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是不是说:只要证得初禅,就算是三果人呢?那又不一定!因为三果人一定证得初禅,可是证得初禅的人未必是三果人;这是因为解脱道中果位的判定,是依照四种住地烦恼(见惑、思惑)的断除来判定的,不是依照禅定的证量来判定。例如断我见得初果,断我见再加上断欲界爱,证得三果。所以说: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得初禅的三果人,当然更不会有不证初禅的阿罗汉。现在很多的 | admin 2020-06-08 |
|
这五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业障,不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 | admin 2020-06-08 |
|
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然因过去世于声闻法中熏修很久,所遇的都是声闻种性之师,转弃大乘法而唯修二乘解脱道,这对欲修佛菩提道的学子来说,也是业障的一种;而这个部分的法义平实导师也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当中,有开示马鸣菩萨所说的:「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之理。故在正觉发愿文中「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此乃是真修佛道者一个很 | admin 2020-06-08 |
|
而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是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和业障,不宜用性障来取代业障。--------《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二第0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三障,一般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浊都是落在幽隐妄想中的境界,这种境界很微细,大部分的修行者都察觉不到!古时如此,现在也一样!今时有哪个大法师、大居士能察觉到微细行阴呢?都察觉不到!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大师讲出来、写出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就是众生浊啊!如果能发觉众生浊,就表示他们修行的层次已经蛮不错了啊!解脱道就快要完成了!至少我见已经快要断尽了,可惜的是如今仍然没有大师勘 | admin 2020-06-08 |
|
般若时期中,原本的二乘人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心量,陆陆续续地发起了成佛的大心,开始勇于求学佛菩提道,而不再只是满足于二乘的解脱道;所以,能够在佛的引导之下,渐渐的一位又一位的证悟了如来藏。此时所有的佛弟子一起听闻般若教法,但是各自依着自己的因缘,得到了自己的见解。譬如,大乘的菩萨知道,佛在般若经里面所说的空,就是本心、如来藏、空性;可是二乘的人听闻了之 | admin 2020-06-08 |
|
善业会助长他在佛菩提道或解脱道的修证上,迅速的获得证量。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往世曾多害人,或殘害大量的众生,在这一世修学佛法时,由于被害而墮落鬼神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的,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往世被他所欠的债了,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故产生许多波折;譬如有时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将六根先理清楚,是修学解脱道的首要任务,若不能弄清楚根与识就不能断除我见,难免会落入识阴之中而不自知。[2]有没有断我见,这是学佛人的基本。[3]前五识尊者大拘絺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中阿含经》卷五十八尊者大拘絺罗答说:五色根有不同的运作行为、住于不同的 | admin 2020-06-08 |
|
同时要教导出家弟子学习八种智慧,这八种智慧我们一一来为大家说明:第一种叫法智,法智它主要是讲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总相智慧;也就是说法主要的范围与梗概。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这意思是说:诸佛世尊以及诸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四果及修因缘观证果的这七类有情,都摄属于胜义僧;纵使说现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不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但因为有解脱道,或是佛菩提道的圣法,也证得圣果的缘故,都是在胜义僧之列。当然诸佛世尊及声闻、缘觉都是现出家相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现在家相,而有圣法得圣果的胜义僧,一般来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通教的意思是说,它所修的法跟二乘法是相通的,所修的是求出三界、求出轮回,同于二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纯粹是解脱道。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 | admin 2020-06-08 |
|
八地的入地心菩萨,由佛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证得如幻三昧、成就了深妙的《大乘无我观》,从此以后进入于相于土都能自在的境界,此后对于解脱道,永远都是处在无功用行的境界——一切解脱道之知见与行门的修习,对他而言皆无功用;凡有所说,只是单纯的利他,于己完全无所增益,这就是八地满心的《大乘无我观》。然后九地修学的无生法忍是大乘诸法的总持,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你悟到了祂,这是第八识,这个阶段叫做阿赖耶识;悟了的时候,见一处住地烦恼断了,也就是见惑断了;既然明心而不退失了,就是第七住位菩萨;可是在解脱道的二乘菩提上来说,你只是等于声闻解脱道上的初果人而已,还有思惑要断。思惑断尽了以后,第八识的阿赖耶体性消失了,才改名叫做异熟识,这时才是叫做第九识,但仍然是第八识心体,只是内容有了一些改变&mdash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是说异熟识的时候,意思是这个阶段的第八识已经去掉阿赖耶性了,是说这个人的解脱道上的修证,已经到阿罗汉位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有一念无明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随眠于异熟识--第九识中,还得要修断它们;这些种子随眠,你如果还没有断尽,你的第八识心就不是究竟的清净,所以不能称为无垢识,还不是无垢识;所以就还有不净的种子等待继续进修而断除,那就是说还有变易生死, | admin 2020-06-08 |
|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解脱、解脱知见知如真,这样才是真正的解脱道。现在北传与南传佛法的弘法人,不能证得解脱果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解脱道不了解,对于众生我不了解,对五阴十八界误会了,不能一一现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所以落在意识心的觉知心我上面,不能断除对觉知心自己的执着,落在我见上面,所以更不能断除我执;这就是对解脱道的内涵不了解的人,所以无 | admin 2020-06-08 |
|
四念处观,本是南传佛法解脱道中极为重要的行门,是确实可以因此修得解脱果及发起禅定的好行门;可惜的是如今已经没有人实证之后加以发扬起来,导致学者虽多而无一实证者,乃至初果、初禅都不可得。然而佛陀说:这种行门,努力修学七年,必得四果、下至初果;甚至说,七月精修下至七日精修,也可以实证初果乃至三果;甚至于一日一夜、一夜一日的精修,下至分分秒秒、时时刻刻不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