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的话,如果有世间的万事万物你获得了,在顺境中你也不会著,你说:我现在拥有了世间的资财,拥有了名闻利养了,我应该怎样利用我的资财,利用我的名闻利养,我来利益众生?那利益众生之后,就获得未来世的资财。所以这个时候所获得的万事万物又开始如意。为什么?无常的法你不会想要永远获得。你会想:得怎么样让它每一世都出现来获得?可是获得之后,你布施众生,来获得 三摩地

2018-07-22

又譬如:有人因为看见人生有种种的生、老、病、死痛苦,想要脱离这些痛苦而开始修行,在修行过程中他就会去探讨:我应该要如何修行才能离苦得乐呢?后来他发觉:原来人之所以受苦,是因为被、瞋、痴、慢、疑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所繫缚了,所以应该要离开、瞋、痴、慢、疑等烦恼,就可以离苦得乐。那究竟是谁离开、瞋、痴、慢、疑呢?原来是这个「觉知心的我」,只要觉知心 三摩地

2018-07-22

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无色界、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远不再三界出现。由此可知 三摩地

2018-07-22

心中希望远离,但因缘所致,正巧遇上,让你引起心理上种种苦受;二者从理上说;众生不可爱的内六处,不可爱的眼、耳、鼻、舌、身、意根,这些不可爱的六根在一个身体中和合相聚为一体,便会使众生流转生死不得出离,成就怨憎会的痛苦,乃至有情生命对于身外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爱,也是一样道理。著名歌手韦唯曾几何时成了幸福家庭的同义词,有如她的音乐一样被国内 三摩地

2018-07-22

修学佛法后,他认识到淫欲是最大的着淫欲过程中的乐受),是修行中的极大障碍,所以很少与妻,很少想行淫的事,在不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下已戒淫五年了。应该说这位师兄在淫欲方面算是清心寡欲了吧,但有时在梦中却会出现邪淫的念头和行为(虽然基本上能警惕和终止)。特别是即使在清楚时,脑中有时也会突然蹦出自己根本不愿出现的淫欲、邪淫念头,有时恶念、不善之念也同 三摩地

2018-07-22

比如说,有一些人非常着一些钱财,我们就会对他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要放下!也有一些人相当图名利,甚至于为了一个代表的名分,争得要死要活的,甚至于跟一些好朋友都闹翻了!如果有幸碰到一些有智慧的人,就会对他说:你要放下名利!同样情形,有些人对女孩子就非常的喜爱、非常的执着,如果一直猛追不到的话,甚至于有一些会有想的念头,大部分的人要开导这些人,也是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十善就更进一步,那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从十戒里面再把它细分,譬如身三、口四、意三,身就是杀、盗、淫,这个都是身所造的,这三个恶业我们不作那就变成三个善了;口就是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这个口四我们又不去造作,那就又增加了四个善;然后我们意变成什么?我们不、瞋、痴,这样能够善守这十个善业,那又比五戒更进一步,就可以生欲界天。欲界天福就是靠这十 三摩地

2018-07-22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 三摩地

2018-07-22

经过其他人向佛陀举报,所以佛陀就制定这个戒,公众跟大家说明以后不可以这样!所以譬如优陀夷比丘,他后来也是鼎鼎大名的阿罗汉!但他在未证果之前,佛陀就为了他制定了好多戒律!因为他很喜欢去亲近女人!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犯了五戒十善,不要犯菩萨戒,也不要犯了讲堂的规矩,因为讲堂的规矩就是各种小小戒,这些小小戒都是在保护我们的道业,也在保护不要受到外道或其他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一般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随境而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境界,就是意识境界;面对意识所喜欢的境界,就不断起追求,对于不顺己意的违心境界,则心生瞋恚,愚痴的为自己的爱与瞋恚,造作种种不如理作意的业行,也常因所求不遂而烦恼不断。生活就在这种喜乐忧悲苦恼不断的意识境界中,不断重复循环着,殊不知这些境界,都是堕在我与我所――虚妄生灭的意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惟,与人家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流于情绪,而且许多的众生他是刚从三恶道而来,你也没有办法对他们作种种的奢求、苛求以及要求。所以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人家起一些争执,就应当先想 三摩地

