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就是说,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有很大的差异。修二乘解脱道,只能使人成为阿罗汉,不能使人成佛,唯有修大乘佛菩提道,才能使人成佛,才是无上菩提,而二乘解脱道只是有上菩提。如果能够具备佛菩提道的正知见,了知第八识如来藏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以如来藏的真如法性作为转依对象,转依之后,随顺如来藏的真如性来修种种善业,就是在熏发修道的种性,正是未来证道的正因。 | admin 2020-08-28 |
|
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 | admin 2020-06-10 |
|
有的人是贪瞋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则是愚痴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是适合修学人乘的凡夫根性,有人则是适合修学天乘的凡夫根性,这些人都不适合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佛法。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佛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第二种人是愚痴无智而无法修学佛法的众生,再怎么教导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不忍众生久处漫漫长夜、求出无期,故开示涅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二门;犹如欲界六天之天主以甘露水润泽一切众生,佛亦如是,欲令众生永断生死,得究竟安乐,故传此二种出世间甘露法门,是真究竟不死药也。如《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中诸梵天王以偈赞佛云:「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此之谓也。世间的甘露有二种:第一种是人间的甘露,第二种是欲界 | admin 2020-06-08 |
|
八正道中的世间八正道,是以基本人伦为基础,教导佛弟子们在世间生活,若能遵照八正道之正理实践,就能建立良好的品德,培养慈悲为怀、温良恭谦的心性,以作为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基石。出世间八正道佛世尊在阿含经中开示八正道之正理,着墨甚多,在在处处告诸弟子,于八正道之理须多熏习、多思维、多奉行,就可以从生死的此岸,度到解脱的彼岸。八正道其实就是苦灭之道,是 | admin 2020-06-08 |
|
也因此在烦恼断得彻底与否的状况下,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还是有相当的深浅差别。在大乘法的修学过程中,是直接依于大乘见道的功德,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断烦恼障;解脱道的四果是依于大乘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等来成就。所以有着殊胜于二乘解脱果,但是更能真自在于五尘的功德力用,这是目前仅存于大乘汉传佛教殊胜殊胜的行门。我们应该要珍惜自家珍宝,发挥自家珍宝的妙 | admin 2020-06-08 |
|
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这善十一法不仅是佛子们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基础行门,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无上妙宝。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过程当中,无非是要透过实证,来修正身口意的不善之业,使心地渐渐转为清净,而到达佛地的究竟清净境界;因此,能够如实了解这十一个善法,对菩萨道行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善十一法是不是遍一切性、遍一切时、遍一切识呢?是不是遍行于三界九地呢? | admin 2020-06-08 |
|
![]() |
意思是说,若只是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而不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进一步接受真正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内涵,然后接受了,再如法的修学,在心地上修真正的苦行,才是真正的离垢法,否则与真正的佛法还是无缘的。而菩萨不但要修这样的苦行,却又示现另外一种相貌,怎么说呢?菩萨不能像声闻人一样只管自己的了脱生死,他于众生仍旧沉溺在生死苦海这件事情,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的;所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众生来学佛才是最究竟之道!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之后,众生才能增长福德与智慧,生生世世才能不堕三恶道,才能常常生在人天中及往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迈进。好好对待身边的人(报恩田)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亲爱的老爸、老妈:最近跟您们去爬爬山,爬完后我们一家在一起吃了顿营养丰盛的美好晚餐,真是幸福快乐!您们常说我们学佛学得很好,都会以家庭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回向的真实义,主要是希望透过菩萨的一切善净行,能够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上的圆满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减少遮障、福报增广,乃至求取各种三界有为之法。所以,回向应以利益自己及众生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如果离开这个目的,就无法圆满成就回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记载,须菩提尊者在弥勒菩萨开示以后说:若不闻不得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平实导师把佛法的两个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给说了出来,并且说修学佛法必须要二道并修,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佛法;在书中除了显示佛法的两个主要道以外,又详细说明两个主要道的内涵和修证方法。只要菩萨们善根福德具足,自然能够得闻这样正确的知见;如果能够进一步加以思惟、观行,想要次第圆满佛菩提道的修证,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如果有人过去世早已鼎鼎有名,但是 | admin 2020-02-21 |
![]() |
《瑜伽师地论》说法光明能对治三种黑暗,已证得法界实相之菩萨能如实知道世间的五蕴十八界诸法,以及世出世间法如来藏,这是菩萨之法光明能对治出世间智慧上无明的黑暗;又证悟菩萨如实知道前际、中际、后际,也就是菩萨之法光明能对治多世以来,因为隔阴之迷所产生疑惑的黑暗;又菩萨如实知道了解佛法之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修证行门,依照这些行门而修行便能够成就解脱果乃至成 | admin 2020-02-21 |
![]() |
意思是说,若只是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而不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进一步接受真正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内涵,然后接受了,再如法的修学,在心地上修真正的苦行,才是真正的离垢法,否则与真正的佛法还是无缘的。而菩萨不但要修这样的苦行,却又示现另外一种相貌,怎么说呢?菩萨不能像声闻人一样只管自己的了脱生死,他于众生仍旧沉溺在生死苦海这件事情,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的;所 | admin 2020-02-21 |
![]() |
前面两种方式虽然都是摄护诸根的方法,但是在修学路上还是要再配合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正知见来修学,也就是要了解种种六尘我所境界,都是因缘所现、是生灭之体性,不仅无法长久拥有,而且如果执着它,便会有种种的过失及引生痛苦;因此从道理上去了解观察验证,并且配合蕴处界诸法中无有真实我,只有自心如来藏才是不生不灭的真实我等知见来修学,将来行者就有机会能够断我见而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回向的真实义,主要是希望透过菩萨的一切善净行,能够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上的圆满成就;等而下之者,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减少遮障、福报增广,乃至求取各种三界有为之法。所以,回向应以利益自己及众生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如果离开这个目的,就无法圆满成就回向之功德。譬如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记载,须菩提尊者在弥勒菩萨开示以后说:若不闻不得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成佛之道,必须具足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并不是单修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解脱道,就可以说为成佛之道。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误会佛法,总以为只要不停地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了,就是涅槃境界;误以为如此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生死。然而事实上,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解脱道,并不是由于禅定功夫而出三界,而是由于断尽我见与 | admin 2020-02-20 |
![]() |
】(《大乘起信论》卷1)菩萨在人间示现时,会如同众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学、成长、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样,然后再应用四摄法或六度波罗蜜,乃至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以大悲柔软心以及广大的福藏与智藏,来教导所应该化度的众生,使得众生见闻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正理,以及忆念如来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佛地究竟功德,来增长众生的善根。前面讲了四摄法与六度波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是不是以智慧为先导,而去做一个智慧的简择,另外一个也要依据佛的开示,而符合现前的现量事实,以及符合正理的推理论证,也符合佛在经典的至教量,或者叫圣教量,而去履践的实践它,这就是我们应该要有的心态,实际的作法怎么样呢?在讨论实际的作法之前,我们就会有人会想这样的话,那我应该要怎样简择呢?就是说显然佛法是世出世间法,意思就是说它跟世间法是有部分的区 | admin 2020-02-19 |
![]() |
〈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此咒文字虽然简短,然而义理深广,内容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函盖三乘菩提—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修证,并涉及如来藏中八识心王、五位百法、一切种子智慧之观行与修证。由于近十多年来,持诵〈正觉总持咒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