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html入门起信(一)【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68.html入门起信(二)【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70.html学佛视频讲座:阿含正义(一)【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72.html阿含正义(二)【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441.html胜鬘经讲记(一)【共130集】http://www.sanmodi.cn/mob | 三摩地 2020-06-10 |
|
)其实佛法本来没有三乘道,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道里面方便分解出来,让众生起信之用的。因此一乘道才是究竟道,而一乘道是成佛之道——佛菩提道,不是解脱道。(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93。)正因为有佛菩提道圆满具足,所以可以称之为佛。诸佛因为解脱道的修证也已具足圆满,所以也可以称为阿罗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唯一佛乘才是究竟的成佛之道。佛菩提道成就的是佛菩提智,又称为大菩提;而二乘小法所成就的解脱道的觉悟,就只能称为二乘菩提。--------《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没有如来藏的时候就不可能会有一切法空,因为没有如来藏的时候,你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就不可能出现了,尚且不可能有今生的你,哪里还会有蕴处界空、一切法空?一切法是从蕴处界转生的,而蕴处界却是从如来藏来的;既然一切法空是从蕴处界来的,没有如来藏的时候哪里还会有蕴处界的一切法空?--------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般若」这个意思,它是函盖世间法与出 | admin 2020-06-08 |
|
那么在修集福德资粮方面呢,接下来说,发起信根而且长养了善根以后,还要正受三归五戒,求受菩萨戒。最重要是因为说,你今天既然要修学佛法,当然要依止于三宝而修学,最基本的五戒一定要受持;你要成为菩萨,那当然你一定要求受菩萨戒。还要行十善。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 | admin 2020-06-08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admin 2020-06-08 |
|
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信根,讲的是众生对佛法的信心是否具备?若是具备了对佛法的初分信心,就是发起信根了!信根渐渐圆满了,就会开始出生信力。信根具足了以后,才会开始真的进入修学佛法的熏习阶段;否则的话,将会只在迷信的阶段信受佛教而不修学佛法。当学佛人信根具足而发起信力了,开始修学佛法时仍然会常常懈怠而不精进的;必须在信力具足以后才会使精进根具足;精进根具足以后才会发起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有古人写论说:释迦佛是通教佛。那当然不对!通教的第十地是佛地,而通教的佛地只相当于别教的初地而已。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有古人写论说:释迦佛是通教佛。那当然不对!通教的第十地是佛地,而通教的佛地只相当于别教的初地而已。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引言 | admin 2020-06-08 |
|
马鸣菩萨言:一切邪执莫不皆依我见而起,若离我见,则无邪执(《大乘起信论》实叉难陀译,卷下)。关于我见,《成唯识论》卷四云:于非我法(五蕴)妄计为我,故名我见。《大乘义章》卷六又云:言身见者,亦名我见。五阴(五蕴)名身,身中见我,取执分别,从其所迷故,名身见……以见我故,从其所立,亦名我见。我见也称身见,是因为众生着迷(无明)—&mdas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相似即佛,也就是中国禅宗之真正证悟者,在证得本觉心以后,亲自证知这个实相心,无始劫以来一向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念,但却有自己极微细之知觉;能够如是亲证不在六尘万法中觉知了别的实相心,也能证知七识心恒时生起的粗细念以及极细念,就能观察实相心与七转识体相之别异,因此就能舍离虚妄想之粗分别,这就叫作证得第八识无念心体,也是《大乘起信论》中所说具有始觉智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心解脱是指断我见而对三宝生起信心,进而断除五下分结,因此而解脱於五欲,所以一定会发起初禅,他的色身虽然仍住在欲界人间的五欲境界中,但已确认自己不受五欲系缚了,觉知心确认已能解脱於欲界而安住於人间,这就是於欲离欲的心解脱,即是三果人。一般人藉修定及断除欲界爱,也能发起初禅而获得胸中的乐触,但这并非真实解脱,只是觉知心得解脱於欲界法而已,因为他还没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说,如果众生能够把一切妄念灭除,而成为无相的话,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