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学子应当深信平实导师,无当疑惑又若有人因琅琊阁之质疑而对平实导师所说生起疑惑者,自当深思:中国既是佛陀嘱咐的大乘正法弘扬宝地,必有大乘菩萨现身,令大乘见道正真无讹;且自从禅宗达摩祖师东渡,中国一千多年以来多少明心见道的大乘禅宗祖师,绝大多数不曾有第四禅定境,如何要因一位退转者说必须证得第四禅才算见道?并质疑禅宗明心不是玄奘菩萨所说的真见道的说法,而 admin

2021-01-02

  当年大众将大慧宗杲禅师的开示编辑成《语录》、《普说》、《宗门武库》、《年谱》,令禅宗法脉得以世世代代流传;平实导师作法亦然,更以科技之便,一举矗立了千万言法藏,开显如来深意[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第五辑:“然后大慧宗杲度很多人,又留下一些法藏,所以他的法脉就一世又一世流传下来。这意思就是说,应该作的事还是法藏,并且同时多度一些人;但不应该不留 admin

2021-01-02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卷1,《大正藏》册47,页529,中28-29。注9《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3,《续藏》册70,页778,上14。注10《五灯全书》卷53,《续藏》册82,页189,下12。注11《博山参禅警语》卷2,《续藏》册63,页763,上10-11。注12《成唯识论》卷10,《大正藏》册31,页55,中3。  admin

2020-07-27

  在阅读五祖诸家语录时,心存疑惑:“初先只有一个达摩,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多门派呢?”便问师傅慧齐法师,慧齐心中明白,此徒弟佛缘天分极高,自己已是不胜教导了。便介绍他往宣州景德寺请教住持绍珵宝印大师。宗杲到了景德寺,拜见住持绍珵,绍珵是琅琊慧觉禅师之法孙,他指点宗杲参悟云门宗雪窦重显禅师(俗姓王,字隐之)之“拈古颂古及古老之因缘”,宗 admin

2020-07-06

  宗杲在衡州,问心无愧,十分坦然,向佛之心不忘,利用所有空余时间集各先师语录公案编成《正法眼藏》一书(3卷),此书在中国禅宗史上极有影响。在衡州,追随宗杲习法参禅的人很多。官任提举的李献臣,前后四年侍奉宗杲,虚心学禅,终成正果。绍兴二十一年(1151),秦桧闻讯跟随宗杲者甚多,又将他被流放到梅州(今广东梅县),梅州在当时是偏远蛮荒之地,但僧俗弟子追随如初 admin

2020-07-06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六)因为众生不知道自己身中有一个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也不知道如来藏体性是清净的;所以才会造下种种善业与恶业,由如来藏执持业种,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不已。但是,当众生在轮回当中,这个从来没有轮回生死的如来藏,与众生的五阴身一起和合运作,而且配合无间,只是众生没有慧眼可以看见祂真实存在。对于声闻乘与缘觉乘而言,这个长生不老药如 admin

2020-07-06

  为再次证明释摩诃衍乃是错悟者,再举示与其同时期之唐代黄檗希运禅师所留下之语录检验之:【问:『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凡一切与色受想行识五蕴相 admin

2020-07-02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语录)》卷第19〈示东峰居士〉函》:近世丛林邪法横生,瞎众生眼者不可胜数。若不以古人公案举觉提撕,便如盲人放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将古德入道因缘各分门类云:这几则是道眼因缘,这几则是透声色因缘,这几则是亡情因缘。从头依次第逐则抟量卜度、下语商量。纵有识得此病者,将谓佛法禅道不在文字语言上,即一切拨置,噇却现成粥饭了,堆堆地坐 admin

2020-06-08

欲重印及流通祖师之开示语录或著作时,务必详细检查求证,以免犯下“破菩萨藏”之地狱共业,成一阐提人。《正法眼藏-护法集》原标题:关于元代知讷禅师真心直说的错误知见 admin

