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第五种就是他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清净梵行的修学,所以当佛陀称赞说:我们应该要对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不要贪婪,我们应该对于五欲六尘不要贪婪的时候,他心中无法生起喜乐,他没有办法安住在梵行的修学当中。也因此这样的人,他的心中是有秽染的,他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对于清净戒行、对于梵行都没有办法安住在心中修学。另外一种就是心中有五种系缚,这五种系缚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来说一定要起了杀心,杀心通常带了瞋,带了贪,还有愚痴也有可能起杀心。譬如说贪,通常会贪着别人的东西,因为起贪所以就起了杀心;还有因为别人侮辱你,他对于你百般的逼迫,所以你起瞋,就去把他给杀了;那愚痴呢,我们等一下会讲,还有愚痴起杀心的部分。所以,根本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对方是人,你知道他是人,而且你起了恶心想要杀对方,这个根本就成立了。再来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以《梵网经》菩萨戒来说,杀人、偷盗、邪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瞋、故悭、谤三宝这十重戒,广义来说,都具有不违背解脱的意涵,因为造作这些违戒的行为,都多分少分缘于贪欲、瞋恚、愚痴、憍慢、怀疑、恶见六根本烦恼;也就是我见、我执、我所执的烦恼未断除所致。我们不妨举经典中的故事来说明:在《百喻经》中有一则譬喻的故事:说在一个村子里,有一天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同理,戒要制止我见存在,也要制止我执存在,更要制止我所的贪着,心既然不愿意放弃戒,又不许在这上面攀缘,当然要离开这些烦恼,烦恼离开了以后心自然就不热而清凉了,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无所事事时就好读经、参禅、打坐修定、思惟诸佛法了!所以戒能遮除烦恼热,所以又叫作清凉。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发露忏悔毕,各回本座后,同忏往世余业:)四、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诵三遍,每遍一拜后起立合掌。)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n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遮重虽然无关心性缺陷与否,但不利于众生,也会对修行产生重大的遮障,所以佛特别指定这个不卖酒戒、不酗酒戒:不可贪杯、烂醉如泥,也不许制酒卖酒,否则就是犯了遮戒中的重罪。这个饮酒本身与一个人的心性有没有缺陷无关,所以它无关性罪,而是属于额外遮止的罪,故名遮罪;但因为它会严重遮障修行人,所以佛特别指定为重戒中的一种,所以这个遮止罪也是重罪。性重与遮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无色界天人;如果心性悭贪的就堕落为饿鬼;愚痴无明重,常与人争斗冲突的,将来就会投生为畜生;不修十善业,反而更造作十恶业的,就会落到地狱道中受种种苦报。所以释迦牟尼佛为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制定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言行不检点、贪财、贪名、瞋恨等者。但这件事与摧邪显正要分清楚。摧邪显正是为了不忍众生走入非正道,要导正他们的知见。若有人知见讲错了,我们要说这个知见讲错了,但不可说某某人讲什么话,这样错了。此戒是指述说出家、在家菩萨的身、口、意的行为罪过,而不是破斥法上的错误。对别人的身、口、意行为不检点的罪过,我们只能私下当面跟他说:你这样做不好,应该要改。但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閞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讲记:善生童子又为我们请问:世尊!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佛说:善男子!有三个法可以清净优婆塞戒:第一、是信受佛、信受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常住不离的烦恼就是刚刚讲的见惑、思惑、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尘沙惑;其余的贪财物、贪名声、贪权力等,这些都是主要烦恼(见、思惑)以外的、属于自我所有的身外法,是在我们心中来来去去而不是常住不断的烦恼,所以叫做客烦恼。换句话说,追求世间的财物、名利和享受,因此而生起了烦恼,去做不利别人的事,就叫做客烦恼;因为客烦恼而引起的罪,往往是不利别人的。如果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包括教别人替自己偷盗,或以势用夺取,或以方法侵占,或借用抵赖不还,或拐骗、贪污、漏税等,皆是偷盗,只在价值满足数量,生起得心,即犯盗戒根本罪,成不可悔。自己不作这样的事,就是守持不偷盗戒。若盗窃未成,或价值不满数量,或以破坏心而破坏他人财物等,皆是方便罪,可心忏悔。于上说偷盗行不作,就是守持不偷盗戒。《优婆塞五戒相经》说:佛告诸比丘,优婆塞以三种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永断贪瞋痴系缚,菩萨净戒为利剑。生死崄道诸怖畏,菩萨净戒为舍宅。息除贫贱诸苦因,净戒能为如意宝。鬼魅所著诸疾病,菩萨净戒为良药。人天为王得自在,三聚净戒作良缘;及余四趣诸王身,净戒为缘获胜果;是故能修自在因,当得为王受尊贵。应先礼敬十方佛,日夜增修清净戒;诸佛护念常受持,戒等金刚无破坏;三界诸天诸善神,卫护王身及眷属;一切怨敌皆归伏,万姓欢娱感王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閞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讲记善生童子又为我们请问:世尊!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复有四法:一者终不自轻,言我不能得菩提果,二者趣菩提时其心坚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着好触。’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成佛。’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常用杨枝、 | 三摩地 2018-07-23 |
|
道士(即菩萨)说:「我这样做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如今既然如此,我将会更精进的修行,断除贪爱、瞋恚、愚痴的烦恼,让自已的身、口、意行越来越清净,提高自己修道的德行!」那时候的安贫乐道之士就是过去世的我啊!当时许配给我作妻子的婢女就是现在的裘夷(耶输陀罗)。菩萨无量劫修行波罗蜜到彼岸,誓愿度到最究竟的无生无死彼岸,所以修行持戒是这般的清净无贪!----- | 三摩地 2018-07-23 |
|
次如定共戒:以诸佛子修定有成者,依其定境修证,分别能伏欲界贪、色界瞋、无色界痴,故依定之有漏功德不违佛戒,不依佛所制定戒相而持。三如道共戒:三乘以见道修道故,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自然不犯佛戒,不取佛戒。是名三种非取相戒。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地持经》卷5〈10戒品〉8、故悭(自悭、教悭)「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 | 三摩地 2018-07-23 |
|
很容易受的戒就表示是世俗法贪着境界,那么这是善戒还是恶戒呢?(大众回答:恶戒)当然是恶戒!因为要让水往上流是很困难的,但若往下流是很快、很容易的。可是你若教那些弟子们来持比丘戒,他们一定是个个面有难色的,因为太困难了!受比丘戒时先得要有五种善根,否则受不成的。因为受比丘戒或受大乘菩萨戒,那是在世间五欲法上处处绑手绑脚的;不但绑手绑脚,还要绑嘴,不许 | 三摩地 2018-07-23 |
|
并且,以习气种子熏习的角度来说,这是长养贪欲(尤其是男女欲)种子的因缘,贪欲乃是五盖之一,也是六个根本烦恼之一,都是学子应当避免并修除的,而不是应该增长的。所以这个部分需要注意。再引一段佛语给提问的菩萨参考,《大般涅盘经》卷二十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质直心也?菩萨摩诃萨常不犯恶,设有过失实时忏悔,于师同学终不覆藏,惭愧自责,不敢复作,于轻罪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以前我们曾经讲过说十二因缘,说有十种十二因缘,譬如三世十二因缘、一世十二因缘、二念十二因缘等,如今讲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似乎以前没有人讲过这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我们把它讲出来。大家都能够背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最后生缘老、病、死、忧悲、苦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