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凡此四种住地烦恼,皆能障碍学人取证二乘菩提之解脱果,令人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名四住地;必定令人常住如是四种境界而常住于三界中轮回生死故。前一是见道所断惑,但得明心,不唯能断见一处住地惑,亦能现前证知法界之实相,因此同时打破无始无明。若作二乘菩提之观行,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虚妄不实者,唯能断我见,亦名断见一处住地,但不能了知法界之真实体性,不能了知 | admin 2020-06-08 |
|
这两个法门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轮回,也可以让人成就究竟菩提究竟佛果,所以就称为二大甘露法门。三世诸佛出于人间所说的一切法,无非就是要让大家证得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那什么是解脱道呢?今年年初,我曾经来这里讲过『邪见与佛法』,在那些演说里面,已经说明过解脱道了;当时所说的解脱知见,就是帮助大家建立解脱的正确知见——如何出离三界生死、不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证得般若的人,其实是意识心证得般若,而意识心却是缘起缘灭的虚妄法;如果转依真心自住的无境界境界来看,其实没有般若可证,因为真心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自住涅槃绝对寂灭境界,有什么般若可以证知的呢?所以,菩萨由于这样的亲证、这样的现观,因此觉知心与意根便灭除了我见、我执,因此而得解脱生死轮回;然后发愿留惑润生、自度度他,修证无 | admin 2020-06-08 |
|
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 | admin 2020-06-08 |
|
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 | admin 2020-06-08 |
|
最后这个第六个,那就是漏尽通,又称为漏尽智证通,就是断了三界一切的见惑、思惑的烦恼,不受三界生死,永远脱离生死轮回,这就是漏尽通。进一步有了能够知道漏尽之后,更知不受生死系缚的智慧,那就是有了漏尽明。前面所讲的就是六通。那神通的获得呢,有依得、报得、修得三种的不同。依得就是说,前世就有修过神通,那当然他不一定是每一项都修过,那这一世一出生就具有某项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如果你叫他说,像阿罗汉那样自杀死掉,进入无余涅槃,问他好不好?他一定说:“不好!”他不想取证无余涅槃的,“可以免掉生死轮回欸!你怎么不要?”“我才不要呢,轮回好快乐,为什么我要入无余涅槃?”因为他觉得“有命是很好的”,他的“有命很好”与菩萨的“有命很好”大大不同。菩萨的“有命很好& | admin 2020-06-08 |
|
一失人身再想回来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如愿,所以中国传统丧葬文化历来有七日度亡的习俗,常言说;生有所养,死有所归,是人一生的大造化,善导大师说:世之大事,莫过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死生大事,不可不查.可中国人偏偏不习惯谈论’死亡这个话题,一说就说你是乌鸦嘴,这种大众化的集体无意识在自我麻醉的同时,会让我们慢慢成为鸵鸟,满足于自己营造出的世 | admin 2020-06-08 |
|
」[2]六识论的支持者印顺知道六识不足以说明这生死轮回,因此他将过去意识转化成为微细潜在的「意根」,又说是「细意识」,可见他对于「根、识」是分不清楚的。因此,将六根先理清楚,是修学解脱道的首要任务,若不能弄清楚根与识就不能断除我见,难免会落入识阴之中而不自知。[2]有没有断我见,这是学佛人的基本。[3]前五识尊者大拘絺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我们如果进一步的去加以细究的话,我见就是执取物质的色身为真实不坏的我,还有执取意识觉知心为真实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一般人当然在常识上或者说在经验上能够知道:物质色身是不可能常恒不坏的,因为都是会坏的、会坏灭的!但是却会执著这意识觉知心,是能够横贯三世,能够从过去生转生到今生来,今生舍报之后又会转生到未来世去,这样子错误地把意识觉知心,认取为三 | admin 2020-06-08 |
|
而简单来说,我见也就是众生轮回的根本。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行,必定都必须要以断我见为基础,不管您是声闻菩提、您是缘觉菩提、您是佛菩提。您声闻菩提的依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三十七菩提分,而来证得所谓的沙门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您是缘觉菩提──所谓的辟支佛,您依于十二因缘、十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这样子的缘起,相应 | admin 2020-06-08 |
|
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达灭尽一切后有的方法,灭尽后有即是灭尽三界苦,也就是实行灭谛、到达灭谛的方法,所以八正道就是苦灭道谛。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 | admin 2020-06-08 |
|
若执此心,便致轮回。能了知此者,名为知苦圣谛。二、苦集谛:知苦圣谛后欲得灭苦,应知苦集之真义。苦集者,贪求五尘境,于顺逆境中起诸憎爱,造诸业行,谓身三口四意三。以此集诸异熟果报种子,集诸种子故,复生后有。若于一期生死中,造诸十恶不善业行,即是聚集未来世再受三恶道五蕴之种子;若于一期生死中,造诸十善业行而执有为福德善报,则是聚集后世三善道五蕴种子。此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