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著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时,就是已经落在我见中,正是凡夫异生。可是意识有很多种的变相,在三界中有很多种不同状况的意识;这是末法时代的大师与学人们同样都无法判断的,但是这个见解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已经远离了一切贪瞋痴、远离一切无明;祂不用休息,而可以尽未来际来救护一切有情来脱离这生死的苦海;佛陀的智慧是无上的,他没有一个止尽;佛陀对于一切世间的法,完全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佛的威力。佛有十种威力,其中有一种就是:这世间哪一件事情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不论你口说的或是想的或是存在的,这道理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结果?佛都清楚。这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祂永远都不会有贪染,永远不贪爱任何诸法,永远不被任何一法所染污,所以祂有清净性。而祂这个清净性不是修行以后才得来的,祂是本来就存在著清净性。这个清净性也是无法加以毁坏的,不论谁想要毁坏祂的清净性,都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这是祂的第三个自性。祂还有另一个本来就在的涅槃性;关于涅槃,不晓得诸位学佛以来有没有思索过涅槃的意涵?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五阴十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如何把三界的贪着修除掉,可是这些烦恼要修除之前,必须要见道,见道就是断我见。声闻、缘觉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佛门之内,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然而,觉悟的内涵各有不同,所以分三乘;是故《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人;觉悟佛菩提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到底这个记忆如何存在?从第一点:轮回如果不存在,那您愿意是这样的状况吗?您愿意您现在所贪爱的这一些森罗万象当中,能够产生您的喜爱的这些东西,在您死后都完全断灭、都不存在吗?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您当然就不需要修学佛法了。然而就跟刚刚所说的,轮回是有它科学性的证据,我们待会会再提到。好,那依第一点,我们再来谈到第二点。既然我们都说有轮回,那这个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1 |
|
至若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深重者,不唯闻法,不唯闻法思维已,尚须于历缘对境中,藉闻思所得慧作诸观行,以断我所执及我执而证声闻菩提。慧强而无盖者,但须闻佛或圣略说蕴处界空,立时可成慧解脱阿罗汉,不由思维;闻说法音声而证解脱果,非由自觉自悟,故名声闻菩提。已修成四禅八定者,其三界有爱已经完全降伏,五盖已灭,唯因不断我见故不证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什么样的心行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呢?主要有六种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种根本烦恼,就是声闻菩提当中所要断除的烦恼。我们(接着)来讲什么是贪?贪就是被可爱的境界所制伏。譬如说一个面临五欲(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这样可爱的境界;面临这样可爱的境界的时候,你的心里没有办法拒绝它的诱惑,没办法说“不”,这样的心行就是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众生不了苦之真义,贪着眷属及五欲等,此等贪着便生诸苦。佛子学佛,不能了知定中定外一切能知能觉之心皆是识蕴,故不离行苦;了了常知之心,虽无妄想语言,仍是念念变易,无常生灭,佛子多半不知此理。若执此心,便致轮回。能了知此者,名为知苦圣谛。二、苦集谛:知苦圣谛后欲得灭苦,应知苦集之真义。苦集者,贪求五尘境,于顺逆境中起诸憎爱,造诸业行,谓身三口四意三。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什么是五盖呢?五盖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还有疑盖。五盖深重的人,不但必须要闻法思惟以后,而且必须在闻法思惟以后,在历缘对境当中,藉着闻、思所得慧作种种的观行,以至于断我所执,乃至于断我执而证声闻菩提,这个是五盖深重的人。所以,五盖深重的人,除了闻法思惟,而且必须在闻法思惟以后,必须要在历缘对境当中,也就是说在行住坐卧各种境界当中,藉着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因为有这样子的成就了六根的怨憎会的痛苦,乃至于有情有对身外的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贪爱,也是同样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因为有对于六根的贪爱,所以会对身外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触,它的觉受,对这六尘的了知,对这六尘的思量,对六尘的贪爱,也是同样这样子的道理。