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佛弟子对于太岁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知呢?佛对于这部分,又作了怎么样的开示呢?佛说:观星斗为‘四邪命食’之一。什么叫作邪命?其实就是邪命活,这个叫作捨命占[zhān]候[hòu];也就是说,他舍掉了正命,而去作占卜、作观星望斗[dǒu]的行为,这是佛所不许的,是属于四邪命食。什么叫作四邪命食?第一个叫作仰口食,第二个叫作维口食,第三个叫作方口食, admin

2020-02-21

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心里挂碍着某一件事情而有苦恼,把这样的一个心行当作是烦恼。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烦恼的定义并不是只有这样;凡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都叫作烦恼。那么即使你对某一件事情的感觉,心里是快乐的;但是只要这样快乐的心行,是会障碍解脱出离三界生死,那么这样快乐的心行,仍然是属于烦恼所摄。那 admin

2020-02-21

这样的错误认知是因为对于事情的观察不完整。因此后来经由慈悲的世尊加以导正他们的错误知见,大家才能了解,其实无论世界或众生都是因为业力的关系才能出生,而不是大梵天所造。......事实上类似这种由一位有情创造世界或众生的观念,也存在于其他的宗教之中。这样的错误观念,大多是由于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各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之缘故,乃至现代科学家在研究宇宙万有起源的时 admin

2020-02-21

而其实一般世俗人,所认知的灵魂,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中阴身;中阴身是具足八识心王的,因此能够了别境界;也能够因为见到有缘父母和合而产生执着,并且被该境界所拘束,因此才能够入母胎。在民间或世界其他各种宗教里面,有关于灵魂、魂魄、鬼魂、阴魂、鬼的各种说法与描述,或多或少都偏离现象界的真实情况。他们大多是以六识论的心识架构,来作为解说的基础,因此无法正确说明 admin

2020-02-21

众生为什么会有这些苦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无明,没有智慧的光明,也就是对于世间种种法,以及对于五阴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误以为这些都是值得珍爱执著的,无法看清这些法背后的本质是无常变异,没有一法能常住不坏。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错误认知、这样的无明,所以会贪爱自己的身心、自己的眷属、权位、财物等等法;也由于这些爱欲,才会导致种种的苦。也就是说,因为有这样的无明 admin

2020-02-21

佛便向这位妇人开示:人间有四件事是无常的,哪四件事呢?第一件,一般人所认为的常,都是错误认知,它本身是生灭无常的;第二件,富贵之后最后都会汇归于贫贱;第三件,合会之后最后还是会别离;第四件,纵使强健的人最后还是会死亡。既然如此,人死了不可能再复生,你应该未雨绸缪,广行布施、持戒,并随着你自己的能力,布施给孤苦贫穷、沙门,以及婆罗门等人,未来所获得果 admin

2020-02-21

可实际上,什么是佛教?如何才是护持道场?如何才是供养师父?这些自己并没有认真去考虑,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地盲目去做,而支持自己这样做法背后的理念,却不是光明正大的!说穿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做!原来自己的本分应该是要照顾家人、热爱工作,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可是自己选择的却是远离家人,远离工作,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在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虚幻想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的境界就是源自于五尘境,对于这五尘境界及其上面的法尘境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及贪爱执取;除了对于现前境界的贪爱之外,也贪爱未来的境界,因此会有种种的追求,也就是在所乐着的境界上面产生“欲心所”;因为希望获得而勤于追求,那难免在追求的过程中引生种种烦恼或造作恶业伤害众生,这也是一般众生的普遍现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的境界就是源自于五尘境,对于这五尘境界及其上面的法尘境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及贪爱执取;除了对于现前境界的贪爱之外,也贪爱未来的境界,因此会有种种的追求,也就是在所乐着的境界上面产生“欲心所”;因为希望获得而勤于追求,那难免在追求的过程中引生种种烦恼或造作恶业伤害众生,这也是一般众生的普遍现象 admin

2020-02-21

这就是一个归依三宝前所应该要认知的一个事情。也就是说,我们要归依的时候,要有一些认识,也要有一些作法,这些认识跟作法就会让我们未来能够在归依三宝之后,能够逐渐万事如意。譬如在经典中它有说:【(佛告慈氏):复次于无始际生死轮转,受五趣身,无量怨亲于我未曾获得毫厘利益之事,现在未来亦不可得,我于无始为彼怨亲,所作诸罪我愿自受,誓不扰他一切众生。】(《大 admin

