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性障是指五盖,什么是五盖呢?《瑜伽师地论》卷24云:云何五盖?谓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及以疑盖。盖即盖覆之义,这五种法能盖覆心性,而使善法不生;不但如此,欲、瞋恚也是身恶业(即杀、盗、淫)和口恶业(即恶口、两舌、妄语、绮语)出生的原因,即意业的瞋而落实到口业和身业。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第二十四之一)中有说明,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不否定法义的前提下,大乘僧宝有两个层次:第一身、口、意行清净,持戒不犯,不钱财名声;第二是已经证悟实相而生起般若智慧了,这两种都是真正的僧宝,都是大福田。大众把福德种子在这二种福田种下去,来世的果报将会很大,后面中立刻就会说到。若是为了增长无上妙智能而种的,种下去以后真的能增长无上妙智慧的道场,就是福田。若想得到无上妙智慧,当然要在三宝种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为大家说,譬如说妄语。那么在这个妄语方面呢,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世间的经营事业上面,对众生老是欺诳,不诚实,要从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事十善业道。在这十善业道中,每一种都要生起五种的思惟:譬如说身行三业的杀、盗、淫业中,以杀业来说,我们要生起五种不造杀业的思:离杀思、劝道思、赞美思、随喜思、回向思。一个不杀之业就有五种思,十善业道各有五思,所以就有五十思,这个决定思就是修心五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什么叫十善业道呢?就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等,乃至不、不瞋、不痴。这样子具足了十善业道的思惟,而且每一个十善业道的每一个都要起五种思。这里举说:譬如说离杀——第一、十善业道里面的第一个,离杀。这离杀还要分成五个,譬如说:离杀思、劝导思、赞美思、随喜思,还有回向思。所以十善业道每一个都有这五思,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为大家说,譬如说妄语。那么在这个妄语方面呢,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世间的经营事业上面,对众生老是欺诳,不诚实,要从 三摩地

2018-07-23

意三业:、瞋、无明(愚痴)。若于此十恶业不犯,反而积极护生,修正自己各种行为而利益众生者,即为修十善业。行三种布施为:一、财物布施:斟酌自己的财力,随分、随缘、随力做一些财物布施。二、无畏布施:随因缘力量施予某些众生无畏、无有恐惧。遇到有缘众生须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三、佛法布施:自己虽尚未悟,仍应将已知之佛法随缘接引有情众生中之有缘者。以上述方式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关注无始无明的过程就是我们思维:为何我们爱色身?为何我们会有烦恼?为何我们会有嗔痴?为何我们会有私心?为何我们会感到无力对治刹那不断生起的妄念?为何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为何我们还没有成佛?。。。等等很多问题,在思维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显然,就是伏除一念无明的过程,这就是佛菩提道的尊贵所在--世出世间法同时进步,持续的在转烦恼为菩提。由于一时 三摩地

2018-07-23

行蕴指的就是六根触六尘,这中间不断地生起要造作的心,(譬如)在色尘中爱要造作,在声尘中爱要造作,生起种种造作的心念,也是无常变异的。还有识蕴,识蕴基本上就是指,眼根触色尘所生的眼识,乃至耳根触声尘所生的耳识,(根触尘所生的)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那么这六个识就是依止于无常的五色根而现起的,六识本身是刹那变异的,不是常住的;依止于无常的五根所生 三摩地

2018-07-23

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印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在拘萨罗国中有一个小渔村,村民有一千人,裡面有一位娄沙迦,在过去生中,他因为著利养、心多嫉妒,而且欺骗过一位阿罗汉;所以今生自从娄沙迦的母亲开始受胎起,族人开始出海捕鱼就没有任何的收穫。套句现代的话,比较粗俗的话来讲就是「带赛」。村民就一天比一天穷,接二连三的发生事故。渔夫们发现了不太对,大家就讲好,把村民分成两群,各自出海去捕鱼;结果有一组丰收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事十善业道。在这十善业道中,每一种都要生起五种的思惟:譬如说身行三业的杀、盗、淫业中,以杀业来说,我们要生起五种不造杀业的思:离杀思、劝道思、赞美思、随喜思、回向思。一个不杀之业就有五种思,十善业道各有五思,所以就有五十思,这个决定思就是修心五 三摩地

2018-07-23

不是像众生图未来世的果报。我们是要用供佛的功德让我们未来世行菩萨道的资粮足够。如果教导众生供佛这样的功德更大,如果自己也供佛然后也教导众生供佛,这样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而弥勒菩萨又说真正对如来的供养,就是行菩萨道,依教奉行修学一切波罗蜜...等。所以我们行菩萨道努力修行也是真正的供养,上说胜过财敬供养百千倍以上。弥勒菩萨在上还提到,如果有人没有资财来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众生起心着欲杀时,一念之中具足十二因缘,菩萨起欢喜心要布施时,一念之中也是具足十二因缘及六度的。懂得这个道理,回家以后好好思惟整理,就不必再回溯:我来正觉同修会到现在已经修了多少福。种了多少福田都不必再罣碍了,因为已经了知布施的因果与六度关联了嘛!那你从此以后布施时不但会有福德庄严,还会有智慧的庄严,这就是福慧双修啦!若是没智慧的布施,将会只 三摩地

2018-07-23

住于不调伏心,就会产生一个现象:不离爱见,行于邪见,起于欲、嗔恚,这是愚人──没智慧的人。可是如果住于调伏心,又变成声闻人;因为调伏了自己以后,舍报了要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说是声闻法。所以菩萨不应当住于调伏心、不调伏心,离此二法才是菩萨行。可是你如果没有证得如来藏以前,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是什么境界。但是亲证如来藏以后,你想想看:如来藏会不会住于调 三摩地

2018-07-23

李元松老师认为,这只是印顺法师个人的意见,指出:人是充满、瞋、痴、慢、疑、邪见等烦恼的凡夫。凡夫──人乘为本的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本意?我认为这与大乘经典中所说是不同的。认为,大乘佛教的主角人物最起码应该以法眼清净、已断除见惑的菩萨为代表。从佛法的角度说,法眼清净、已断除见惑的菩萨其实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摩诃萨,而佛教的菩萨道正是以菩萨摩诃萨的四摄六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但学佛人对于钱财的基本心态是够用就好,菩萨虽不会刻意排斥钱财,但也不会为了图享受或为了累积财富而不择手段获取不当钱财。大德您虽然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但是基本的生活条件仍然应该要先满足,才能进一步修学正法;否则,冒然辞去工作或提早退休,若父母亲或配偶都不是学佛人,则易引起他们的瞋恼之心,甚至会怪罪正法,未来要接引他们入佛门可就难了;而您自身的学佛过 三摩地

2018-07-23

藏密行者修诸罗剎、夜叉等鬼神相应法,喜乐鬼神相应的境界与感应,着鬼神喜乐的男女淫液屎尿等供养,妄想死后往生「乌金净土」的罗剎、夜叉境界,此乃趣入无暇者之第三因。藏密妄称成就报身佛,宗喀巴等应成中观派者更诽谤菩萨藏,成就诽谤之大恶因,此乃速入无间地狱,乃趣入无暇者的第四因。藏密四大派中无有佛法可听、可闻、可修、可证,只有一些用佛法名相包装的外道法,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