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几种胜田很值得种植福德呢?譬如已经四加行——声闻道的四加行——还没有真正完成观行,我见还没有断除,三缚结还没有断,这就是向须陀洹,已经算是胜田了,因为他已经有少分功德在身。如果是须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罗汉、阿罗汉,或者辟支佛乃至各个阶位的菩萨,向上一直到最后身菩萨乃至诸佛,都是功德田,都有功德在身,所 三摩地

2018-07-22

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慧,亦须具备福德作为进修之资粮;如是次第进修诸地,莫不如是;乃至即将成佛之前的等觉位中,尚须百劫专修布施,头、目、脑、髓、舍宅、妻、子,无一不可布施,都无贪着;以如是百劫难施能施所得福德,方能成就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具足如是广大福德之后始能成佛。由是缘故,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就是说四加行完成,但还没有证初果:他已经观行到最后阶段,可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认定自己的观行结果,所以成为向道者,他的我见还没有真正的断除:你若布施给他,可得一千亿倍的果报。如果布施给断我见的人,断我见在我们同修会是稀松平常的事;断我见就证初果、断三缚结,但是我们还要再加上明心,要进一步证得法界的实相;这个智慧境界,别说是初果人,连 三摩地

2018-07-22

但佛弟子是舍弃仇恨的,所以念心不同;佛弟子把仇恨舍掉,心心念念都在断除我见、我执,都在修证解脱或佛菩提上;而解脱道与佛菩提的修证都是在无我、无我所上用心观行的,所以都会舍弃仇恨心,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佛弟子持戒时念心清净。“果报不净”:外道受持的不杀人戒属于世间戒,他们的果报就是生到欲界天,因为他们受持不杀戒时仇恨心还在、嗔恨心还在,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也因为有了定,能够如实知、如实见;也因为能够有了如实见的智慧,所以对于自己的五藴、十二处、十八界、对于苦集灭道就能够具足的观行。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十二处的法、十八界的法,乃至于四圣谛的法,都已经观行了具足,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所以这个厌是表示已经观行满足了。也是因为观行非常具足,对于世间五藴十八界这些法,不离无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慧里面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就是佛菩提道;既然是大乘佛法,佛菩提道一定是含摄解脱道的修法,这个都是要不断地反复地修习,然后观行,才能够这个修法。我们整个布施度开始,就是从断除三界爱这边作起,一般我们说布施,都要有三个很重要的重点:一个就是我们布施的心有没有胜?对方就是那个田,被布施的这个田有没有殊胜?再来就是我们布施的物有没有殊胜? 三摩地

2018-07-22

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若不解大乘经律若轻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义谛、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坏性、道种性、正觉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萨为利养、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弟子,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受戒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若外道、恶人前,说此 三摩地

2018-07-22

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若不解大乘经律若轻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义谛、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坏性、道种性、正觉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萨为利养、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受戒者,犯轻垢罪。」【为恶人说戒戒】「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若外道、 三摩地

2018-07-22

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萨为利养故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弟子。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受戒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若外道恶人前说此千佛大戒。邪见人前亦不得说。除国王余一切不得说。是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如木石无心。名为外道邪见人辈。木头无异。而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位想想看:这一切法有哪一个法可以离开六尘而存在?不可能有!不晓得诸位有没有做过这个观行观行过了,知道一切法都不能离开六尘而存在。真能离开六尘而存在的,只有一个法就是如来藏。既然一切法都不能离六尘而存在,与六尘同在一处,当然是吵闹的,不是寂静的,所以一切法除了不得自在以外,并且还是生灭、苦、空、无有寂静的。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 三摩地

2018-07-22

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若不解大乘经律若轻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义谛、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坏性、道种性、正觉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萨为利养、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弟子,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受戒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未受菩萨戒者前、若外道、恶人前,说此 三摩地

2018-07-22

先用六根、六尘、六识的观行,让众生了解十八界我的虚妄;再用五阴的观行而让众生了知自我的虚妄,我见就可以断了。我见断了以后,我执该怎么断呢?必须修四圣谛、八正道来断我执。这些年来,南传佛法的弘法者,也都教人要断我执。问题是:我见不能断,又如何能断我执呢?他们也都教众生要修四圣谛、八正道,可是烦恼因的内容和坏烦恼的方法都不跟众生说,叫众生要如何断我执呢 三摩地

