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其实,不管意识如何造业,不管它如何的思惟造作而形成多少的新习气,基本上都是由潜藏于如来藏中的潜意识末那之无始习气种子而来,也就是由无始以来之贪、瞋、痴无明化身而来。这个潜藏于潜意识末那深处之「习气档案」,不断地被意识提取出来实行,然后又不断地「另存新文件」,增强规模,这就是「制约」。制约行为其实很像颜色:只有几个主要颜色,但是你可以混合主要颜色而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般来说,这个分别心的起行,就是他对这一个境界相是有所着;或者是他本来是非常贪爱这个境界相,或者他对于这件事情他心里有一个目标,认为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种种只要是与他心中所想的相违的,于是他就不高兴了,然后就会生气了。这样的生气,很基本的一个原理就在于他有我相,对于自己的这一个想法、这个意见有执着的心念存在,所以才会有相违的心行出现。或者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乃至于有人因为这样子的一个错误的认知,他说:淫欲也是菩提啊!贪瞋痴都是菩提啊!既然都是菩提,那我干嘛修行!依这样错误的认知,说有一些佛法里面的外道,就依于所谓无上瑜伽的施设,依于男女和合的道理,这最低贱的欲界之法,连色界的天人都已经远离,无色界没有色身,更不用去提了,连淫欲之法都不能远离,而说他竟然能够成佛。那这么样子的说法,其实跟我们今天所要回答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二:性障也得要修除,尽量减少我所的贪著以及减少瞋心;还要持戒清净,不要害众生、骗众生。这个布施与持戒都能修得好,心性是可以符合这个要求的,然后接下来才教你如何精进实修。至于精进的时候,究竟是要邪精进呢?或是要正精进呢?这也得要有智慧加以选择。此外还要同时修忍辱,如果忍不了辱,就无法精进,只要被人家骂几句话以后就会退转了。尤其古时候,不论是在声闻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果人虽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依靠的,可是由于对于欲界的贪着尚未断除,所以此生结束之后,下一生仍然要出生在欲界天中。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许有人不相信:初果人、二果人都还会贪着欲界法,只有到了三果才能断尽欲界法吗?真的是这样子吗?那我们就再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在《经律异相》当中记载着说:有一个好淫欲的人,他的心念想的都是女色,看到女子就想与对方攀谈;连在做梦的时候,梦到的都是淫欲之法。此时他的妻子同修生了重病,刚好家里来了一位修道的师父;他的妻子想对这位师父禀白,可是又怕不好意思。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果人虽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依靠的,可是由于对于欲界的贪着尚未断除,所以此生结束之后,下一生仍然要出生在欲界天中。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生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于初果人已经很清楚知道不再以意识为真实我,他以此来观察:围绕自己周遭的烦恼,都是以「我」为中心所衍生出来的;由于意识如理观察的结果,对烦恼也渐渐地淡薄了,意根也会接受这样的事实,使得声闻初果成为薄贪瞋痴的二果斯陀含,并于舍寿后,欲界天、人间一往返,究竟解脱。由于初果人的意识如理作意思惟的结果,意根自然作主接受这样的事实,不仅可以成为声闻二果,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于这个缘故,你虽然每天很努力的在修定,仍然没有什么成果;所以禅定修不好、妄想很多,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喜欢攀缘贪着,不肯安于无为寂寞的境界之中,所以意识的你虽然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末那识的你还没有透过定的修行而加以揉服,所以在初习定的过程之中,祂仍然会依过去喜欢攀缘的习气,继续制造妄想给意识的你,使你修定难有成就。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说他不会贪着:万一五欲失去了,他不会痛苦。不会像世间人一样,色声香味触法中若有一法失去时,就心中惶惶然不可终日,每天用眼泪来洗脸;所以说菩萨虽复受之,心不染着,只是像寒冷的冬天求火来温暖保身一样;即使是为了活命而不得不求一个温暖,但是在求火温暖时也不会造恶业:为了保命,也不造恶业,不会为了自己要活命就把别人杀害。并且修忍辱及布施:忍就是无畏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正要讲这两句,时间又到了,有位师姊就当场叹了一口气。如今一周过去了,现在就为大众讲这道理。以前我们曾经讲过说十二因缘,说有十种十二因缘,譬如三世十二因缘、一世十二因缘、二念十二因缘等,如今讲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似乎以前没有人讲过这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我们把它讲出来。大家都能够背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h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一章断除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八正道。《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 | 三摩地 2018-07-23 |
|
2、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3、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间断,如同小溪 | 三摩地 2018-07-23 |
|
贪嗔痴慢疑这些思惑烦恼都是染污不净的,菩萨却不能厌离而急于舍弃之。《维摩诘经》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泾淤泥乃生此花。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宝。平实导师在讲《法华经》时也提到,欲界人间是个大染缸,具足各种心所法。菩萨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果是断我见等三缚结,二果是薄贪瞋,三果是断贪瞋,也就是断五下分结。三果人就离欲了,是真正的圣人,一定有初禅的禅定。四果就是成为阿罗汉。因此初果人还是可能会贪欲很重的,佛经也有这样的故事。我们要努力从初果到二果再到三果,不要只停留在断我见的阶段,还要再进一步薄贪瞋、乃至离欲。......也许到这边还是有人不相信:「初果人、二果人都还会贪着欲界法,只有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二乘法中一再劝导大家要厌离色身、舍弃色身,不可贪着色身。当菩萨感受到疾病时,了知色身有苦,因此探望疾病的菩萨们特地要提醒他:色身是无常的,可是这个无常的色身却不应该厌离;而且死后还要再去取得下一世的另一个色身。这跟二乘法刚好颠倒。菩萨也修色身的无常观、不净观,但是却不厌离它;因为厌离了以后就会入无余涅槃,没有下一辈子了,又如何能修佛菩提?又如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看看我们的当下,静下心来,把意识心只保留在当下的临在状态,就会发现我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升起的心念有多少是清净,又有多少是染污!那些没有经过意识引导、自然升起的心念,几乎不是在六尘的贪中就是在六尘的嗔中……,是吗?……这就是我们!我们想做菩萨,也算是初级的菩萨,通过梦中前世的片段,通过今生学佛后的推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欲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欲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身也有定力了,结果初禅善根发,色身常常有乐触。然后他心里生起喜欢贪着的心——喜欢这个乐触,所以时常将心向内收敛,让乐触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明心的人断了三缚结,见性以后,殷勤的舍除贪、瞋、痴以后再配合悟后的思惟修,以及见性的体验,然后继续修学后得智——差别智,而得到牢关的解悟,在因缘具足以后,体验牢关境界,称之为破牢关。那么这个破牢关的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习性,配合他今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贪利故。见他解说大乘经典得供养者。憎毁轻疾而自贡高。虚诳妄语得过人法。作此行者离安隐处犯波罗夷。于大乘中为犯最重根本罪也。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趣宝洲乘船入海。而于中路自坏其船。没溺而死不自济命。岂能得宝。如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乘正信船入于大乘深广法海。始得入海自坏信船失智慧命。如是愚痴初发心菩萨。以嫉妒故虚诳妄语得过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余如上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