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社会上不少人觉得学佛要减少对名、对财、对美色等等的欲,所以学佛的人就不需要财富,就应该很穷,怎么穷怎么好。实际上,这是对佛法的误解。和欲是不一样的,减少欲不是说要把自己搞得很穷很苦来磨练。正如《大庄严论》所说: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这就是告诉大家少欲不等于贫穷。不是一定要很穷,很苦、怎么难过怎么来,才是佛教。不但如此 三摩地

2018-07-22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三摩地

2018-07-22

第四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除去种种的恶法,能够修学善法,能够不要喝酒;要能够自己行为上有所节制,不要于异性之色,这是最吉祥的。第五个吉祥,就是你能够在法上多闻,而能够修学戒行,而在法、在律上面,都能够精进的加行用功;然后学了以后不会去和人家产生种种的诤论,这也是最吉祥的。第六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孝顺父母,你能够好好地治理你的家庭,好好地调教你的孩子 三摩地

2018-07-22

第四种,心有悭悋而行布施,生起了悭的烦恼。菩萨的布施还要离开五种法:第一、布施的时候,不去选择有德之人。因为他有德,所以我布施;因为他是无德之人,我就不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说他人的善事与恶事。第三、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选择对方的身分地位或者是出身种姓,来决定我是否要布施。第四、布施的时候,不应该轻慢来求布施的人。第五、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不但是今生所造的定业,应该要深自悔责、发露忏悔、后不复作,即使是过去世所造作的定业,无论是业果已经现前,还是尚未现前,我们也都应该要经常努力的,依照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当中所说的:【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样的忏悔偈来忏悔灭罪,如果能够这样的话,那么无论是定业还是非定业,无论是今生所造,还是过去生所 三摩地

2018-07-22

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世荣色。】(~《杂譬喻经》)这个意思是说:从前印度有两个兄弟,他们家族原先是有大财势、大富贵,广有资财无量;父母命终死亡了之后,只有这两个兄弟互相依靠。虽然是兄弟,可是各自的志向所念、所看重的各个不同,大哥喜欢修道,而弟弟是爱俗业;这样子的不同,就产生了后面我们要说的,未来世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知道,佛陀并不是要大家放弃你目前这个一切生活上的受用以及享受,而是要避免在这个过程中,犯上许多着的污秽的,乃至于不合乎世间的法律,不合乎世间的道德的,甚至说是不合乎世间的比丘、比丘尼,或是在家所受的五戒,或是在家出家所共同受的菩萨戒,所以就是从这点的标准去看的。但是,佛陀的广开这个教门,并没有说,你完全没有在持戒清净的状况下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吝啬之众生的: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佛陀常常为悭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世时候的阿梨提国中,那时彼阿梨提国之中,有一个财宝多饶的大长者,但是这个大长者心性乃是悭暴恶,根本无有慈愍之心。有一位年老可怜的老妇人,她是这位大长者家中的奴婢,日夜都奔忙被这长者使唤,没有一刻休息的时间,如果一有做错什么小事就要被鞭打,非常的可怜瘦弱、她是衣不蔽体,而且也都没有吃饱来应付她消耗的体力,这样年老困悴,想死也死不得。有一次她拿著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弟子,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不会像一般世俗人一样,表面上为了大众的利益,实质上却常是为了求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庞大私利,而在官场上钻营谋利。因为这是世间普遍的现象,所以佛菩萨也告诫过佛弟子,不应该随意亲近这些政治人物。例如,在我们上面所举的经王——《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当中,世尊在教导菩萨哪些是菩萨应该亲近之处的时候,特别告诫菩萨们,不得任意亲近国王、大臣等政治 三摩地

2018-07-22

学人因有功德受用,可以远离瞋痴无明的系缚,心能安定而得自在,于道业上的修习更臻成熟,就生起种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云何福德?谓五阴身所受的依报或是正报称之为福德(正报:异熟果报之身;依报:即世界国土。谓诸众生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之而住。)如:持五戒不犯及修十善业道,来世受生于欲界天,获得欲界天之广大天身,成就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修禅定证量而成就色 三摩地

2018-07-22

自己内心真的很忏悔与抱歉,在过去无知岁月中因个人、瞋、痴、慢、疑,我执我见,犯下的种种错误。不仅造成别人的困扰,更是自己困扰与伤害自己最深。感谢老师课堂不断开示佛菩萨慈悲的胸怀,让自己勇于面对过去所犯的错误,忏悔、包容与原谅自己。日常或职场偶发的人际矛盾与冲突时,很烦躁之际,不断提醒自己带着忆佛念,不断提醒自己一触即止、烦恼不生,让自己心先平静下 三摩地

2018-07-22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佛法僧三宝,要知道说佛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三摩地

2018-07-22

若谓‘饿鬼何缘独得?’以其本有爱悭吝,故堕饿鬼;既为饿鬼,常悔本过,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为者生余道中,其余眷属堕饿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若以衣食房舍卧具资生所须,施于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乞士,为其咒愿,令其得福,以是施愿因缘力故,堕饿鬼者得大势力,随施随得;何以故?生处尔故。诸饿鬼等所食不同,或有食脓、或有食粪、或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角度 三摩地

2018-07-22

这十种的善业可以分为身、口、意三个部分,就是在身业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在口业上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而在三业上要不、不瞋、不痴、不邪见。这十种善业其实就是前面五戒的延伸以及扩充,而最重要的差别,是增加了意业上的不、不瞋、不痴。也就是说,五戒只要注意到表相上不犯戒,而十善业则要开始注重去除心念上的烦恼,还要转化为清净的正念,积极的 三摩地

2018-07-22

在拘萨罗国中有一个小渔村,村民有一千人,裡面有一位娄沙迦,在过去生中,他因为著利养、心多嫉妒,而且欺骗过一位阿罗汉;所以今生自从娄沙迦的母亲开始受胎起,族人开始出海捕鱼就没有任何的收穫。套句现代的话,比较粗俗的话来讲就是「带赛」。村民就一天比一天穷,接二连三的发生事故。渔夫们发现了不太对,大家就讲好,把村民分成两群,各自出海去捕鱼;结果有一组丰收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