2020-04-15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 “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身处。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成佛的)出身处,所以他没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有真心存在,也不能知道祂的种种体性的话,那么你学任何法,对于佛法、佛菩提道来讲都没有好处!那么到底什么是“本心”呢?我们再来看禅宗的祖师洞山悟本禅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云:“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也就是说:禅宗所说的 admin

2020-02-20

岂可支离去本逐末,随言语机境作窠(《佛果圜悟禅师语录》卷16),也就是说,既然知道说宗门教下,也就是说宗通、说通是以宗门为主,怎么可以舍本逐末,而在语言相、闲机境上面遭到它的束缚呢?所以应该要以心为宗。所以,这里开宗明义就说佛语心为宗。也就是说,佛说的所有一切教法,都离不开如来藏,离不开这个真心;如果离开如来藏、离开这个真心,那个佛语就不是叫作说通。 admin

2020-02-20

在佛果圜悟禅师的语录里面(卷16)说:佛语心为宗,宗通说亦通。既谓之宗门,岂可支离去本逐末,随言语机境作窠。佛语心为宗,也就是说,佛所说的教说是以这个真如心为宗谛的;那你真正的证悟了如来藏,真正的证悟如来藏以后所说出来的这个教说,才是真正的叫作说通。而且这个说通只是初分的说通,你真正的说通,也就是说你要通宗完全通达的话,必须要圆满佛地的一切种智才是真 admin

2020-02-20

譬如《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9中的开示:学道之士如鸡抱卵,须是暖气相接方可生成;若中间间隔,暖气不接,便抱十年终不得生。(《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9)这就是说明求法必须是要有持续性与恒心,才能一直往前进展,尤其是在三乘菩提见道方面,更是要努力不懈才有机会可以成功。而众生之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三界六道轮回之中,就是因为没有从过去无量世来所曾遇到的诸佛如来, admin

2020-02-19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知道有真心存在,也不能知道祂的种种体性的话,那么你学任何法,对于佛法、佛菩提道来讲都没有好处!那么到底什么是本心呢?我们再来看禅宗的祖师洞山悟本禅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一云: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也就是说:禅宗所说的般若禅,其实是在找佛的出身处 admin

2020-02-18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语录)》卷第19〈示东峰居士〉函》:近世丛林邪法横生,瞎众生眼者不可胜数。若不以古人公案举觉提撕,便如盲人放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将古德入道因缘各分门类云:这几则是道眼因缘,这几则是透声色因缘,这几则是亡情因缘。从头依次第逐则抟量卜度、下语商量。纵有识得此病者,将谓佛法禅道不在文字语言上,即一切拨置,噇却现成粥饭了,堆堆地坐 admin

2020-02-18

为甚么一睡著时,梦得金宝、见一切如意之事,心中便喜;梦见火焚水溺、及为人所杀,便怕怖慞惶,惊觉来通身汗出?当尔时,心意识尚在,只是睡著,早尔不知下落;况脱却壳漏子,地水火风一时散了,更作得主在?日里底与夜里底,分明作两般,如何敢开大口道:我会禅、会道!要敌他生死!又常自念:禅是有耶?是无耶?若有,我须参教彻去;若无,岂可《传灯录》上一千七百余员尊宿 admin

2020-02-18

为再次证明释摩诃衍乃是错悟者,再举示与其同时期之唐代黄檗希运禅师所留下之语录检验之:【问:“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nbs admin

2019-07-29

特别是唐代楼颖辑录之《善慧大士语录》中记载最详。据佛经记载,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一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弥勒当下生于阎浮提,证得佛果。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大致如下:(1)自然条件:国土长一万由旬,广八千由旬。土地平坦如镜,名花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花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2)居民: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详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 admin

2019-02-21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语录)》卷第19〈示东峰居士〉函》15.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2016.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26〈答陈少卿〉》17. 电子佛典:【世尊呵曰:“荼帝!汝云何知我如是说法?汝从何口闻我如是说法?汝愚痴人!我不一向说汝一向说耶?”】(《中阿含经》卷5418. 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正闻出版社,中 admin

2018-12-27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96条/1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