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到了坦特罗佛教手里,变成另有所指,成为欲界的爱,真是天知道啊!另外,这位学者也谈到另外一个名相“观想”。观想这个法在佛法里,其实只是修行者自己所现的一个“内相分”而已。这个内相分浮现在这位行者的大脑中,然后这位行者观察这个在大脑中的内相分非常清楚分明,没有任何的缺漏,而且还要保持长时间清楚分明而不间断,譬如一个时辰、两个时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不禁要问,在寺庙只因取一块钱,就要下地狱,真有此事吗?佛陀在教化外道婆罗门皈依佛时有一典故,由此可见果报真实不虚:某日,佛陀率至一村庄托钵弘法,被一外道婆罗门知悉,即先向此村民散布恶言说:此位悉达多太子(佛陀俗名)要来煽惑大家的子孙去出家,大家就没后代可传承奉养,千万不可施舍食物给他们。佛陀率们进入村内,走遍全村每户乞食,没有愿意施舍食物给佛 三摩地

2018-07-22

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共三遍,每唱诵完一句,就地一拜)问讯。五、礼拜:(每唱诵完一句,就地一拜)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一心顶礼消灾延寿药师佛一心顶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心顶礼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一心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一心顶礼大行普贤菩萨一心顶礼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心顶礼无边光明大势至菩萨一心顶礼大愿地藏王 三摩地

2018-07-22

已经证得大智慧的佛菩萨,并不会恋人间的美食与香气。所以对于处理供物的细节,诚敬是最高原则,只要保持佛堂与供物的清洁即可。供物并不需要一应俱全,可以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对香过敏的人不一定需要点香,可以只准备干净的供水供佛。关于上供的行仪,主要是在将花、果、香、水或其他食物供养佛前,行问讯礼,先将供物举至眉心,再放置于佛前即可。(1)香炉:供 三摩地

2018-07-22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嗔、痴”之意。所以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不一定要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只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希望其能够依教奉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早证菩提。所以供 三摩地

2018-07-22

愚痴的众生着虚妄不实的五尘境界,迷恋而自缚。其实并不是那个境界迷惑我们,而是人自迷之啊!不是烦恼纠缠着我们,而是我们找烦恼来自缠。为了爱虚幻不实的境界,终生如梦如醉如痴,却日日夜夜怨天忌人。众生不知苦不是本有,而是自已招来的。众生可怜悯啊!偶尔造作了善因得些乐报,就沾沾自喜,殊不知连乐报也是假的。如果对世间的假相一昧地着,那么真正的快乐就不会 admin

2018-07-22

那二乘的菩提果就是断除我见、断除三缚结证初果,乃至于薄瞋痴进入二果,乃至于断五下分结进入了三果,乃至于断了五上分结进入了四果,乃至于因为四果以后得到四禅八定五神通,具足了俱解脱阿罗汉的功德。这个就是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的最主要果证的一个功德。缘觉菩提的话是依着因缘法,依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 admin

2018-07-22

】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既已明示此难可了知之理,今逢导师的《起信论讲记》为众进一步开示大法,开演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有缘佛子承斯般若慧之熏习,应消除个人之性障,累积深厚之福德资粮,速求悟入,以便悟后起修,将来莫因世法种种缘故,起瞋痴慢疑而退失,致废失今生往世修习一切道业。后记此世诞生于西印度婆罗门家族,后移居中印度舍卫国婆枳多的马鸣菩萨,上承 admin

2018-07-22

因为这样子的功德,才能够在解脱果上面次第的进修,经过薄瞋痴,断五下分结,断五上分结,然后能够取证解脱果。那十八界我全部都是与我们意识心的我有关系,这个意识心的我其实本身就是十八界所摄的,祂是无常变异、依他而有的法。这个法祂是无常变异的,这个法祂是依他而有的,依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依缘而生。这个法必须依什么而有?必须依如来藏、必 admin

