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作二乘菩提之观行,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虚妄不实者,唯能断我见,亦名断见一处住地,但不能了知法界之真实体性,不能了知法界之实相。后三则是修道所断之惑,要由见道后之历缘对境次第观行而断除之,非是见道时可以顿断之贪爱也。然有例外者,谓见道前已证得四禅八定者,早已经由四禅八定之法而降伏此三界爱之贪着,唯因未得见道功德,是故不能断之;如是具足四禅八定之人 admin

2020-06-08

  例如:刚开始修学无相忆佛的时候,很怕忆佛的念会掉,于是把忆佛的念抓得很紧,抓得很重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忆佛的念无法持久,也会把自己硬撑得很累;因此如何忆佛能够非常的轻松,又能够随着忆佛的功夫提升,或内摄、或外放得以自由的运转,乃至转为看话头、参话头,五蕴十八界的种种观行,四寻思、四圣谛的观行,或者对治自己的习气性障等等,所以如何提升自己无相忆佛的功夫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admin

2020-06-08

  想要取证慧解脱第四果的大师与学人们,若是依此书中法义深细观行而证三果后,对此就必须深入观行,历缘对境中不断修除这个我慢及内我所慢的种种法相。当代大师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五蕴的外我所执既放不下,名闻、眷属与利养都极度的执著,完全不顾念自身道业及佛教长远的未来,在极度自我设想的情况下,连身外的我所执都不能降伏,连我见都断不了,又怎能要求他们断除识阴的我 admin

2020-06-08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admin

2020-06-08

  而且,意根若灭时,意识也不可能还存在;因为意识的现行,必须有意根作为俱有依;若无意根恒时现行而配合着运作,意识就无法现行,如何能与意根共同运作?[2]意根真是很难理解与观行,而意识的变相又有极多的不同,大师们也都不曾了知而对学人全面误导了,所以行者想要断除我见与我执,就变得很困难了!这就是末法时代的今天,到处都看不到断我见的须陀洹人的原因。[2]三、第八 admin

2020-06-08

  已断我见者,其意识虽已承认意根并非常住不断的我,但由于意根对自我的执著性仍未断除,故仍需深入观行,才能断除我执。若我执断除,即能解脱生死,不再轮回。-----《佛法概论——菩提道真实次第》<第二章第三节我见、我执>    admin

2020-06-08

  有的人会说,那我自己读书就好,自己拜佛就好,为什么我们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呢?其实善友的摄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局限于个人的了解;所以菩萨法不能以声闻心态来学,声闻心态会说,我自己学,自己打坐,自己断我见,观行除我执就可以了,可是菩萨法就是要跟道友一起,互相摄受;但是在互相摄受当中,不能求好为人师,不能求说,我比较行,我出来当老师,这又增长自 admin

2020-06-08

  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乘 admin

2020-06-08

  现在,《大乘无我观》,第一个观行就先讲到如幻观。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mda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51、52集十地的观行与修证》正礼老师开示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 admin

2020-06-08

  从真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去观察诸法无我,就是法无我观,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犹如镜像……乃至十地、等觉位无生法忍的无我观行与实践。但是,说起来很快,做起来则很难;你看我们这样述说,从凡夫地进修,一下子就成佛了、完成了,但是你要如何一步一步的付诸于实行?--------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 admin

2020-06-08

  二乘圣人由于断除我见,以及断尽我执的缘故,对五阴——特别是对识阴——的内容具足观行,了知自己虚妄,对自己完全没有执着,所以舍寿时灭尽五阴,不再入胎,也不去受生于天界,所以不再出生后世的五阴或者四阴,所以出离三界生死。他所观行的内容是人间的世俗法五阴,所以名为世俗法中的真谛,简称俗谛;因为五阴是缘起法,所以其性本空,不是真实常住不 admin

2020-06-08

  然而想要实证三果、四果出离三界者,应该有下手观行的方法;所以已断我见者,若想要取证更高层次的解脱果,应当修四念处观。但是佛陀对四念处观的内容开示,有一些却是常常被学人忽略的内容。今举经文供养读者,《中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如下:【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 admin

2020-06-08

  当苦圣谛具足观行完成时,才会有厌恶三界世间、厌恶自我存在的出离心;然后开始探究灭除各种苦集的事项,终于了知:原来三界生死苦的集,有许多不同的事项。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经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而了知其虚妄的前提下,这时终于能够取证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于是在蕴处界入生灭无常的智慧中,被苦圣谛现观的智慧中产生 admin

2020-06-08

  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慧解脱的观行,才能发起解脱知见,才能利益当世学人,所以佛陀就为这一类圣人说不放逸行,使他进修慧解脱的所知与所见;这种人在证八解脱而尚未具有解脱知见时,就名为身证。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 admin

2020-06-08

  所谓的六即佛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以及究竟即佛。在说明理即佛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什么叫作名字即佛。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我们跟佛是一样的。当我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将来也可以成佛,这样就叫作名字即佛。又譬如外面 admin

2020-06-08

  但是鉴于近百年来的大师与学人普遍无法断除我见的事实来看,显然是由于欠缺真正善知识的教导所致,所以亲近真正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此缘故,平实辛苦写作这一套书,由浅至深的写出阿含的真正义理,以这一套书籍的正确宣示解脱道真义,作为佛门大师与学人们的真正善知识,愿您在依文解义以后正确的如理作意思惟,加上如理作意的现前观行,在此世中至少可以断身见、断三缚 admin

2020-06-08

  七住的菩萨断除了烦恼障中见所断的烦恼,所知障中见所断的烦恼,但都只是断其少分还没有能力断尽,要经历多劫的修行,相见道以及一切的观行才能断尽;因此一定要见道后,继续追随善知识的修学,进修相见道的功德才能断尽。烦恼障都是依于阿赖耶识而存在,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断烦恼障的现行,大乘到了八地尽断烦恼障的现行与随眠,第八识这时离开阿赖耶识的名,改名为异熟识;因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