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或者说:有人很多财宝他自在运用,一点都不妨碍;可是遇到真正有德行的人、有真正能够实证解脱法的人在他的面前,是个功德田,可是他内心里面没有信心,他不相信真的有三界中的生死可以脱离,或者说,他对于在三界中生死轮回的苦,以及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的功德,内心里面没有办法知道:前面是过失、后面真的是功德这一法,内心里面没有信心的话,不能来供养布施。佛陀说: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帝释就问:“您到底在崇尚什么而有这么宏大的志愿、高洁的行为呢?”菩萨回答说:“我希望能够成就佛道,济拔众生的苦难,令他们能证得不生不死的涅槃,获得自在解脱之乐,永远不再受轮回生死的痛苦。”帝释听闻菩萨说出圣人的志向所趣之因,恭敬地往后退步而礼拜说:“实际上是没有布施济众反而远离福报,遭受灾祸堕入太山地狱这回事。菩萨您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知道往来在六道轮回中,其实没有真正的亲人可以依靠,唯有行善布施能让我们生在善处,或往生到天上或在人间。在人间当象、马,得到人类妥善照顾,又如宠物等被养的畜生,优于其他畜生道有情,这也都是因为布施所得到的果报。布施的果报就是未来世富裕欢乐,持戒的人未来可以生到天上;静虑禅思智慧让心清净的人,未来可以得到涅槃解脱的快乐;而布施也是得到解脱涅槃的资 三摩地

2018-07-23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藉父母的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入楞伽经》卷2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中亦如是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阿赖耶识)常住不变。故 三摩地

2018-07-23

一旦失去了人身,轮回到的道上,再想修行解脱,那就难了。潘居士于是举南泉斩猫之公案,向佛灯禅师请益:某看此甚久,终未透彻。告和尚慈悲。佛灯禅师道:你只管理会别人家猫儿,不知走却自家狗子!潘居士言下如醉方醒。后用功益发精勤。35、侍郎李浩居士,官拜光禄寺丞,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切斥时弊,每为执政者所忌,多次遭贬。(悟道居士个个坎坷,人人正直,几无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槃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萨。这样叫做六念。可是我们仔细加以分析之后,会发觉念佛是第一个,那第二是念法--这个法是从佛口所出,所谓佛是法根、法源、是法依,法是佛所说的。那么说念僧,所要念的僧,当然是要依佛所说的法道去实 三摩地

2018-07-23

祂不会因为讨厌我们这样造作种种的恶法,或是讨厌我们出生于恶道,就终止轮回——也就是祂不会说:你不要再轮回啦!算啦,像你这样的人,我不要再管你啦。没有!祂一样地护持我们,无始以来,在任何一个时刻里面,祂都没有舍弃过我们,所以祂有护持众生性,乃至于未来际,祂还是一样护持著我们。然后说呢,祂有众生的业功德性,所以不论我们的业道是要去哪里,祂永远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这个角度上,你会看到:当你局限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把你的心念束缚在这个世界的观念上,这样根本是一件不必要的束缚;而且这个世界是以不善业来作为基础的,你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可追寻呢?甘愿做菩萨(八)——珍惜福报修学所以呢,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当作是一位凡夫,像是一般的众生一样,去争取这世间的一切,继续建立这些轮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你自己,至于对于众生的愚痴,对于众生安于轮回的愚痴性,你必须随顺建立非愚痴性,旁敲侧击,而不是去强行打造他,众生不用你打造,佛法必须要自悟,根本无法强求。因为许多的众生,他永远几乎是众生,很难成佛。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 三摩地

