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饮食的律则,就是要消除最基本的贪欲,所以戒律中有非常繁琐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也因此多次声闻僧团中的异议,都有着饮食观的分歧意见。如第一件破僧事件的提婆达多,因为对佛陀起嫉妒心想要取而代之,要追随他的人出去对出家不久的年少宣说:你们只要跟随我,不要去跟随佛陀;你们只要尽形寿守着五法——就是尽形寿乞食、着粪扫衣、不食盐酥、不吃鱼肉、还有露坐,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人各自介绍完毕后向摩竭王说明,他们前来摩竭王的后园是为了受持八关斋戒,这时四位神王也才知道,原来彼此都是为了持八关斋戒而来到摩竭王的后园,所以大家都很高兴;这时天王就说:我们都受了八关斋戒,那谁得的福最多呢?人王说:我在人间行八关斋戒,摩竭王的后园外,就是可以引起我心中贪欲的种种五欲之乐,乃至耳旁就可以听闻到响亮的音乐声,我在这其中还能专心一意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边地则是指郁单越洲,这里的有情都有殊胜的乐报而没有种种的苦事,都贪著享乐而不受教化,不识佛法,也不求出离,当然也是难以度化的。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虽然说也有盲聋瘖哑诸根不具的,不能见佛闻法的,也有世智辩聪,只知熏习真实心外的世俗作务,邪见深重,不信出世间的;但就大多数欲界人间众生而言,这些毕竟都只是少数,反之,大多数欲界人间的众生,是比较没有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法华经序品》中,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这些都说明弥勒的这一习性由来已久。实际上,弥勒在学佛修行上资历比释迦牟尼还要久远。释迦牟尼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只因他虽具妙慧,却味着名利,性好交游,勇猛精进不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试问像这样的作略,这又与圣玄奘菩萨造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来破斥安慧邪师的弟子般若鞠多的七百颂之《破大乘论》的行止又有何不同呢?一样都是在救众生离于谤法谤佛之地狱业中嘛!!!云何彼等邪执深重者,不知个中原委,不知胜义菩萨行大慈悲行,亦不知胜义菩萨忍辱于无知众生之轻慢毁谤,亦不悔誓愿救众生离于邪师邪见中;云何彼等愚痴众生,随彼邪师外道人云亦云,恶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住住大沙门白净王太子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无贪染衣士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毁形剃发士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知足持钵士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无畏师子游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雄健猛虎步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仪雅鹅王趋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安详龙象行我是央掘魔今当税一指住住大沙门明朗口初出我是央掘魔 | 三摩地 2018-07-22 |
|
汝是卑下姓今欲何所说汝且自观察女人佛所毁世间谁妄语谁为真实说谁世间贪食谁世间病死如来悉具足大我实功德众生不能知是则为妄语不食而言食是则为妄语彼尚无出家况复受具足不知隐覆说是则为妄语彼尚无出家况复受具足我不越一法而汝越无量速向天中天悔除虚妄语尔时树神。以偈难言。汝以何因缘说我是卑趣未离毗舍遮何能知男女尔时央掘魔罗。以偈答言。譬如转轮王珍宝庄严座臭狗暂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令无量众生断贪恚痴故。生无病无畏无我所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诸天及人毁呰女人娱乐烦恼犹如毒蛇故。生此灭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于灯光如来所修菩萨行闻自受记。随顺于如不谤经故。生舍宅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闻如来藏一切众生断诸烦恼便得成佛。因其信乐覆护众生故。生覆护身。我为菩萨时。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作忍辱仙人行四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者不贪财物。四者慈悲喜舍忍。五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六者近善知识。七者离恶知识。八者世利知足。菩萨成就如是八相非为新学。复次菩萨成就八相非为新学。何等为八。一者安慰知量美说。二者不嬉戏。三者烦恼微薄忍。四者闻一切经忍。五者降伏睡眠。六者不懒惰。