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即使你证得四空定当中的非想非非想定,死后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当中,你经过了八万大劫,也就是最多只能待在非想非非想天当中八万大劫,你还是要下堕,接受六道轮回。因此四空定仍然不是涅槃。讲完了以定为禅的各种层次,接下来我们从禅宗的一则公案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我们来看看《景德传灯录》卷五,我先把这一段公案念一遍,再来作说明:【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 三摩地

2018-07-23

非但如此,过早地获得神通,可能会导致修行者迷恋神通境界而误入歧途,或与鬼神结缘而影响修行,甚至堕入魔道,深陷轮回。因此,佛门修行者在修定时切忌希求神通境界。如果在定中遇有鬼神或佛菩萨来教修神通,一定要喝止他,不与他结缘。因为定中来教神通的佛菩萨绝不会是真的佛菩萨,都是鬼神化现而来,想要结缘,如果修学了他的神通,与他结缘,他就会要求你帮他做很多事,同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为了与鬼神打交道或是为了修得神通而修习禅定,则非佛法中的禅定,不但无法解脱生死轮回,反而容易落入鬼神道或魔道,求出无期。因此佛法中的禅定的修证,至少要已经确实断了我见之后再来修习,才是安全保险的作法,因为已经能如实了知五阴的虚妄,不会再执着于种种境界或定境,便不会有魔扰的情况发生。大德既然有心修学禅定,即应修学佛法中的禅定,不应修学外道禅定,则 三摩地

2018-07-23

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对于发心较小,畏惧轮回之苦而不敢修菩萨行的小乘修行者而言,想要尽快出离三界苦海,入无余涅盘,同样无法离开定力。声闻乘的修行方法,是在听闻佛法之后,信受佛语,依佛的开示现观五蕴十八界法苦、空、无常、无我而断我见,之后努力修断我执,断尽一念无明下烦恼,命终后入无余涅盘,不再轮回生死;具足四禅八定功夫者可以不待命终,随时入无余涅盘。这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一位比丘,向佛禀白问说:“如何说是此岸?如何说是彼岸?如何说是在江中沉没?如何说是在岸上?如何说是为人所限制?如何说是为非人所限制?如何说是被江水激打在原地回转?如何说是没有腐朽败坏?”佛告诉这位比丘说:“此岸者,执着‘五蕴身为我’的邪见,认‘五蕴我’是真实,为‘五蕴我’而忙碌,而造作生死轮回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辟支佛及阿罗汉皆因断了意识的无明而使意根的我执灭失,才能灭尽十八界而入无余涅盘。又意根因了别慧很微劣,不能细分别六尘万法,所以经常令第八识出生前六识来协助分别。(三)第六识意识是审而不恒;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一位比丘,向佛禀白问说:「如何说是此岸?如何说是彼岸?如何说是在江中沉没?如何说是在岸上?如何说是为人所限制?如何说是为非人所限制?如何说是被江水激打在原地回转?如何说是没有腐朽败坏?」佛告诉这位比丘说:「此岸者,执着『五蕴身为我』的邪见,认『五蕴我』是真实,为『五蕴我』而忙碌,而造作生死轮回业种。彼岸者,『五蕴身为我』的邪见灭,不再造作诸业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令未来远离此苦,为了使得未来世能够远离种种苦,因为这是轮回的身心大苦。能够当人还算是不错的哩!如果是要被人家放生的鸟,那可就不好过了!就算是人家养殖场养出来的鱼,正要被放生之前,还得要待在很少的水里面跟别的鱼一起挤,还要抢着浮出水面看能不能吸到一口气,那也是很辛苦的事;等到被放生后,也还不晓得是要吃别的鱼?还是被别的鱼吃掉?这都还不晓得呢!但是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佛世时,印度婆罗门和许多外道,都相信轮回这一件事,也知道轮回是苦无止息的,一些证有神通的人,也能看到一些三界流转的因缘果报而说出来;因此那时佛陀只要为他们开示五阴不是常住的,告诉他们要于五蕴生厌离、要灭尽,才能证得涅槃本来、清净、常住、不变异,就有许多人听了世尊这样的开示,就可以证果了。涅槃本际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离开了第八识的根本因,没有涅槃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之所以一直在生死的此岸轮回,就是因为我见、我执和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不能断除;因此学佛既是要度到解脱的彼岸,当然就得在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的无明烦恼上用心。而大乘菩萨在受菩萨戒前,归依时既然已经发了四宏誓愿,其中烦恼无尽誓愿断,就不只要断除二乘人所断的一念无明、我见、我执、我所执的这些起烦恼,更要断尽不共二乘的如尘沙数无始无明上烦恼;因此说,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当他开始修行时,最多就只是想到如何能免除生死的轮回,都只是一念无明的我见与我执部分,从来不曾想到生死轮回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说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一切万法(所有法界)的根本是什么?从来都没有想过,所以说对实相的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个无明又叫作心不相应的无始无明,《胜鬘经》如此说,是因为众生的觉知心从来都不与这个无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后不要进出声色场所,在那种地方,会使我们受他人影晌,道念消逝,导致生生世世轮回。对好朋友、或配偶、或子女,为表示亲热而在路上攀肩搭背行走也应避免。但有的状况要随缘,如果配偶不是念佛人,出门喜欢和自己牵手,就不要故意甩掉,导致家庭不和睦,那就过当了。有些较调皮的人,看到流浪狗躺在路旁睡觉,忽起恶作剧心态,一脚踢去,痛得狗哀哀嚎叫,马上逃离,这是众 三摩地