2018-07-22

临行之前,苻坚在建章宫举行饯别宴,对吕光将军说:“帝王顺应天道而治国,爱民如子,那有取国土而征伐的道理呢?此举只是因为太怀念远方的大德智人罢了!我听说西域有一位鸠摩罗什大师,他深解佛法,擅长阴阳之理,是后学的宗师。我非常想念他。贤哲之人,乃是国家的大宝,如果你战胜龟兹国,要赶快护送他返国。”吕光的军队刚出发,鸠摩罗什菩萨即告诉龟兹王&ldq admin

2018-07-22

佛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一者、身行中恶业,二者、口行中恶业,三者、意行中恶业,四者、从烦恼起诸恶业,五者、从瞋烦恼起诸恶业,六者、从痴烦恼起诸恶业,七者、毁骂众生,八者、恼害众生,九者、施不净物,十者、行于邪淫,以是十业得畜生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我们从这一段佛陀的圣教开示,就知道畜生的业行是如何。如果所行的身口意业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因为入胎识如来藏是永不断灭的,衪的体性远离三界的见闻觉知,不会厌苦乐等六尘境界,所以说衪本性清净;但是衪能够在有情众生死亡的时候,借着所含藏的无明善恶业种而出生中阴身,去找到有往世因缘的有缘父母来入胎。入胎之后呢?除了受精卵,其中还有这个有情的如来藏以及意根,再加上母亲所提供的地、水、火、风四大养分,而由如来藏自己来打造自己的色身,所以才能够 三摩地

2018-07-22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杀无明父、杀爱母、杀五阴阿罗汉者,反而可以加速成佛;此分法义非常深广,限于篇幅,不能于此详述,请详阅平实导师《集》、《楞伽经详解》内之开示。再者,犯下五逆罪而不毁谤菩萨藏者,诸佛慈悲而有开示另外的方便法:亦即往生极乐世界。根据经中世尊的开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 三摩地

2018-07-22

科学使人们相信人是自然的主宰,对自然进行婪的掠夺和破坏,无休止的竞争、社会的畸形发展、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惨列的战争、为所欲为、只为自己、不计后果。人们强调著个性,一面放纵地发展、进化自己,一面在紧张的竞争和顾虑中生存。人越来越自私,当自私得不到满足时,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愈演愈烈了。人们失去了理解和信任,在社会上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幸福的 三摩地

2018-07-22

就是说当这个世界逐渐要损坏的时候,人们会发现说,这个世界是不可久住的,因为能够发现这个世界不可久住,就对于欲界不产生爱,然后就愿意说:啊!原来欲界是不可靠的。那个时候,他就可以依于福德的修持、正见的建立,还有禅定的修持锻炼之后,能够把欲界爱断除掉,能够这样作,他能够生到色界天去了。而且这个时候,欲界整个都败坏了,那人是可以生到光音天去的。那个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业报差别经》言: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 三摩地

2018-07-22

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嗔、痴、三毒,祛十恶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几百岁,几千岁,几万岁。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法灭尽经谓:人身量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畜生报:一者、身行中恶业,二者、口行中恶业,三者、意行中恶业,四者、从烦恼起诸恶业,五者、从瞋烦恼起诸恶业,六者、从痴烦恼起诸恶业,七者、毁骂众生,八者、恼害众生,九者、施不净物,十者、行于邪婬,以是十业得畜生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我们从这一段佛陀的圣教开示,就知道畜生的业行是如何。如果所行的身口意业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慈悲心与同理心对待众生,那也是一种次法!当然真正要帮助众生不容易,因为每个众生基本上都有太多太多的烦恼,先不谈太深细的烦恼,我们及众生就有很多我所执的烦恼,为了这个我而要养活自己就有许多的烦恼,乃至为了健康及家庭感情等烦恼!烦恼的范围深细又广,需要累积很多的福德与智慧才能慢慢解除!而要让自己越来越解脱与快乐,真的还是要累积很多福德与智慧,还是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般若实相心虽然出生了这个无常、无真实我性的五受阴,但是祂本身没有五阴世间的无常、无真实我性、执著、爱等等烦恼以及生灭法;而且他知道这个涅槃本际——般若实相如来藏心,祂是本来解脱、本来自在的,虽然生了三界诸法,但不系著于三界,这才是出世间。不离世间而能够出离世间的生死流转诸苦与无常、生灭、烦恼、执著这些过失,这才是真实的出世间。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