七者精勤不放逸。八者常乐求戒。菩萨成就如是八相非为新学。复次菩萨成就八相非为新学。何等为八。一者真实。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唯贤者其利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唯舍利弗。夫利法者非有色痛想行识求。非有阴种诸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又舍利弗。夫求法者。无知苦求无断习求。无造尽证惟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放逸有放逸法。当知苦习当为尽证以惟致道。斯求法者无放逸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尘离淫尘。其染污者即为在边。斯求法者无淫乐之求也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看到这么记载,很多人会以为只要意识心起慈悲、平等、无为、不染著、观一切法空、对众生恭敬谦卑、心不散乱不贪取、不见有一个我,这样就是无上菩提心,就是在修行;其实这都是在事相上打转,都还是落在意识心境界中。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这个本心就是佛法的总持,祂的体性本来具备种种相貌,七识心正是应当要依止这个本心而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目连救母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处事都有非常不好的举止,他非常担心,不知道母亲往生后到底会落在何处?目犍连急于想知道他的母亲生在何处,于是进入定中看到一处很恐怖的地方,原来那里就是地狱。在地狱中,目犍连尊者看到被行刑的罪人,样样刑具都有,每一个都非常的可怜,真的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子学佛首重布施,布施乃是修集福德之首,故列于十波罗蜜之首;贪心悭吝之人,必定与佛道相违背,故须先修布施;乃至菩萨修入初地甚深智慧,仍须以布施为首要,专修布施,何况凡夫众生薄福无智,求于佛道而不肯修福?复次,佛子对于福慧,多有误解。举凡打坐、数息、观想、修止,皆是禅定法门,非般若禅法,与慧无关。六度之前五皆是福业,禅定之修证亦是福业;修禅定者若证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再者,我们再从法理上来看,有的人他会下堕至饿鬼道去,这些众生下到饿鬼道去真正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有情他们在往世的时候,是因为心性属于悭贪而不乐于布施的这类众生;因为他们的心性乃是悭贪性极为粗重的原因,所以他们就因为这样行悭贪的这种业行,所以他们于死后就会下堕到饿鬼道,去受鬼道众生饥渴的这种种的痛苦。而有情之所以出生为人,大多是因为他们过去世造作了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常常看到有一种人,嘴里面讲的说我要解脱,我要学佛,然后就到处去赶场,哪里有、有拜忏、有讲经就去啊;可是听完了,拜忏完了回家,照样是妄想一大堆,照样是跟一般人一样,喜欢发脾气,喜欢贪求五欲的享受,那这样子想参禅就很难。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习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每遍就地一拜,三遍圆满) 七、至心劝请诸佛转大法轮我今皈依十方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舍报身入涅槃者,我皆至诚顶礼(礼拜)劝请转大法轮、雨大法雨、燃大法灯,照明理趣、施无碍法,莫般涅槃,度脱安乐一切众生。我今以此劝请功德,回向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世尊有说:如果有人虽然身出家,现出家相,但是他的心中却仍然贪着欲染的境界而不肯放舍,像这样子的人不能够称他是真出家;但是,另外如果有净信男或者是净信女,虽然身住在俗家之中,但是只要发起了无上菩提心,以大慈悲来饶益一切的众生,像这样子来修行就可以称为是真出家。因此,依于这样的定义,出家大约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身出家,心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经常见到这些学法者,说他们参与这些梵呗的时候法喜充满,清净没有烦恼;可是一回到世俗家中,世缘现起,仍然贪瞋痴烦恼具足,一项也没少。因此学法的岁月,就在繁忙的赶经忏、参与消灾拜忏中度过;佛陀三乘菩提佛法,一点正知见也没有,更谈不上佛法的实证。所以,广大学佛信众经常有感叹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心田;学佛三年,佛已经在天边。」很多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开经偈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三称)☞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3遍)☞正觉发愿文(3遍)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