件事忆持不忘!所以粗浅的解释,也就是我们要时时忆念着我们自己要展开修行之路,要持续不断的修行。那么更进一步说,念又可以用六念来把它总括说明。六念的前三个部分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念僧;后面的三个念是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