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回到人间时是经过几世才回来的呢?用计算器都难计算出来的,所以受戒后要很小心持戒,特别是对法义的认知与评论。当然,传戒的师父要先告诫,把丑话讲在前头:你得这个戒体有这么多的利益,相对的,若犯了戒就会有很大的苦恼。讲过以后再问他:你想要得到戒法的无量利益,现在能不能以至诚心来受戒?〖若言能者,复应语言:‘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就让他很为难了!可是多数人对这一点都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想:“我是护持正法,我把您高推了,正法就巩固了。”本意也许是好的,但是却不如法,师徒都有大过失,都是大妄语罪;若从宽解释,至少也是方便大妄语。所以你师父不允许你作,就不要作,作了也是得失意罪,照样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受菩萨戒以后,走在路上时,在家人别走在法师前面;只有一个情况 | admin 2018-07-23 |
|
稳坐自心如来藏,试看天下谁能敌?其次我们明白,冤亲债主也是有情众生,也有如来藏和第七识末那识,所以有一定认知能力,而且和我们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否则它为什么找你不去找别人?既然是有情众生,我们就应当有慈悲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想它也够可怜的,连个人身都没混上,怎么能听闻佛法?好容易等了千年万载,认识的人当中才出现了你这么个大乘佛子,赶紧跑来让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应当要正确的来认知,这个五阴本身是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的,不应该让自己堕在四颠倒中,所以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第四个是要发菩提心。经中常常说,应当要乐于成就佛身,但是佛身指的就是法身。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能够这样想的话,能够发起要除掉这个罪的源头的心的话,就能够来认知到底这个人,为什么在世间会有这些烦恼?为什么会造作这些十不善业?能够去除掉这些烦恼,这个最好的方法,就是佛陀这个佛法。因为一切有情在人间不能解脱,都是不知道自己的颠倒之处,不知道自己五阴原来是虚幻的,不知道这个不断地要觉知自我存在这个识阴也是虚妄的,所以又宝爱自我的话,那么就会持续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应当要正确的来认知,这个五阴本身是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的,不应该让自己堕在四颠倒中,所以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第四个是要发菩提心。经中常常说,应当要乐于成就佛身,但是佛身指的就是法身。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学人会有哪些错误的学佛方向呢?第一种:有人认为拿香拜拜、求富有、求平安、求眷属、求生天,这样就是佛法,这是第一种认知的错误。第二种:有人认为信仰宗教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求平安、求快乐、求健康、求富足,他认为佛教也是这个样子。很显然这个是完全误解了,而且是对于佛法内涵完全的一无所知,才会说信仰宗教的目的,都是一样求平安、求快乐、求健康、求富足。第三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庄严法门经》卷二)文殊师利菩萨更是从法的亲证与否来说出家与在家,目的就是不要大众只从身相上来说,而是希望进一步提升众生对在家与出家真正意涵的认知。这就好像说,佛度五比丘证阿罗汉道之后,世间开始有了僧众,所以就说,开始有佛法僧三宝。佛的证量我们姑且不说,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众生是错误领会的,乃至是故意去攀缘而浅化它。即便是僧这个字的定义,也已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三)文殊师利菩萨开示说,禅师所亲证而认知的只有一种想法,就是一切法不生,而且对于现在、过去、未来三世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一切法,连一些微少许的法都是不取的;因为对于三界一切法都不会生起众生心想的心行法相,这样才可以称为禅师。很明显的,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界定的这个禅师,绝对不是专意坐禅修禅定的人。因为专意坐禅修禅定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佛陀要我们依循真正的正理而行,不是依循事相上面方便说法而行,也就是,我们依循实质核心而不是看表面肤浅的错误认知。佛陀也教导我们,要依循于如法实证的智慧而修、而行,而不是依于世间人我聪明的知识情解。