2018-07-22

(2)归依出世三宝者,谓修学佛法以后,已能理解出离生死轮回之义理,虽未能作深入观行,已知出世间法之义理,如是归依出世三宝,亦名归依表相三宝。所谓出世三宝者谓:释迦化身,四谛八正,证果圣僧。此唯小乘法中有之,即是归依二乘三宝。如是,义如文辞,有智之人思之可知,不作语译广解。(3)归依胜义三宝者,谓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欲得般若实智,非唯解脱智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如此,但是平实认为将来应该会有声闻法中的圣僧出现,因为我们《阿含正义》最近已经开始出版了!他们若是能懂中文,也能依照《阿含正义》中所说的观行内容实地精修,将来至少会有断我见的声闻圣僧出现,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圣僧。言归正传,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以声闻心态而领受声闻戒,专修解脱道,不受菩萨戒的人;或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却把菩萨戒当作次要的戒──别解脱戒, 三摩地

2018-07-22

”说一句老实话,末法时代的今天,想找一位向须陀洹的僧宝,真的很难!向须陀洹是观行断我见,他的我见差不多快断除了。有人观行之后,知道说“我”确实虚妄:觉知心的我虚妄,眼耳鼻舌身识的我也都虚妄;他也确实证明是虚妄,只是一时间还不愿意接受现前的如实观察,也就是在见解上仍然不肯否定自我,那就叫作向须陀洹。如果后来真的接受以前如实的观察而把它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阿含经》并没有特别引申这意涵,就是说没有特别要解释「非异我」的部分,只要作遮止分,提出「非我」、「非我所」的审慎观察观行,确立不移,这样又将对于三宝的疑惑断除,对四圣谛的道理的疑惑断除,这样就必然可以走向苦的边际,这就是断除三缚结的初果圣人。初果叫做预流,预入圣流,就是说虽然他才刚得证初果,不算是圣人,但是一定会成就圣位,所以就一起算他是。因 三摩地

2018-07-22

”说一句老实话,末法时代的今天,想找一位向须陀洹的僧宝,真的很难!向须陀洹是观行断我见,他的我见差不多快断除了。有人观行之后,知道说“我”确实虚妄:觉知心的我虚妄,眼耳鼻舌身识的我也都虚妄;他也确实证明是虚妄,只是一时间还不愿意接受现前的如实观察,也就是在见解上仍然不肯否定自我,那就叫作向须陀洹。如果后来真的接受以前如实的观察而把它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佛在四阿含诸经中所讲的二乘菩提,说五阴虚妄、六识虚妄,第七识意根也是虚妄,入了无余涅槃时都要灭尽;你信受了佛的开示,就去观行蕴处界缘起性空,所以断了我见、断了我执;舍寿时断了六根、六识、六尘,剩下的只是你的第八识真如心独存(这个第八异熟识在四阿含诸经里面有时又称为如、我、真如、实际、本际、识、如来藏),不再于三界六道中受生、不再出生十八界中的任 三摩地

2018-07-22

2.归依出世三宝者,谓修学佛法以后,已能理解出离生死轮回之义理,虽未能作深入观行,已知出世间法之义理,如是归依出世三宝,亦名归依表相三宝。所谓出世三宝者谓:释迦化身,四谛八正,证果圣僧。此唯小乘法中有之,即是归依二乘三宝。如是,义如文辞,有智之人思之可知,不作语译广解。3.归依胜义三宝者,谓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欲得般若实智,非唯解脱智之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阿含经》并没有特别引申这意涵,就是说没有特别要解释「非异我」的部分,只要作遮止分,提出「非我」、「非我所」的审慎观察观行,确立不移,这样又将对于三宝的疑惑断除,对四圣谛的道理的疑惑断除,这样就必然可以走向苦的边际,这就是断除三缚结的初果圣人。初果叫做预流,预入圣流,就是说虽然他才刚得证初果,不算是圣人,但是一定会成就圣位,所以就一起算他是。因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