2018-07-23

于三界中存在,而得到乐趣,就是他认为的娱乐,那他的娱乐是什么样的味道?这个你就真的不用去体会啦,你不用去品尝啦,你无始以来就已经都受用过了,这五尘的种种味道,男女的种种乐趣,你过去生的意识都已经受用过了,你轮回的历史上都已经俱足如是的贪染,因此现在你要开始能够出入诸法,这辈子的意识心要开始学习、继续熏习如何走向自在,学习转一切诸法,而不是像是过去生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世间人说这个地方是轮回,这个地方就是永恒。就这样,就是说,佛就是有办法,把所有的法这样转一圈给他看,可是教他一刀两断这样看。那么,大乘人你既然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现像界,因为你知道除了现像界你也没有其他可以去,你这点没有像二乘人那样迷惘,二乘人想,生死的反面是涅槃,所以他不用去找实相。这样呢,如来只要施设,有,有涅槃。可以,热恼的旁边是清凉,对面是 三摩地

2018-07-23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admin

2018-07-23

所以说,大乘菩萨在三界生死轮回中,就能亲见这如来藏的涅槃实际,并且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于生死轮回中自利利他、利乐众生而永无穷尽,这就是所谓的生死即涅槃。玄奘菩萨西天取经的结果,以著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智慧,参酌著大乘经论,完美解决了中国僧众在真如、第九识、佛性以及其他种种的争议,让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八识论宗旨,在此后长达一千多年中,为一切僧众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就佛教来说的话,我们说三界有六道轮回:有饿鬼道、有阿修罗、有天道……有种种的。在儒教来说的话,它是完全不会去触及的范围,儒教的部分是如此。以教跟佛教的对比来说,我们如果短短几句话来解释的话,拿教来说:您永远是上帝的羊,您不可能成为上帝。对于佛教来说,我们修学佛法、修学大乘菩提,之所以要修学大乘菩提,目的就是在于成佛。四宏誓愿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不需要贪爱这些种种,应该去寻找生死轮回中一个可以让我们真正安止,永远止息这些苦和乐的地方,成佛才是轮回的终点站。无论坐禅中如何精进练习到可以一念不生,那也还是意识心的境界,下了或者睡上一夜,这些定境就完全没了踪影,更不会带到来生。相对于虚妄法,每位有情,从无始劫以来都有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实相心含藏了因果业种,和每个人往世带来的个个不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这样的人就会想:反正我就是不要如来藏法,我就是要发明另外一种业果报的轮回系统。可是佛法是发明的吗?以前有无量诸佛,现在有无量诸佛,以后有无量诸佛,佛永远没有灭度,佛只会越来越多,这样菩萨来成就佛果,哪里是创造的?可是世间人就是这样愚痴,就是没有办法来信受这个法,所以在恶果方面,第一恶果就是属于谤大乘佛法。有人说:你说的善恶标准,我可能也不是很想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解脱道呢?所谓解脱道,就是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义理与行门。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当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而法界实相就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有许多人认为,修证解脱道就是修证佛法,而事实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唯能令人成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国王认为:自己旷劫以来为色身所累,所以在六道当中轮回不已而受苦无量,未尝利益有情于一丝一毫,为何今日昏过去,是不是自己懈怠了?想到这里,菩萨深自悔责,勉强自己站立起来坐在秤盘上,心里非常欢喜,这样的欢喜,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诸天宫殿皆悉震动,色界诸天住于空中称赞菩萨难行苦行,因而各个泪下如雨,并雨天华供养菩萨。这时候,帝释天毘首天子恢复本形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菩萨所发的广大誓愿不是世间人及二乘无学所行境界,所以二乘无学的阿罗汉,因为畏惧再一次受生而枉受生死轮回苦,因而不敢发如此广大誓愿;二乘无学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凡夫能够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了。所以佛在另一部经曾开示:如果能够度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人成为阿罗汉,反而不如度一个人发菩提心。为什么?因为阿罗汉很少度众生,而且死后入无余涅槃,从此在三界中消失了,不再度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我于十千劫中受轮回身,虽受是身,不生厌倦。(《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1)就是说:光明波罗门当时能生起一念大悲心,怜悯伽咤、满伽咤的心愿,让她免于死亡;又因为之后还继续修清净行,得以生到色界梵天。由于这种大悲心与清净行的缘故,虽经过十百千劫轮回生死,受报各种三界身,但都不生起丝毫厌倦之心,最后终于成就究竟佛果。从这件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的事迹,可以看出来,释迦世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