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们还怕他们没注意到,特地用颜楷粗体字写在那一章那一节的最前面: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或阿罗汉。因为到末法时代,这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当我们提出这个说法之后,渐渐没有人敢自称是阿罗汉或三果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初禅,还没有离开欲界爱。我们《阿含正义》印出去以后,有人开始在宣称有初禅的证量,他的目的是在告诉大家什么意思?说他至少是三果 | admin 2020-06-20 |
|
他的意业不乐于在人间修证佛法,乐于在初禅天中当初禅天王来实证佛法;所以他学了很久以后,发愿要在初禅天中当天王然后证得佛菩提,可以度化初禅天的梵辅天、梵众天们;他发了这个愿,有这个意业在,那么他的“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就在他圆满证得初禅及慈无量心以后,为他示现梵王身,使他在初禅天中有了大梵天王的庄严身;自从他有那个庄严身以后,他的“观 | admin 2020-06-20 |
|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也有人因为求三界有,自己去恶修善而证得初禅的快乐,但仍然不曾受过戒,可是他已经有了定共戒,永离欲界生,已经有定共戒了,所以不能说一定要具足受戒才能得戒。又如有人五戒只受少分,或受多分,没有满分受,虽不具足受,也能得戒啊!又譬如有人具足受五戒而没有具足八戒斋法,那也不能说他不得戒啊!所以八戒斋如果不具足受,可以说他不持斋法而仍有善戒。其实八关斋戒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是以男女双修当中正受淫乐的离念灵知境界作为禅定的正修,这样的修行完全违背了禅定正修行法门,也完全违背了禅定的修证境界;本来就不能超出欲界的范畴,不能证得初禅以上的禅定,与神通修证的加行完全无关,又怎么可能发起神通呢?纵然加修神通,他的神通境界必定极为低下,这是可以想见。况且,证得神通的人如果又再贪着淫欲,那神通境界不久又会丧失;必须要远离淫欲的 | admin 2020-06-08 |
|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如同本章一开始就提出的要点:在阿含解脱道中,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也没有不证初禅的慧解脱阿罗汉。所以接著应当为您解说心解脱与慧解脱的道理了!藉此详细阐述心解脱与慧解脱的机会,来导正现代普遍存在於大师之中的声闻解脱道法义及果证上的严重误会。关於心解脱与慧解脱的道理,是现代佛教界多年来大师们所混淆不清的重要法义,也是一直被佛教界 | admin 2020-06-08 |
|
真正的无想定,是证得第四禅以后才能证得的,而第四禅要依第三禅才能证得,下至初禅要依未到地定才能证得,不是没有未到地定的人能证得初禅的,也不是没有第三禅的人能证得第四禅的,更不是没有第四禅的人能证得无想定的,当然更不是在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证得以前就能证得无想定的。但南老师为什么会那样解释呢?都是因为他误会了这个「想」字。「想」在《阿含经》中有讲过,佛特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如同本章一开始就提出的要点:在阿含解脱道中,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也没有不证初禅的慧解脱阿罗汉。所以接著应当为您解说心解脱与慧解脱的道理了!藉此详细阐述心解脱与慧解脱的机会,来导正现代普遍存在於大师之中的声闻解脱道法义及果证上的严重误会。关於心解脱与慧解脱的道理,是现代佛教界多年来大师们所混淆不清的重要法义,也是一直被佛教界 | admin 2020-06-08 |
|
四禅以下共有十三天,必须证得初禅到四禅而不退失的人,舍报以后才能往生。如果不见道而修断五下分结者,仍然不能往生到五不还天;五不还天之顶叫作色究竟天,报身佛还在这里说法,唯有地上菩萨舍报以后,才能往生到色究竟天。这色界十八天都仍然有形色,所以名为色界;但因为全部有情都是中性身,不分男女性,不受男女欲,所以不名为欲界。色究竟天以上还有四天,修定的人如果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举例说,如果是布施给畜生,将来可以获得百倍果报;如果是布施给破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千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持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十万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外道离欲——也就是已经离开了欲界爱证得初禅的人,将来可以获得百万倍报。