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心理认知学家,他们叫「镜像神经」。镜像神经的话呢,它叫亦步亦趋,就是:前面是长者,你就跟着他,他这样右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右手伸出去;左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左手……,我们的镜像神经所反应的,就会跟他一样。所以,为什么说,有人教导我们东西的时候,他如果是跟你面对面,你就觉得左右方向不对,而转不过来,因为这道理是因为这镜像神经的运作是亦步亦趋,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你所经历和熏习的都是各种不善的作意心所来侵扰,所以你已经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认知。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当下不一定会承认这个不善的作意是对的,可是你了解它的内涵。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们由于这样的清楚认知,所以就能够远离一般人以定为禅的种种过失。各位菩萨,这种以定为禅的现象,也是一般参禅人最容易落入的境界相,总是会错把各种离念、无念的觉知心所安住的境界,误以为是找到如来藏实相心呢,却不知道这些知见都是错误的知见。各位菩萨,如果想要真修实参的话,就应该要赶快远离这种以定为禅的错误见解。这样才会有明心见性的因缘。第五个定的正受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我们想,这个善知识和这个念佛人他会遇到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是出在哪里呢?其实就是缺乏修定应该有的正确的知见的认知!他们不知道念佛必须要随同定力去提升他自己的层次,这样子他因为不知道这个重要的知见,因此就耽误了他自己与他人的道业。如果他有足够而且正确修定应有的知见,他就知道在哪一个地方应该要转换成另外一个方式而排除这个障难。要使用另外一种方式,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没有真实的认知,依于四念处而认知了,色身不净非我,这个意识不净虚妄非我;他依于石头压草的方式修得了禅定,没有真实的断除淫欲,也没有真实的断除瞋恚,因这些鱼族、这些水族、这些羽族的干扰,让他没有办法证得失去的一个禅定,乃至失去了神通,于是压伏已久的瞋心生起了。他立下了一个恶誓愿:你们这些鱼虾、你们这些飞鸟,好啊!你们今天妨碍我来修学禅定,实在是太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第二种就是初禅,接下来(就是二禅到四禅当中呢),就是把这二禅到四禅当成是涅槃的境界,这样的知见就叫作五现涅槃,也就是外道的认知,把五阴当中的觉知心当成是涅槃真心。佛说外道的五现涅槃是什么?就是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五阴中不管哪个心,都不能贯穿三世因果、不能去到未来世,因此佛就说这种论点就是颠倒论。把五阴当中的觉知心当成是涅槃真心,当然是颠 | 三摩地 2018-07-23 |
|
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辟支佛及阿罗汉皆因断了意识的无明而使意根的我执灭失,才能灭尽十八界而入无余涅盘。又意根因了别慧很微劣,不能细分别六尘万法,所以经常令第八识出生前六识来协助分别。(三)第六识意识是审而不恒;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知,我们因过去世不能了解法界的,无明造作而有了这世的五阴世间,一生下来所了别的,就依着我和我所的舒适和满足、执着和追求,所受的教导也是增益我及我所的熏习,对于世间的无常执以为常,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可以对菩萨戒作这样一个认知,菩萨戒是菩萨修行的根本,也就是一定要受菩萨戒,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菩萨;唯有真正的菩萨他才能够成佛。所以受菩萨戒是成佛的必经之路,三世诸佛都受了菩萨戒以后才能够成佛,所以说菩萨戒就叫做千佛大戒。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悲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悲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悲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悲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认知上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古印度,居士可以拥有不止一位妻子,而不算是邪淫;以金钱一次、一次去买到性关系,也不算邪淫。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佛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犯;也应该遵守佛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快速地阅读,想要弄清楚休谟对于不连续的印记,他最后的解释与认知是什么。令人失望的是,最后他也弄错了。他认为不连续的印记,人类却会自觉为连续的影像是透过想像(imagination)的功能,将不连续的印记连贯起来。读到休谟的解释,我就了解到聪明的休谟能够发现视觉不连续的事实,可是他不能将这项事实,也坚持运用到意识的本身而引发断我见的解脱智慧。因此聪明的休谟就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有人坚持明心的菩萨不会退失,表示他对佛法认知非常浅薄与无知,也不懂得佛法。同样的道理,见性也是一样。见性是用父母所生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这样的见性所行的境界是在明心之上,所以不是明心菩萨所能了知的境界。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纵使能认知五阴就是众生,也还是无法显示出众生浊;所以众生浊,要用狭义的解释,就是说,当你正在执着自己的行阴时,这就是众生了,所以由行阴而说众生。因为众生不管怎么样修行,所有外道努力修行的结果,最多就是到行阴的境界,都无法看破行阴。看不破行阴的缘故,所有修证四禅八定而到达无所有处定的外道们,就把是意识觉知心所住的无所有处定中很微细的行阴境界,当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按一般世俗之认知而言,气质长相出众者,往往比较容易赢得他人的喜爱,此中最鲜明的呈现,即是许多团体的忠实成员们,对其领导者的仰慕称颂;即便是修行的道场,亦多有信徒倾心于其师之种种气质(例如安详自在、亲和慈悲、甚或令人慑服等)。从此一现象来判断,气质长相乃与福德有关。尽管如此,从世间亦有许多气质长相出众者,生活过得不一定比其他人来得好,或者不见得人人均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真见道位前,虽已圆满六住位应修之六度波罗蜜多,求入真见道位前仍有四加行必须修持;如是四加行,乃以二乘四圣谛观行所断我见为基础,接著应在大乘真见道前对二取皆属如来藏空性之正理有所认知,并须心得决定,方可成为比量观察能取、所取皆属空性如来藏之菩萨,始能名为四加行已经修证完成的菩萨,即是双观“能取所取空”;其后方能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证真如,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是故,修学如来藏法是为了带给众生大安乐,为使众生离大苦而修学;在利他行当中完成自己对佛道的自利修学,有了这样的认知和愿行才是缘熟之人。若只是为了眷属欲而以证悟之法来聚集法眷属,违背佛的告诫,不观察因缘而滥传妙法,则已堕入我所之中,无法使自己的戒定慧学增上。(原标题:开悟须具备之因缘条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很多人错误的以为这个能知能觉的妄心修行清净以后,就会成为真心,在国内以及国外来的许多大师们这样错误的认知,然后就想把这一个能知能觉的妄心修行清净而变为真心,也教人如此修禅。但实际上这个妄心是七转识的作用,即使修到成佛,祂还是七转识,仍然不是真心,所以不要错把妄心当做真心,也不要希望将妄心修行清净以后会变为真心。真心是另外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例如释圣严认为:圣严法师(以下称师):涅槃并不是一个东西,涅槃是当你体验、了解,以及认知到一切皆空。透过修行,你将逐渐经验到没有一个能执取的真实空间或时间。因此你可以说涅槃是修行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东西变成另一样东西。36「涅槃」是二乘人寿终灭尽五阴所入第八识如来藏独存于三界外的状态,因此涅槃不是一个东西;但也不是第六意识体验、了解,以及认知到一切皆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