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又有外道掺杂渗入于佛门中,以存著人我法之恶见而曲解人我空之二乘解脱道,亦曲解人我、法我毕竟空之般若波罗蜜;而声闻人亦不能了知『世尊以般若波罗蜜为根本而说二乘解脱道』之真实义,亦往往对自己所不懂之大乘法横加注解或评论,如同安慧、清辨一类人,各依二乘凡夫六识论见解而造大乘论,凡此皆属声闻部派佛教的所作所为,与大乘佛教中真悟菩萨弘法时所说的法义全无关联 admin

2020-06-10

  上座部就是结集四阿含的五百结集等人,从法藏结集以后演变到部派之成立前后,皆是遵循于世尊所说之正法──从大乘法中析出而犹如化城之二乘解脱道以及含摄解脱道之佛菩提道,是大乘教与二乘教并行弘扬的情况。但是声闻教因于各部之所执不同、信受者不同、外道的渗入,而有声闻法分裂后的十八个部派产生,连同根本部的上座部与大众部,共有二十个声闻部派;大乘佛教则因有诸大菩 admin

2020-06-10

  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 admin

2020-06-10

  诸佛因为解脱道的修证也已具足圆满,所以也可以称为阿罗汉;可是阿罗汉没有证得佛菩提道,解脱道也还没有具足圆满——仍有无量的习气种子随眠着,所以不能称之为佛。(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6-27。)佛菩提道为什么又叫作大菩提呢?因为具足一切种子的智慧,并且已同时含摄解脱道的一切修行内 admin

2020-06-08

  《心经密意》诸法都是空相,所有的佛菩提,所有的解脱道,都是依如来藏为体,而从我们的五阴、十八界的现行,来说佛菩提智,来说解脱道的知见;当你入了无余涅槃的时候,只剩下这个第八识真实心,什么都不存在了,所以也就无智亦无得,苦集灭道也就统统不存在了,苦集灭道的智慧也全部都不存在了。所以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admin

2020-06-08

  再过去就是要走佛菩提道的次第进修种智的路,把这个经由佛菩提道所证悟的禅宗的解脱道放在一边,不去取证无余涅槃;回过头来,再来走佛菩提的大道——修学一切种智。现在末法时期,有些大法师说:禅宗哪里有三关?骗人的啦!其实就只是一关而已,哪儿有三关?可是,当你明心之后,又加上眼见佛性的时候,你将发现:这两关真的是截然不同,这两关是很显然的完全不同的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第二分自在啊!有解脱道的修证,以及般若慧的修证,二者互相增长,这就是自在呀!如果有一天你悟了,我说跟你说:某某师姐啊!你应该要写一本像《宗门血脉》那样的书啦!像《护法集》那样的书啦!你干不干?你一定说:嗯!这个我要从长计议。因为写出去以后,不晓得什么时候人家会来几刀,我怎么办?是不是?你没有那个胆量嘛!所以,心自在,才敢为护持佛的正法,准备随 admin

2020-06-08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admin

2020-06-08

  「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传的对治世俗烦恼的事行法;但是,我们借着「事密」法召请鬼神来到法会中,然后转入三时系念的法会过程中,由证悟实相的菩萨,对召请来的一切鬼神,以及与会的大众们,开示解脱道的正理,使他们断三缚结;或者详细开示般若实相,也有可能使其中少数的护法 admin

2020-06-08

  此一住地无明,能障解脱道见地之生起,能障众生,令不断除我见,故名见惑,依错误之恶见而安住故。欲爱住地者,谓贪爱欲界五尘触之乐受,乃至恐惧不能觉知欲界中之苦触,因此贪爱欲界中之种种苦乐舍之触觉,恐惧失去如是五尘之触觉,是名欲界爱。如是欲界爱者,主要为男女贪爱,余四为次要。此欲爱住地,乃是藏密等已经成就报身佛果之大法王、大祖师所不能断者,皆是执着淫乐之 admin

