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的厌离心所驱使,开始想要灭除苦集,不再收集一切会导致后世受生轮回的种子,这时便开始八正道的实行了。八正道即是道圣谛,这八个真正无偏的道,即是使人到达灭尽一切后有的方法,灭尽后有即是灭尽三界苦,也就是实行灭谛、到达灭谛的方法,所以八正道就是苦灭道谛。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有触,一直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他们这样现观之后,最后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对一般芸芸众生而言,不论是对金钱上的贪著,或者是金银珠宝等物的贪著,他的心性已经染污,心性已经不清净,导致他会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更何况这些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贪著这些钱财,死后还是要与这些钱财别离,更不用说能带到下一世使用,所以世间人贪著钱财对他有害。在经中有一真实例子,叙述钱财对一般人而言是有害的,如佛在《大庄严论经》 三摩地

2018-07-23

那会违犯大妄语戒的人,当然只有相应于凡夫,会追求财色名食睡里面的名,这样子一个相应三界过患,轮回不断的习性的凡夫俗人,才会犯的过失。这很简单的就已经为我们说明了何谓: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所以说不可能所有人都出家,这个问题的假设根本不会成立。它不是一个正问。祝福大家:学法无碍,福慧双增,道业猛进,阿弥陀佛!-----摘自《三乘菩提学佛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子的过程,在这个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过程里面,是因为有情他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自我存在的意识就会知道说,原来是我在生死轮回、我在受苦;那要求解脱。从佛法上来知道说,原来这个自我存在的意识,如果一直对祂以为是真实的,那就是不能解脱。因为有这个自我存在的意识,所以了解要解脱就要认识到这个自我意识的虚妄不实。所以这个前提就是因为有情有八个心识,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说,像一般人,比方说像我们刚才所给大家举例的,比方说对于世间的一切非常的豁达、洒脱,这样子的心境是不是一定能够解脱轮回出得了三界呢?这个答案关键就在于说,这里面谈的洒脱、谈的这些豁达,里面的我见跟我执有多少还在里面。如果我见跟我执都已经断尽的话,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可以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的。可是,如果他的我见跟我执没有断得干净的话,乃至于说我见 三摩地

2018-07-23

烦恼障扰乱众生的身心,使众生轮回生死,所以它是生死的根源;烦恼障的根本自性就是惑种,因为所谓的烦恼不是只有像表面上所看到的,追究其根源就是我见、我执。所以二乘人见道断我见而证初果时,断烦恼障中分别所生的惑种,断了错误所生的知见,就不会再落入修行的歧路中;但还没有断除俱生的烦恼障中异生性的种子,也因为尚未断除俱生的我执,所以阿难尊者乞食时,被摩登伽女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三摩地

2018-07-23

一念无明本身就是烦恼染法,也就是会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所以一念无明又称为见惑跟思惑,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跟有爱住地烦恼这四种。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历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 三摩地

2018-07-23

他拥有的观行是什么呢?有可能他拥有的观行是遇到佛,遇到佛的时候,佛要他起禅思观行,依照小乘法来观,他就感觉到这世间都是无常的,因此向着初果向这样走,可是他一直没有证得初果,每一尊佛都如是;然后遇到没有佛的时候,他也不会出家,就在这个世间,这样过着他的日子,继续轮回生死。所以简而言之,大乘的禅观从来没有在这个人的身上发生过。我们如果说,先不说大乘禅观 三摩地

2018-07-23

单独用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您就知道了所谓的众生,在取像为真,执梦为实;在轮回三界,在流转于三界当中,他所取、他所爱、所厌恶的境界,全部简单来说,以人来讲,都只是您大脑当中所显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外面的世界。至于真实外面真的有一个世界存在吗?佛法告诉我们,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存在。如果是那一个世界存在,一般来讲就是指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一定有大小、有颜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恶鬼、畜生、人间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不已。所以佛曾说:「如来藏犹如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物出现,让众生受用;又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离于无常的过失,本性清净,却出生了七转识,所以祂含藏了七转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导致众生不断地受异熟果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众生真的很难了知!所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当他开始修行时,最多就只是想到如何能免除生死的轮回,都只是一念无明的我见与我执部分,从来不曾想到生死轮回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说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一切万法(所有法界)的根本是什么?从来都没有想过,所以说对实相的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个无明又叫作心不相应的无始无明,《胜鬘经》如此说,是因为众生的觉知心从来都不与这个无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定力较强而悟缘久不成熟的初住至六住位菩萨而言,如果长远心不够,无法安忍于自己所应修学的位次,剑走偏锋,可能就会误入两条歧途之中:一是未断我见而于定精进,修无念离念的修定伏烦恼之法,深修下去,会证得四禅八定,虽能坐脱立亡,然而终不能超越凡夫地,不离轮回;二是已依导师著作观行,断三缚结的初果人,因死了之后久不能活,乃偏离禅法,往解脱道的方向深入修进 三摩地

2018-07-23

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八种根本性的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的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的境界,生死轮回,远离明师。是那八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轮回的证明》之三中,尊者迦叶为一人证明轮回的存在,根据他本人提出的疑惑,打了无数比方来证明,但都未能使此人完全信服(当然这是这人要看看尊者的辩才究竟怎样才故意刁难的)。原文末学只节选了一段,现在节选的是最后一段,这是一个生动风趣,带着黑色幽默的无奈比方。尊者鸠摩罗迦叶告曰。蜱肆。复听我说最后譬喻。若汝知者。善。若不知者。我不复说法。(我最后再打个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呢,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回的心行。老实说来,这没有对与不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大悲?就是悲已及人,了知天人阿修罗地狱鬼傍生,从无始来至于今生,昏迷不觉,造一切罪,生死轮回,苦不可言!由是菩萨起大悲心,欲令胎卵湿化诸众生等,皆要离苦,得究竟乐,故名大悲,如大悲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意思。言同体者,了知含灵抱识同一体性,如楞严观音圆通章说:一者上合十万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就是这个意义。三、发菩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我们看到,这些有智慧的大菩萨们,他们的大愿是为了帮助众生未来可以解脱出轮回乃至成佛。这和世间人所说的我要造福人类等等愿望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虽然要造福人类也是善愿,但那个只是通过新的科学发展等等途径让人类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而已,离解脱轮回毫无关系,没有人会因为生活更加便利、医疗更加先进而出离轮回,人们仍然在不断的轮回中。所以,真正的大愿、真正的 三摩地

2018-07-22

彼此的各种因缘缠结得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遇。属于情感引起的业缘,这次就用情感的形式解决;物质或生命引起的业缘,这次就以同等的形式偿付。六道轮回的根本实质,就是众生与众生之间冤冤相报,相互还债,无有边际,没完没了。许多人觉得我是好人,心地好,从来没害人之心,为何会有冤亲债主?其实,无量劫来,我们身、口、意三业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