因为这外六尘的聚会和合,而使众生流转生死不能断绝,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作“爱”呢?在佛法里面我们所说的爱是怎么样的一个爱呢?这个爱其实就是十二有支里面的第八支,也就是“受缘爱,爱缘取”,这个十二有支里面的第八支的“受缘爱,爱缘取”,这个贪爱是世间众生最大的敌人。世间众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贪爱这个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乃至于对三有的贪爱,对于六根、六尘乃至于各 | admin 2018-07-21 |
|
什么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呢?那是依着第八识如来藏,在生死流转当中,恒常显现其体恒常住、随缘任运、不贪不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的这样子的一个如来藏自住的一个境界。也就是说,如来藏自处于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里面,如来藏虽然在生死流转当中,出生了五阴十八界,与五阴十八界和合运作;但是祂恒常显现祂的恒常的体、常住不变的体,随缘任运的体性,不贪不厌、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众生都对于自身的这个色身产生贪着、爱着,由于对于身念处的一个观察,了解到说这个色身它是非净的,所以对治众生这个净颠倒。第二个是受念处。受念处又称为受念住,就是观察众生在欣求乐受当中反生苦的原因,而且观苦、空的共相来对治乐的颠倒。因为众生都是以苦为乐,众生处在八苦里面并不知道苦;这个就是我们前面在讲八苦的时候,有众生根本不知道苦,众生处于苦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初果人虽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依靠的,可是由于对于欲界的贪着尚未断除,所以此生结束之后,下一生仍然要出生在欲界天中。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我们要谈什么叫作三界爱?三界爱就是对三界有起了贪爱!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讲的就是有五欲的众生所居住的处所,这些众生贪着于五欲,它的范围包括:欲界六天、人、畜生、饿鬼、地狱。由于有男女欲,所以有男女相。接下来就要谈色界,指的这些众生色身高广,声音微妙,有微细的乐触;由于他们已经离开了欲界,所以没有男女欲,他们只有中性身(没有男女的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心中希望远离,但因缘所致,正巧遇上,让你引起心理上种种苦受;二者从理上说;众生不可爱的内六处,不可爱的眼、耳、鼻、舌、身、意根,这些不可爱的六根在一个身体中和合相聚为一体,便会使众生流转生死不得出离,成就怨憎会的痛苦,乃至有情生命对于身外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贪爱,也是一样道理。著名歌手韦唯曾几何时成了幸福家庭的同义词,有如她的音乐一样被国内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着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时,就是已经落在我见中,正是凡夫异生。可是意识有很多种的变相,在三界中有很多种不同状况的意识;这是末法时代的大师与学人们同样都无法判断的,但是这个见解 | 三摩地 2018-07-21 |
|
比如说,佛说的你本身是无常、是苦、空,这些他在当下就能够了知,这是属于利根人,所以不管这世间人所说什么钝使、利使或是什么,对他都没有妨碍,他很快就能证入;然后他再继续在修行的时候,将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这个修行的法则,继续的加行,然后就可以薄贪、嗔、痴证入二果;然后最后再发起离开欲界的禅定——初禅;最后断除了五下分结,乃至最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从此就精进的去除世间五阴所生贪、瞋的各种习气,所以贪欲越来越少,烦恼也越来越少。因为不离中道的缘故,空、假、中,都在他一念之中,所以他能够随顺世间的众生所施设的各种法则去生活。因此他的贪、瞋、痴(无明)非常淡薄,在解脱道上称之为薄地。在这个境界里面他具备了初地菩萨的解脱功德,但仍不是初地菩萨、称之为灌顶十住位,也就是斯陀含、再来、一来。为什么?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贪利故。见他解说大乘经典得供养者。憎毁轻疾而自贡高。虚诳妄语得过人法。作此行者离安隐处犯波罗夷。于大乘中为犯最重根本罪也。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趣宝洲乘船入海。而于中路自坏其船。没溺而死不自济命。岂能得宝。如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乘正信船入于大乘深广法海。始得入海自坏信船失智慧命。如是愚痴初发心菩萨。以嫉妒故虚诳妄语得过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余如上说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