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也就是向须陀洹:在解脱道的修行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之人有八种,也就是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如果那样就叫作解脱的话,佛来人间之前,有的外道已经证得未到地定,有的外道已经证得初禅、二禅,乃至有的已经证得四空定,表示他们早就超越欲界,不贪名闻利养,也不贪男女欲,可是佛却说他们不得解脱。原来佛说解脱是指远离虚妄法,而虚妄法的定义,不是凡夫外道所能了知。换句话说,这个虚妄不单单指我所虚妄,还包括五阴虚妄。意思是说,除了对五阴的我所虚妄有如理作 | admin 2020-02-21 |
|
外道的人也有很多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人可以离开欲界而证得初禅。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定,死后就不会再生到欲界当中;可是他仍然会再轮转下来,继续受苦,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断贪,他只是借着禅定降伏了贪。所以想要远离无量世的大苦恼,一定要断我见,才能够渐渐地离开无量世的大苦恼。只要一断我见,就如《阿含经》所说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 | admin 2020-02-21 |
|
如果要像世间目前道场所修学,那只要找一位真正能够证得四禅八定,或至少证得初禅的这样的人来说法就可以了,你也不用到佛门来;可是很悲哀的是现在许许多多道场,其中的所谓的善知识,却连初禅都没有办法证得。可能有人会说:你们正觉同修会里面又有哪些人证得呢?是的,同修会所着重的是在波罗蜜法,是以波罗蜜法为根本,然后再来修学禅定,所以并不是先舍弃第一义谛的法而修 | admin 2020-02-21 |
|
又说证得甚深禅定,可是禅定的证得,首要条件就是离欲,才能发起初禅;但是大贪淫欲的,根本不可能证得初禅,何况是二禅以上的禅定呢?有什么深妙的禅定而说是甚深的禅定呢?而且他所谓的禅定,都是以双身法中的淫乐境界来分位的,根本就不是佛教中讲的四禅八定及其它的三昧,所以他们夸大其词的甚深禅定证量,其实都是自欺欺人之谈。只要你懂得佛法粗浅的义理,就可以瞭解这种 | admin 2020-02-21 |
|
反过来讲,当我们去诽谤、我们去辱骂、诽谤畜生,我们去诽谤破戒者乃至持戒者,乃至诽谤外道离欲者----也就是外道至少证得初禅以上的修行者,这些果报也都是反过来会越来越难以让众生忍受。所以基于这样的道理,我们就要如实的在面对一个境界法现前的时候,是要选择向善、向恶呢?一定要如实作下正确的决定。《优婆塞戒经讲记》讲得很清楚:【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槃安 | admin 2020-02-21 |
|
色界天人,为什么能够生色界天呢?因为他们除了修五戒、十善以外,还要加修禅定,证得初禅到四禅的定境,所以往生后生到色界天。我们如果没有证得禅定,就得要忆念色界天人的功德,使自己未来有机缘时也能修证禅定。色界天的三禅以下诸天,或者有身乐,或者有心乐,或者身心俱乐;那我们反观自己:有没有身乐?有没有心乐?乃至有没有身心俱乐呢?结果都没有,或者只是有其中的 | admin 2020-02-21 |
|
当然真实的断除瞋恚,是只有地上菩萨才能够慢慢地断除瞋恚的种子;在地前的菩萨,包括三贤位的、包括七住位的一个明心的菩萨,虽然他能够证得相应于小乘初果人的断三缚结,可是他如果没有证得初禅,他终究还是需要在二果的时候薄贪瞋痴。可是这样的过程就是依于“恶来不报,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用定来动摇这个烦恼根,扎得很深的无量劫来的取相为真、执梦为实的 | admin 2020-02-20 |
|
”也就是说:外道证得初禅以后,他就依止于初禅----也就是说他把初禅当成涅槃;或者是把二禅、三禅、四禅当成是涅槃;乃至于说有一种人到了“非有想非无想处”,他是舍弃了无所有处,到了这样的地步以后,因为他发现:再过去已经没有觉知心,已经没有依靠了,所以他就没有办法再舍弃“非有想非无想”这样的境界----也就是我们的意识觉知心最微细的境 | admin 2020-02-20 |
|
一般讲定共戒是说你要证得初禅,有这个禅定的功夫然后安住在禅定的境界,然后不会去造作身口意的三业。可是如果说是念佛念到事一心得有念佛三昧的念佛人的话,那么他同样也是有事一心的这个功夫,那么在这个事一心的境界当中,当然他也不会犯这些身口意的这些恶业,所以说他就是有了定共戒。那么如果进一步的去体究念佛,到了亲见自性弥陀,那就称为理一心,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