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我们知道说,初果人他因为已经断了我见了,断我见以后他的果报他有福可以生天;但是他本身是修解脱道的,生天以后他绝对不是只是享福,他还是为了求法;所以,七次人天往返,在天界也必然有佛法,这样才能够满足他能够七次、七生人天往返,最后成就解脱果。佛教在人间它是无国界的。也就是说,我们讲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当然,我们从前面的解说已经知道了,佛教它是无国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若欲真成菩萨种性之人,应当先立正知正见:谓成佛法道极为宽广丰富,并非声闻解脱道所能成就!谓声闻诸圣所证解脱道,唯能具有解脱德之少分,不能具足解脱德;更因不能亲证法身如来藏故,不具丝毫法身德;亦因不能亲证如来藏故,无法现观一切法界之真实相,是故不具有丝毫之般若德;唯有菩萨渐修如是三德,至最后身菩萨位时,方能一悟而成佛道,方能于夜半明心之后,再于 三摩地

2018-07-21

」会场里的群众,听闻到佛陀的这件事迹,为利乐众生而发大誓愿,愿意如是苦行,有些人当下就分别证得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胜进道的四种道果;有人因此发起无上菩提心;有人因此出家修道。莫不欢喜赞叹,向佛陀礼拜顶礼,遵照奉行。由前述的因缘可以知道,能够发起大道心,勇猛的去做,虽然是小因缘,也可以成就大事。懒惰懈怠的人,纵使遇到大因缘,也不能成就什么事。所以 三摩地

2018-07-21

目录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 甲、佛菩提道之宗通 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 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 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 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 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 庚、宗通之究竟—&md admin

2018-07-21

还有一种是属于佛法当中的内容,可是局限呢把它当作成佛之道,那就是说“把二乘的解脱道来当作就是成佛之道”。可是二乘的解脱道是含摄在成佛之道里面,事实上,它不能全部代表--------全部的成佛之道。有的人----举例来讲,他专门修二乘解脱道,他以为说,二乘解脱道只要断了我见、我执,解脱三界入无余涅槃,这就是成佛之道。其实错了,其实这应该讲叫做“罗 admin

2018-07-21

大乘的般若智慧与解脱道的无常空、缘起性空的智慧不同,为避免误会,故名般若。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那表示这个人没有开悟,没有般若。通常来说佛教是讲空的宗教,佛教的空包括的就是无常空缘起性空空性,对于这三个空,内涵不同,读者要仔细加以分析,辨别,理解。阿弥陀佛! (原标题:佛教的三种智慧)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三个准则就是跟大家说,大家也许从刚才听到现在,觉得佛菩提道谈的,都是像《心经》上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或者讲到的是真如佛性的实际体证;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佛菩提道是完全函盖解脱道的,也就是解脱道的一切的道理、一切的行门,在佛菩提道里面可以完完全全的函盖。所以,如果您面对这个事情判断的时候,其实您所面对的这些教法,如果连基本的解脱道 三摩地

2018-07-21

并且我们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因为这三个的道理既深且广,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在单一集的节目里面好好跟大家分析;不过我们要直接告诉大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个既然提出了是三个法印,那就表示这三个彼此各自有独立的内涵,并且这三个是构成了完整解脱道判断的准则,缺一不可。所以,如果您听到有些人告诉您说:既然世间没有哪一个事物是永恒的,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否定了意根,意识就不能现起了,那还能修阿含解脱道吗?而且,否定了意根就是把阿含解脱道推翻了,不信受《阿含经》所说的八识论法义,观行时一定会偏差,又怎能确实断我见呢?根本就无法实证罗汉道,何况能证佛道?所以不该否定第七识。现前可以证实的六识之中的意识,还得要依意根的存在及配合运作才能出生,因为意识是意法因缘生嘛!这样子,总共有七个识了!可是佛说: 三摩地

2018-07-21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修,以外无别佛法佛菩提道:大菩提道解脱道:二乘菩提远波罗蜜多 十信位 修集信心--一劫乃至一万劫外门广修六度万行↓断三缚结,成初果解脱资粮位初住位 修集布施功德(以财施为主)。二住位 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 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 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 修集禅定功德。 六住位 修集般若功 三摩地

2018-07-21

烦恼疑是烦恼障所含摄的疑,是解脱道上所应断除的疑,对解脱的意涵心中很清楚的了知而没有怀疑就是断除。什么是无记疑呢?无记即没有善恶性;无记疑是所知障中所含摄的疑(都是无关善恶性的),对无善恶性的果报法有所不知,就是无记疑;对于所有的如来藏种子都了知了,就是断尽无记疑了。所以无记疑非常广泛、非常深细,等觉菩萨都还断不尽,要到究竟成佛才能断尽。二乘圣人只 三摩地

2018-07-21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三摩地

2018-07-21

还有一种是属于佛法当中的内容,可是局限呢把它当作成佛之道,那就是说把二乘的解脱道来当作就是成佛之道。可是二乘的解脱道是含摄在成佛之道里面,事实上,它不能全部代表----全部的成佛之道。有的人——举例来讲,他专门修二乘解脱道,他以为说,二乘解脱道只要断了我见、我执,解脱三界入无余涅槃,这就是成佛之道。其实错了,其实这应该讲叫作罗汉道。为什么呢? 三摩地

2018-07-21

1、初转法轮:也叫初会说法,以弘演声闻、缘觉所修的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道为主,总名二乘菩提,所度部众为声闻部。2、二转法轮:也叫二会说法(二会也叫般若会),以弘演大乘般若中道、法界实相般若之总相智与别相智为主,所度部众为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众。3、三转法轮:也叫三会说法(第三会也叫方等会),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为主,即是方广经所说诸地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三摩地

2018-07-21

(凡是修学解脱道的行者,若在见道之时不能立时成为俱解脱或慧解脱的阿罗汉,都是有其原因的:由於不能断除欲界爱及极深细的我执,导致见道时不能断除我所贪爱及微细我执,故不能立时成为阿罗汉。此类人必须见道后修不放逸行而证慧解脱。若是原已不放逸而修得四禅、四空定者,见到之时即成俱解脱。若有人此时虽犹未见道,只有信行,也可以由不放逸行的精进根存在而说为信解脱者 三摩地

2018-07-21

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戒而导致与道相应,因此证得声闻解脱道乃至证得佛菩提无上道,所以戒又名为上。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现在来说明一下:何谓三乘菩提呢?我们佛法概分为三乘菩提,这三乘菩提约略的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解脱道,另一个部分是佛菩提道。那什么是解脱道呢?所谓的解脱道,就是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义理跟行门。那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当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这个法界实相就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那证知法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我们要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分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佛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那什么叫做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即法界根源)的证知;生命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么他們不属于佛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