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世尊即 | admin 2020-02-19 |
![]() |
所以真正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您,应从教证及理证上认知识阴的内容与无常。也因为识阴的存在的自身其实就是行苦,却误认为存在之时是离行苦的,误以为存在之时是没有生灭的,所以坚持识阴或意识是常住不灭心,这种常见性质的邪见,也会成为识阴或意识的苦集。在《杂阿含经》卷9,阿难问纯陀:是有意根和法尘两个条件,才会出生意识吗?纯陀尊者回答:就像您所说的这样。于是阿难又 | admin 2020-02-19 |
![]() |
所以,梵呗作为次法之一,当然不可本末倒置,不知道要在三乘菩提法道上用心;而把梵呗,把参与梵呗拜忏消灾法会,误会就以为在学佛,以为在修习三乘菩提佛法,甚而误会成是佛法的全部;有了误会说:我经常来参与梵呗忏悔消灾法会,我就是个精进的学佛人了!这样的错误知见,普遍见于一般的初机学佛人中,他们经年到处去赶经忏、参加拜忏法会,多少年过去了,对于佛法的正知见还 | admin 2020-02-19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正觉总持咒〉这〈正觉总持咒〉已经含括释迦世尊所宣演阿含、般若及唯识三转法轮的整个佛法架构及内涵,并且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固然因为所摄受众生根器、因缘不同,而有或也宣说声闻、缘觉、佛菩提三乘佛法;或合声闻、缘觉为解脱道,加上佛菩提道而宣说二乘佛法;乃至或有只说佛菩提一乘佛法,但是将声闻、缘觉二乘解脱道 | admin 2020-02-19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这个总持咒已经将释迦世尊所宣演阿含、般若,及唯识三转法轮的整个佛法架构及内容,以重点方式列出来;譬如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前面的这六个名词,已经函盖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接下来再将前面六个名词所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一加以剖析,并汇归于一切最胜的八识心王,与此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法,二所 | admin 2020-02-19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这〈正觉总持咒〉已经含括释迦世尊所宣演阿含、般若及唯识三转的整个佛法架构及内涵,并且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固然因为所摄受众生根器、因缘不同,而有或也宣说声闻、缘觉、佛菩提三乘佛法;或合声闻、缘觉为解脱道,加上佛菩提道而宣说二乘佛法;乃至或有只说佛菩提一乘佛法,但是将声闻、缘觉二乘解脱道含摄在佛菩提佛乘中宣说 | admin 2020-02-19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像这样的总持咒,事实上它可以作为修定之用,事实上它也可以驱使鬼神。也就是说,我们在持总持咒的时候,可以让护法神知道我们在呼唤他,所以说事实上咒语它也有驱使鬼神的用途。另外,它也可以总持佛法的一些义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总持,可以来记忆佛法,让我们来对于佛法的架构能够有所了知。所以说,持咒是有这些用途。 | admin 2020-02-19 |
![]() |
这个经中的故事是说:往昔天竺国中有一间松寺,其中有住四位道人,他们都是修得五神通以及漏尽通,所以是六通具足的解脱道上的实证者。天竺国的四个居士,各请一个道人长期供养,四个道人也各行教化。一个人至天帝释处演说佛法,一个人则到海龙王宫,另外一个人到金翅鸟所,一个人到皇帝人王之处演说佛法。当这四位道人说法完毕,他们分别会在天王、龙王、金翅鸟王、人王处,这 | admin 2020-02-19 |
![]() |
沙弥均提在舍利弗尊者的尽心教导下,对于解脱道有了真实的了解,并透过如实的观行,最后成为了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这时沙弥均提成为阿罗汉后,他以自己所证的宿命通智力观察自己过去世,到底是造作了什么样的业行,今世才能得到舍利弗尊者这样的圣明之师,而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呢?这时他就看见自己的前生原来只是一条狗,却在将死的时候,蒙舍利弗尊者的施食,并为他演说 | admin 2020-02-19 |
![]() |
譬如: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和世间人刚好相反,因为他们都已经清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理,也明白四圣谛、八正道的正理,知道一切世间法无非是苦,所以就很厌离这种自无始以来不断在三界当中生死轮转、头出头没的状态,而极力想要断除修集世间苦的因,想要从生死苦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就会很努力地修行八正道,最终才能够成为“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生死已尽,不受后有。&rd | admin 2020-02-19 |