2020-06-08

  (《正法念处经》卷28)佛陀对天界的众生都说了那么重的话,您认为那些盗佛法名相,忽悠佛门中善男信女的喇嘛,该如何说他们呢?又例如,心放逸于世间炫富的追求;有一本书,书名是《我就是这样的活佛》,大秀自己时尚的打扮,穿名牌、开跑车、玩乐器、上健身房等趣事,自鸣得意于超出一般人对活佛的刻板印象;这不但无助于解脱道的修行,只有更下堕,因为他耗损的,都是信众供 admin

2020-06-08

  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修行,对于我见有没有断除,一定要去详实的观察;对于我执有没有断除,也要去详实的观察。你必须去观察:五阴虚妄,十八界的一一界也都虚妄。这样现观之后,再来检讨:我见是否真的断除了?我执是否真的断除了?如果是真的断除了,那就是所作已办,这是证得解脱果的第一个条件。解脱果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证的佛法,不过六地以前的 admin

2020-06-08

  那是不是说:只要证得初禅,就算是三果人呢?那又不一定!因为三果人一定证得初禅,可是证得初禅的人未必是三果人;这是因为解脱道中果位的判定,是依照四种住地烦恼(见惑、思惑)的断除来判定的,不是依照禅定的证量来判定。例如断我见得初果,断我见再加上断欲界爱,证得三果。所以说:有证得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得初禅的三果人,当然更不会有不证初禅的阿罗汉。现在很多的 admin

2020-06-08

  三为掉举结;谓色无色界有情尚有之微细掉举,阿罗汉由了知解脱道故,令戏论永断,故断掉举之结使。四为慢结,谓色界及无色界众生常于下界众生起慢,以上界有情为胜,是名无色界有情有慢;阿罗汉断如是无色界有情始有之慢,名为五上分结之慢结永断。五为痴结;谓阿罗汉观察无色界一切境界,悉皆虚妄不实,彼诸外道为求无色界境界而施设之种种戒禁,皆是妄想所成之戒法;众生对于 admin

2020-06-08

  世尊不忍众生久处漫漫长夜、求出无期,故开示涅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二门;犹如欲界六天之天主以甘露水润泽一切众生,佛亦如是,欲令众生永断生死,得究竟安乐,故传此二种出世间甘露法门,是真究竟不死药也。如《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中诸梵天王以偈赞佛云:「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此之谓也。世间的甘露有二种:第一种是人间的甘露,第二种是欲界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众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众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心经》所说:依真心而显示解脱与涅槃修证的正理,这就是《心经》与解脱道的关系所在。--------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般若并不是在说一切法空,般若经里面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从如来藏的体性上来说空性,这个空性体是真实有的,找到它以后,可以证验它的体性,领略它的体性,虽然它不是物质的法;另一个层面,从如来藏所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蕴处界自身来说一切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真实可证呢?也就是说,不管是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所证的法一定是真实而不是虚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知道说五阴十八界本身是藉因藉缘而出生的,不是真实的,你要去求证解脱道的话,那么所证的一定是真实。也就是说,你对于生灭法本身已经如实了知了,既然它是生灭法,它就不是真实法;那你证的解脱道所依止的,如果还是生灭法的其中一个法,譬如说意识心的离念灵 admin

2020-06-08

  解脱道的修证中,不论大师或学人,我慢永远都是最难断的。我慢,正是慧解脱、俱解脱修习者最难突破的地方;它的难以突破、断除,原因都是由於不曾确实的理解我慢的真义,不能确实理解的原因则是由於被现代的假名大师们误导所致;若有人已证三果而不能确实断除我慢,以致无法取证第四果,其原因都同样是被大师们所误导。我慢的意义,常被大师们解释作面对他人时生起慢心,但那 admin

2020-06-08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所以,从这里的圣教开示,我们就可以知道,回向的真实义乃是希望一切的菩萨,他在努力的去利益众生而广集了无量无边的广大福德的时候,这样利益众生广集善根的同时,菩萨再透过一切的善净行的实践,总和的来回向;希望以此回向的功德势力,来增上自己以及众生在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上的实证,能够这样圆满成就;依这样的善净法来回向,来成就无有颠倒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