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这一些出世间法,却都是要在世间之中去察证知的,然而到此为止是通于二乘的出世间法,菩萨却还要进一步去证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明明是虚妄的,看起来是缘起缘灭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95集菩萨有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为何?>章正钧老师菩萨的修道就是在五明中来成就。五明中最重要的就称为内明,内明的实证就是对于如来藏的实证,实证之后就开 admin

2020-06-08

  说到这里,可能众朋友们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业种所现行;这个业种看不见、摸不到,好像很玄的样子,无法思议!我们来看看平实导师在这儿的开示,也就是课本的第六十六页:不要把业解释得很玄。有的人说业种时,就在黑板上一点、一点一直点上去,这样来形容业种。这里把业种为大家简单的说明,给它一个直接的名称叫作势,就是势力。势力,若以物理学的名称来解释就叫作惯性; admin

2020-06-08

  出世间清净是由闻熏断我见的正见,深信不疑,如实去思惟、察、修证,就开始有了一分出世间清净的势力。三乘菩提的修证,都是属于出世间的清净,不落于三界爱染法中;但是只有佛地的清净,能说是究竟清净。因为只要有一分所知障的存在,就不能称为究竟清净。性力派传承的喇嘛教,或称为活佛、上师,这都是僭越的称号,因为名义不相当,僭越了身分。他们还要随学者立誓:不能违 admin

2020-06-08

  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心要努力精勤的修学,这个时候如果要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乃至于由定而发起能够照思惟诸法的智慧,那么常念菩提,常念诸法这样子时时系念、忆持不忘的念根跟念力的熏修增进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开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 admin

2020-06-08

  例如说解脱道的断我见内容,它是来自于现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所得的这个无我的智慧;佛菩提道的无我的智慧,是来自于实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如无我的如来藏以后,现如来藏本身的真如无我法性,而得的这种无我的智慧。这两种无我的智慧,它有不同的法义内容以及它的差别,类似这样的就是叫作义智。第三种时智,也就是要有应时智。应时智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有来问 admin

2020-06-08

  由于菩萨明心见性找到自心如来而发起般若智慧,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愿意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别相智、道种智,于宗门与教门就可以渐渐通达,由于定力、慧力、福德、愿力不断地增上,不畏惧众生恶劣评论,以及愿意丧生舍命出来为众生说法,并察众生根器,不厌其烦为众生说相契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由于菩萨不断宣说佛的正法以及不断地 admin

2020-06-08

  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心要努力精勤的修学,这个时候如果要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乃至于由定而发起能够照思惟诸法的智慧,那么常念菩提,常念诸法这样子时时系念、忆持不忘的念根跟念力的熏修增进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开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 admin

2020-06-08

  在舍离忧受以后,对自己的道业已能不害,对他人的道业也能不害,并且必须察确定而了知二俱不害,必须确实返自己的心性已经如此而且决定不变了,才算是受具足戒了,所以佛说:二俱不害知。知就是确定的意思。这是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从灭除贪爱、憎、嫉三受来证得心解脱,然后舍离心解脱的受阴而证得慧解脱,成为四果人而名为已受具足戒。--------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 admin

2020-06-08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这意思是说:诸佛世尊以及诸菩萨摩诃萨,还有声闻四果及修因缘证果的这七类有情,都摄属于胜义僧;纵使说现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不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但因为有解脱道,或是佛菩提道的圣法,也证得圣果的缘故,都是在胜义僧之列。当然诸佛世尊及声闻、缘觉都是现出家相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现在家相,而有圣法得圣果的胜义僧,一般来讲 admin

2020-06-08

  诸位进来的时候看见韦陀菩萨旁边的两行字,就是在讲大乘别教的菩提,不同于大乘的通教,也不同于二乘的菩提(编案:正觉同修会第一讲堂玄关韦陀圣像旁之对联为:正智亲证本来性净涅槃唯我大乘,正觉菩提现人法无我不共凡愚)。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 admin

2020-06-08

  诸位进来的时候看见韦陀菩萨旁边的两行字,就是在讲大乘别教的菩提,不同于大乘的通教,也不同于二乘的菩提(编案:正觉同修会第一讲堂玄关韦陀圣像旁之对联为:正智亲证本来性净涅槃唯我大乘,正觉菩提现人法无我不共凡愚)。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 admin

2020-06-08

  诸位进来的时候看见韦陀菩萨旁边的两行字,就是在讲大乘别教的菩提,不同于大乘的通教,也不同于二乘的菩提(编案:正觉同修会第一讲堂玄关韦陀圣像旁之对联为:正智亲证本来性净涅梁唯我大乘,正觉菩提现人法无我不共凡愚)。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 admin

2020-06-08

  诸位进来的时候看见韦陀菩萨旁边的两行字,就是在讲大乘别教的菩提,不同于大乘的通教,也不同于二乘的菩提(编案:正觉同修会第一讲堂玄关韦陀圣像旁之对联为:正智亲证本来性净涅梁唯我大乘,正觉菩提现人法无我不共凡愚)。大乘佛法为什么叫作大乘?这是因为别教的菩提,难闻、难信、难修、难证,所以称之为大。这个大是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自性而说它是大:体大、相大、 admin

2020-06-08

  此(俱生我执)复二种:(第)一(种),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第)二(种),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此二(种)我执,细故难断,后修道中,数数修习胜生空,方能除灭。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我执),唯在第六意识中有。此(分别我执也) admin

2020-06-08

  因此,我见就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一个错误的点——众生之意识心错误地把五蕴的色身,或者把觉知心自身当成了我。如果听闻了无我正理,并深入察,认识到我见的错误,不再认色身、认意识觉知心为我,我见就断了。故我见是可断的,只要经过理性地察,确认身心无我,乃至在梦中也不会对此产生任何怀疑,我见就不复存在了。--------《佛法概论——菩提道真 admin

2020-06-08

  因此,真如这个法,你证得之后、现之后转依了祂,转依了祂以后就不需要去分别:他有证真如,我没有证真如。或者:我有证真如,他没有证。都不必作此想。因为如来藏依真如法性,从来不起此想,这样才得解脱。如果证了真如以后在听众席上坐着,心里面就嘀咕:「这大师根本就没有证真如,还以开悟圣者的身分在那边说大话,欺蒙众生,这个人真可恶!」这时候你不是起烦恼了吗?那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会说,那我自己读书就好,自己拜佛就好,为什么我们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呢?其实善友的摄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局限于个人的了解;所以菩萨法不能以声闻心态来学,声闻心态会说,我自己学,自己打坐,自己断我见,行除我执就可以了,可是菩萨法就是要跟道友一起,互相摄受;但是在互相摄受当中,不能求好为人师,不能求说,我比较行,我出来当老师,这又增长自 admin

2020-06-08

  大乘的无我,不同于二乘的无我;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法无我,然后再回头来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察法界实相的无我,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所以大乘的无我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乘 admin

2020-06-08

  七住不退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就是会察世界如幻,察世间如幻。世间如幻还包括什么?包括自己的五阴世间如幻:色身如幻、受想行识如幻。现在,《大乘无我》,第一个行就先讲到如幻。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 admin

2020-06-08

  十行位所修证的无我,叫做犹如阳焰——好像太阳晒在远处热沙地上那个热气反射上来,空气幌动犹如有水流动,然而智者知道那个水不真实,那叫阳焰。譬如诸位夏天时看那个柏油路,远远看去好像有水,其实不是水,那个水是虚妄的,这叫做阳焰。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