一切身口意三行,应当以解脱的智慧为先导而行,以实相的智慧为先导而行。所以,真正佛教的修行者,要行菩萨行的修行者,应该依循这四依的圣教而行,这样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在这样子认知之下,我们所有一切现在的努力跟懈怠,作善作恶,以及所处的各种境界等等,都会影响到业因。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能够这样想的话,能够发起要除掉这个罪的源头的心的话,就能够来认知到底这个人,为什么在世间会有这些烦恼?为什么会造作这些十不善业?能够去除掉这些烦恼,这个最好的方法,就是佛陀这个佛法。因为一切有情在人间不能解脱,都是不知道自己的颠倒之处,不知道自己五阴原来是虚幻的,不知道这个不断地要觉知自我存在的这个识阴也是虚妄的,所以又宝爱自我的话,那么就会持续在三界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在这样子认知之下,我们所有一切现在的努力跟懈怠,作善作恶,以及所处的各种境界等等,都会影响到业因。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世如果造了恶因的话,那么在现在世我们如果努力行善的话,甚至努力学佛的话,是有机会能够扭转主要的业因;乃至于说,到最后因为这个助缘的力量很大,使得整个的业因都有了巨幅的转变,那就是会变成重罪轻报的状况。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了不让烦恼干扰我们的修行,我们才要对治这些。比方说,当我们如果对于世间的名利一味地追求,乃至于说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本心,往往在追逐名利的时候,人整个就陷入名利的漩涡里面的时候,这个时候当然就应该要好好地去对治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其实一般世俗人,所认知的灵魂,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中阴身;中阴身是具足八识心王的,因此能够了别境界;也能够因为见到有缘父母和合而产生执着,并且被该境界所拘束,因此才能够入母胎。在民间或世界其他各种宗教里面,有关于灵魂、魂魄、鬼魂、阴魂、鬼的各种说法与描述,或多或少都偏离现象界的真实情况。他们大多是以六识论的心识架构,来作为解说的基础,因此无法正确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要能先观察心中是不是有这五种秽染还有五种弊病,如果我们有这五种秽染跟五种弊病,我们应该要先把它修除,这是属于习气的对治;有这样的一个对治以后,然后我们把解心放在我们佛法修学的第一要务,从断我见、认知五阴无常,这样因缘际会时,就能够相应到第一义谛法则,就能够证果了。今天就谈到这里,祝愿您,深信三宝,深信因果,解心自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罪性本空乃是描述真悟且转依成功的菩萨现观的心境认知,并非因悟即能免除所造恶业的重报,因为所造大恶业的性罪仍然存在,只是在理上观空而藉证悟之智慧功德来减轻恶报。但此智慧境界并非未悟、错悟者所能现观的境界,此一前提需要认清,方可说罪性本空。-----《正觉电子报》第74期般若信箱(原标题: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五阴对于错误认知可是却想要求解脱者而言,它就是魔障。因为五阴它是生死法所依之体,有生有死的法就是五阴。我们前面有为大家说过:出生五阴的法本身是不生不死的法,可是被出生的五阴,它是有生有死的,所以生死法所依的就是这个五阴。如果将生死法中的五阴,这个意识心,把祂错认说祂就是常住不灭的,就会使得这样的修行者,退舍于修学说,要怎样来认知五阴是虚妄的这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认知而影响你的情绪那这个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死苦要以慧为体,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进来出生,精进跟定又分别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说信、进、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广大之后,成为五根进而成为五力。这五根五力熏修的过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须的实修过程。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罪性本空」乃是描述真悟且转依成功的菩萨现观的心境认知,并非因悟即能免除所造恶业的重报,因为所造大恶业的性罪仍然存在,只是在理上观空而藉证悟之智慧功德来减轻恶报。但此智慧境界并非未悟、错悟者所能现观的境界,此一前提需要认清,方可说「罪性本空」。另、.对整个法界来说,众生自无始来便有;既然是无始,便没有所谓的第一位众生可言;因为如来藏为自在之法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