2018-07-22

人最喜欢的不单是身体,还有觉知心,一般人只知道他财好色,其实没有觉知心,他就不会财好色了;有了觉知心就会爱六尘中的种种法,所以说有爱就有取。如果觉知心不取种种六尘万法,则不了知万法,也就没有取支;能了别、能取的我,与我所了别、所取的六尘都消失了,后世的有就不会出现了。觉知心就是生命出现的大关键,没有觉知心就没有烦恼,所以睡著了就不知道烦恼。人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上好文分享,也许很多人早已不陌生,然而对末学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看完真的一阵阵汗颜,惭愧与羞赧立刻涌上心头;一个小女生,挨骂可以毫不在意,除了无还有舍心。如此单纯的直心,真的无法刻意造作!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我想这要有相当大的胸襟和气度。我打从心底随喜赞叹!再反观自己,就像文中的姊姊一般, 三摩地

2018-07-22

花儿、牛奶瓶都是无情,所谓无情就是无心,无心所以不会分别人我,不会因人我的分别而产生计较和情绪,所有的计较都是有情与有情之间的计较,是每一个被无明和欲烦恼所遮障的心与心之间的计较。这个能被烦恼无明所遮障的心,佛法中称之为妄心,也就是你的见闻觉知心和你处处做主的意根(类似心理学界有关潜意识心的描述),你的见闻觉知心为你精细的分别筹谋,你的意根时时刻 三摩地

2018-07-22

但实际上我们的五蕴身包括意识心都是生灭无常,虚妄不可依止的,那么这些财色名食睡又隶属于谁呢?对本质是生灭无常的、虚幻变异的世间财富、名声、地位及眷属、情爱产生爱执著,其结果必定会带来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等的苦受,而众生的五阴身心也无可避免终要面对老、病、死等苦受,有了苦受,当然就不得自在。因此要自在,首先还是得从观念认知上去转变、去调整。您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修行人会从修忍辱中,慢慢调整自己的习慢习嗔习等,心性变得调柔而宽广。然而,大多数人会从被屈辱中,让心变得不仅委曲,而且冷硬,既然别人如此待我,当我有同样的机会时,一定要加倍的还回来。同样的环境,却一个忍字,一个屈字,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委曲求全的,是因为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坚持,只好用虚与委蛇的方式达成,结果只是在损减自己内心的丰盈。忍辱修行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大宝积经》中说道:缘爱故求,缘求故得,缘于得故便起我所,缘我所故起诸定执,缘诸定执故起欲,缘欲故起深耽着,缘深耽着故起悭吝,缘悭吝故起于聚敛,缘聚敛故起诸守护,缘守护故执持刀仗,争讼讥谤起种种苦……长养诸恶不善之法。我们原本平安无事,突然一念心动想做点什么,感觉好像缺点什么,于是开始了对外求取之旅,我们以为这样就能获得我们想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同样回到我们这个世间法来说,瞋痴我们不也是犯上这种瘾、瞋瘾、痴瘾,就是在这个瘾头上没有办法停止;所以必须要透过一些极善的思择,要从这个过程中开始好好的思惟:到底是要怎么样?因为一切法它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说没有来由的。有的人会说:“不行!我这脾气就是大得很,怎样呢我都要跟人家吵,不可能我不跟人家吵,不吵的话呢,我就不是我。”可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今译]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不应该恋执着,因为福德也是虚假不真实的,所以说菩萨不接受福德。▲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金刚经》)[今译]如果菩萨心中执着于佛法而实行布施,就像人进入到暗室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心中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你的眼睛一生出来了就应该好好作法的观察,所以这就是变异性的,要确认!不能够说,你看到这诸等的所有的法的时候,你就想好漂亮好漂亮,或是好美丽好美丽,一直在着这个法,你要去对于它的变异性、变异行,然后它的体相的变异,能够自己去了达。所以小乘的修行者,如果是钝根人,你就要好好的去作这门的功课,不要自己说反正一切都随便啦,不!这样是错的。透过这些变异,你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