![]() |
沙弥均提在舍利弗尊者的尽心教导下,对于解脱道有了真实的了解,并透过如实的观行,最后成为了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这时沙弥均提成为阿罗汉后,他以自己所证的宿命通智力观察自己过去世,到底是造作了什么样的业行,今世才能得到舍利弗尊者这样的圣明之师,而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呢?这时他就看见自己的前生原来只是一条狗,却在将死的时候,蒙舍利弗尊者的施食,并为他演说 | admin 2020-02-19 |
![]() |
这个经中的故事是说:往昔天竺国中有一间松寺,其中有住四位道人,他们都是修得五神通以及漏尽通,所以是六通具足的解脱道上的实证者。天竺国的四个居士,各请一个道人长期供养,四个道人也各行教化。一个人至天帝释处演说佛法,一个人则到海龙王宫,另外一个人到金翅鸟所,一个人到皇帝人王之处演说佛法。当这四位道人说法完毕,他们分别会在天王、龙王、金翅鸟王、人王处,这 | admin 2020-02-19 |
![]() |
那离开了这五种布施,假如说不受五戒的话,是不可能获得这个解脱道初果的须陀洹果。也就是说,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根本,第一个就是一定要先持五戒,一定要对众生持这五种无畏施的;乃至于说,如果没有这五种无畏施,也就是说不持这五戒的话,你想要证得佛菩提道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其实这五戒为什么说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为它有功德,所以才会有无量无 | admin 2020-02-19 |
![]() |
在说佛典故事前,预先告诉诸位菩萨,真实佛法就是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二大甘露法门,除此外别无甘露法道。甘露绝非像假藏传佛教----喇嘛教所说的内容,他们是以不净物,如屎、尿、骨髓、男精等物做成丸形,叫作白菩提;若有加入女经血做成丸形,则称为红菩提,所以他们的甘露是污秽不清净的。甘露这个名称,在经文内实际上指佛所说之甚深妙法,也就是三乘菩提之所依----第八识如来 | admin 2020-02-19 |
![]() |
相诤者即是犯戒,也不免谤法、谤贤圣的过失,也会使三乘菩提横遭贬抑及混乱不堪,由此恶业的造作,必定会导致遮障自己未来无量世的佛菩提道与声闻解脱道的实证。以此缘故,三乘行者都应该如实说;胜者为胜、劣者为劣,不应该原是下劣的法理,反而更说为最胜者;乃至未悟的凡夫却与亲证大乘法的古、今菩萨横生诤竞,将会使正法加速断绝,这过失是成就大罪,将来也只有自作自受了 | admin 2020-02-19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萧平实导师谨颂2000/9/28注:《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一切法: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五位法中,首位是八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不论实相被称为如来藏、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真如、第八识,乃至解脱道四果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及八地以上菩萨的异熟识,最后到达佛地的无垢识;这么多的名称,从无量劫前的阿赖耶识到三大阿僧祇劫后佛地的无垢识,都是同一个心体----心体不变而所含藏的各类种子有所转变。另外在阿含诸经中,佛陀处处说众生是色、受、想、行、识五法蕴集而成的有情;五蕴都是因、缘和合而 | admin 2020-02-18 |
![]() |
学人除了普遍地不如实知三乘菩提之内涵与差别外,对二乘菩提解脱道亦多所误解,更少有人能知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遑论要亲证实相心成为七住位之真实义菩萨了。此七住位菩萨证得般若总相智后,仍须亲随真善知识修学,历经三贤位之别相智,以及入地后道种智的修证;如是次第进修令道种智修证圆满而成就一切种智,方能成办究竟佛果。如是成佛之道虽偶有大师倡导 | admin 2020-02-18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平实导师——2000/9/28)第一篇绪论——佛法之总持什么是正觉?所谓正觉:正是正确、正真、不邪曲,觉是觉照、觉悟,亦即正确、正真而不邪曲的觉悟,名之为正觉。于佛法中之正觉方得名为菩提,此中包括三乘菩提的正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解脱道之正觉,大乘通教菩萨佛菩提道以及别教菩萨佛菩提道之正 | admin 2020-02-18 |
![]() |
意行阴通常是函盖意根与意识的心行来说的,这在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经典中,常常都有这样的开示,只是在阿含诸经中是隐说。在阿含解脱道中,意通常是指意根,但是经中也常常把意根与意识合称为意,而有时意字则是指五俱意识,也就是将意识与前五识同说而将识字省略;因此必须依照经文的前后文句所要表达的义涵来判定,不可一概而论、等视齐观,否则往往会误解经文原意。什么是粗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