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慧解脱的观行,才能发起解脱知见,才能利益当世学人,所以佛陀就为这一类圣人说不放逸行,使他进修慧解脱的所知与所见;这种人在证八解脱而尚未具有解脱知见时,就名为身证。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在观行五蕴的虚妄以后,仍然不能断除我执,仍然继续执着三界中较高层次的有为境界相,不离三界爱,不知痈本,所以佛特地为众生宣说三界中七种识蕴所住的境界相,让佛弟子们了知七种三界中的意识所住境界以后,了知意识所住的这些境界中仍然是三界中生死流转的境界,才能断尽我执而成为慧解脱者,所以在说明五蕴的虚妄以后,针对某些智慧不够深利的解脱道修行人,又特地说 admin

2020-06-08

  虽然如此,但是平实认为将来应该会有声闻法中的圣僧出现,因为我们《阿含正义》最近已经开始出版了!他们若是能懂中文,也能依照《阿含正义》中所说的观行内容实地精修,将来至少会有断我见的声闻圣僧出现,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圣僧。言归正传,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以声闻心态而领受声闻戒,专修解脱道,不受菩萨戒的人;或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却把菩萨戒当作次要的戒──别解脱戒, admin

2020-06-08

  三摩提的另外一部分是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就是作观——观行;这是要去观察诸法的本质,证实诸法的虚妄,或是证得诸法依如来藏心而不生不灭,确实已经心得决定而不疑惑了,这就是依于观行而产生的心得决定的定,也是三摩提——三昧。 admin

2020-06-08

  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决定,使得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而不退转。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 admin

2020-06-08

  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决定,使得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而不退转。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 admin

2020-06-08

  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个观行的内容能够心得决定,使得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而不退转。我们先来看这个三三昧的意思:三三昧包括空三昧、无相三昧,还有无愿三昧。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 admin

2020-06-08

  世尊以宿住随念智力看见往昔无量劫前尚未成为无上正等正觉之际,当时观行因缘法的成就,是因为先观行十因缘法,确定一切有支的存在与运转,都是源于能生名色的另一个识(即大乘经中说的第八识如来藏);借着十因缘法的观行,确定识若不出生名色时,就不会有世世不断的生死流转诸苦。随即依十二因缘法,观察名色之所以不断地从第八识中出生,其原因都是因为对涅槃是不受后有的无 admin

2020-06-08

  像这样,二乘菩提只在世俗法上观行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也得要断除蕴处界我诸法上之我见与我执,才能证得为圣者,才能得以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41集<人身难得甚于盲龟浮木>卢正娴老师 admin

2020-06-08

  这六识的自性正是内我所,若佛弟子有智慧能观行这六种自性都是识阴六识的心所法,必定可以自行获取解脱道的初果,不由他闻、不从他证。若至今仍然无法自行证取解脱果,何妨依平实此书诸辑所说法义,如理作意思惟以后,自行现前观察而证取之?--------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六节<我与我所俱断方名解脱>  admin

2020-06-08

  接下来你听到「名字即佛」、「理即佛」这个道理之后,你就开始修学用功了;用功的时候,你去熏习正确知见,然后你开始寻觅;寻觅就是观行、观察:倒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里?倒底我的佛性要怎么样才看得见?在你还没有证得真如之前,叫做「观行即佛」。观行即佛就是在别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说:别教的六住位满心以下,统统是观行即佛。还没有证得真如的人,就是在这个阶段。 admin

2020-06-08

  那么这个观行,就是二地所修的大乘无我观——犹如光影——二地的无生法忍增上慧学圆满时必定会证得的无我观。若不能证这个犹如光影的现观,就不能圆成二地心的无生法忍修行,表示他的二地的无生法忍的观行还没有完成。从此以后,二地满心菩萨可以自己转换污垢的内相分为清净的内相分;这样观行而成为二地满心,成为真正持戒的菩萨,心地清净就渐次进入三地 admin

2020-06-08

  但是四地有一个观行,他得要观察:三地菩萨修成四禅八定、修成四无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现观法音宣流犹如谷响,所以现在成四地心,可以随意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随意化现了(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不能去至他佛世界;也不能在各佛世界化现及度众生)。可是他观察:「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度众生、说法,其实都是犹如水中月一样;真实的本心在 admin

2020-06-08

  现在话说回来,说他三地满心,犹如谷响境界正受完成,进入第四地;四地观行犹如水月观正受完成,进入第五地。进入五地的时候,他又依无生法忍重新观行;因为如果完全住在犹如水月正受中,他会要急着入涅盘,所以不可以这样。他就再观行:「我这样到处示现化身度众生,其实这些都是自心真如变化所成的相分。」作这样的观行有个好处:既不会贪着涅盘——不会因为如水中 admin

2020-06-08

  六地的无我观名为似有非有进入六地的时候,他还要再观察这个变化所成的种种法,看来好像是有,却不是真的有,因为幻起幻灭嘛!所以叫做似有非有、非有似有;六地菩萨这种似有非有的境界正受,是依六地增上慧学无生法忍的观行而生起的境界正受;因为有这个境界正受,所以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因此而成就六地满 admin

2020-06-08

  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随念化现。这个时候他跟七地不同了,由于这个缘故使他产生了一种极广大的愿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专修愿波罗密多,要成就愿波罗蜜多。这个愿波罗蜜多修学成就,配合如幻三昧的法无我现观,便成八地满心,便进入九地。《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而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纵使具足观行而证得罗汉果了,所观行的对象都只是生灭性的蕴处界;既是生灭法的缘起性空,不属于蕴处界根源的本住法,所以仍然只是虚相法,不是实相法,因此无法证得实相,当然就不会有般若智慧。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 admin

2020-06-08

  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槃不会落于断灭一边,如是即为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则是生到色界天的四禅天中的某一天,在那里才再做观行,观察微细的意识心与意根虚妄,断尽最后一分我执,舍报时取证无余涅槃。有的人则是生到五不还天之后,仍然未能断尽我执,依禅定而修,证得四空定,再往生到四空天中,才断尽我执,才能取无余涅槃。也有人往返欲界多次以后,才能成为阿罗汉而取证无余涅槃,叫做转世般涅槃,都是属于上流处处般涅槃所摄。所以,有很多 admin

2020-06-08

  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熏习种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别相智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由于亲证如来藏的缘故,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能作殊胜的体解与观行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