2020-02-21

您如果把我见当成说就是我的见解,所以一个人只要不坚持我的见解,那就是没有我见,用这样子的认知想要去证初果的话,那就是缘木求鱼。因为那样子的所谓的不坚持自己的见解这件事情,根本就离佛教所说的我见,离得很远、很远。所以要追求解脱的话,必须要先基于正见,而这个正见,就必须要先了解我见的内涵是什么?其次了解了我见的内涵之外呢,也必须要了解到整个佛法的修行跟 admin

2020-02-21

所以他现在对法的认知,已经不是在语言名相的认知上,而是自己亲自的体证上,所以这就是属于实证的功德;既然是有实证的功德,自然就不会为外道,这样的邪见、邪说所迷惑。------《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78集得见谛者断疑见>何正珍老师 admin

2020-02-21

所以断我见的本质,就是认知以及现观识阴六识的虚妄性,现观识阴六识都是有生有灭的缘生法,虚妄不实。既然断我见就是要断除觉知心常住不坏的我见,当然得要深入了解识阴六识的内容。平实导师着作《识蕴真义》对于意识心的体性有很详实的解说,若您喜欢看书,时间也很充裕,平实导师着作《阿含正义》总共七辑,配合《识蕴真义》一起看,这样对于断我见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要强 admin

2020-02-21

若小放逸亦得犯罪,像能够一个连小小的放逸,也都认知到自己在心性上是有过失,是已经有一分被生死过咎的业力给拉去了,而不是相应于趣向涅槃安乐的道力;在道力跟业力方面,自己已经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所以在十法界当中的六业道,乃至十法界当中的四法道,佛、菩萨、还有缘觉、声闻这称为四法道,六业道就是三界六道轮回当中的这些轮回的众生;相应生死过咎就是趣向于六业道 admin

2020-02-21

由《成唯识论》的开示可知,不定法之睡眠,并不只是只有一般人所认知的有梦时的睡眠,更不是单指意识断灭时的睡眠。它的定义较广,凡是能令身不自在,而且觉知心极为暗略,就称之为睡眠;例如快要入睡和快要醒来的时候,也都包括在睡眠的定义之中,此点修行人应该知道。圣弥勒菩萨说昏沉与睡眠合为一盖,也说明了昏沉和睡眠的微细差别,若昏昧到了最极致,则睡眠一定就会生起。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1)意思是说:昏沉睡眠盖以黑暗相为食,以及对于黑暗相有不正确的思惟与认知,因而一再地修习黑暗相;也就是说,昏沉睡眠盖是由于黑暗相及不正思惟的修习而增长,越熏习就越来越厚重。而要使昏沉睡眠盖不增长,则要有光明相,以及对于光明相有如理作意,并且要反复一再地去修习这光明相。------《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第040集广论所说对治昏沉之道的错 admin

2020-02-21

上次有简单地提过,苦苦就是世间人、大家都以为的苦,都认知到、都同意是苦的那个部分,就叫作苦苦;比方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些都是苦苦。那接下来,就是说坏苦呢,就是目前你已经或者说你正在参与这个境界,然后你并不觉得目前这个境界是苦,可是你如果仔细去看的话,这些境界都是无常变化,它终究有一天会变坏;所以,你正在享受的美好境界,到最后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我们就是要问了:既然五阴炽盛或者行苦呢,它们是一切苦都含摄,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去超越这个部分的苦呢?我们就要认知到这个苦到底它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用一个方式跟大家说:我们仔细想想看,所有这些的苦都跟我们对境界的认知有关系;今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状况就是说,今天如果碰到一个境界,我们感受到这个中间有苦的话,那么我们想离开或是我们想超越这个部分的 admin

2020-02-21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不过皮骨相连相执持,然后随着心识及风大而起种种运转;但心识其实是念念生灭的,根本是无常变异,空寂无有自性;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加恶害于我的人存在,也没有一个辱骂我的人存在,当然也没有一个承受这些恶害辱骂的我存在,因为一切的我、人、众生,从头到尾就是毕竟空,只因为凡夫众生不能认知真相,导致心中颠倒虚诳,产生了惑着罢了。”这样 admin

2020-02-20

恶来不报,住于清净忆佛念;再依你修学知见,你对于断我见,你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生灭法、不生不灭法,对于三自性有正确的认知;知道凡夫有四颠倒——有常乐我净的四颠倒: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有这样的颠倒,而如来有四德:真常、真我、真乐、真净,知道什么是生死过咎、什么是六业道,知道什么是趣向涅槃安乐、什么是四法道。有这样正知见建立,有在如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