2018-07-23

生死黑暗处,轮回险阻中。亲亲更相恋,恶见于乖离。无常无悲愍,破坏使别离。恩爱无别离,不应求解脱。展转相亲爱,相恋转善厚。毕竟必别离,以是因缘故。智者求解脱,都无所遗恋。——《大庄严论经卷十四》★佛告比丘:「淫火炽盛,便能燔烧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识善恶,亦复不别清白之行,不知缚解出要之道。如斯辈人,遂无惭愧,宁丧亲族分受形辱,不阙淫性以违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著。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著,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免 三摩地

2018-07-23

没想到萧平实老师立即回答所有的问题,而答案全部指向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轮回本体如来藏,也称为诸佛秘藏。既然答案有了,而且也觉得符合逻辑,于是所有的问题就只剩下唯一的课题:真的有如来藏存在吗?公元2000年在没有任何预期的情况下,我竟然幸运地发现生命的奥秘,并惊讶于佛教中宣称有诸佛秘藏可证的事情竟然是真的,而且实证生命奥秘竟是十分科学的一件事。对于自认为绝 三摩地

2018-07-23

l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发现生命一定要有入胎识的存在,作为十因缘观中的轮回主体。l爱因斯坦相对论孪生子悖论存在的逻辑错误:不同的时间怎么见面?用物质衡量时间,只是物性改变而时间似乎变长变短,真正的时间并没有改变。撰写本书虽然肇始于我对海星进行解剖的想象实验,以及对生命奥秘的体 三摩地

2018-07-23

祂不会因为讨厌我们这样造作种种的恶法,或是讨厌我们出生于恶道,就终止轮回——也就是祂不会说:「你不要再轮回啦!算啦,像你这样的人,我不要再管你啦。」没有!祂一样地「护持」我们,无始以来,在任何一个时刻里面,祂都没有舍弃过我们,所以祂有护持众生性,乃至于未来际,祂还是一样护持着我们。然后说呢,祂有众生的业功德性,所以不论我们的业道是要去哪里 三摩地

2018-07-23

他们的概念是这样子的,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面,是要疾出三界,能够脱离生死轮回来出三界。所以如果以这个眼光来看,的确出家就比较殊胜,因为他连世间事,连孝养父母、照顾子女的事情,乃至照顾社会,对国家社会的种种的贡献之事他都不作的。因为他要疾求涅槃、要出离三界,不管世事,这样子当然出家是最殊胜的,是应该以出家为重的。可是那样子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佛法最后是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回的心行。老实说来,这没有对与不对,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能强迫的。学佛了生脱死,不是可以强迫每个人都来接受的。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那时候的人之所以大多是善根深厚,不敢随意造作恶业,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是因为古时候的人迷信无知,所以就随意听信别人有善恶因果、六道轮回之事。而是因为那时候真的有许多人很清楚谁造了恶业而下堕三恶道,也清楚哪个人上生到某个天界去享受天福了。但是因为只有佛陀才具有如来十力的智慧,所以才能完全了知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善业、什么又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