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三摩地

2018-07-23

整个佛法就是一个内观的修行,什么叫内观?向内观行,搞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点点滴滴,从我们的身、口、意这三业上面,然后来看清楚自己过去所没有看清楚的那个部分,观察自己的身、口、意的行为,这个叫作观行。所以呢,在整个佛法的修行当中,不管是三乘佛法当中的哪一乘,它一定一开始的修行叫作资粮位,也就是説为了接下来要长途的旅行,我们説应该先准备好的资粮。那资粮 三摩地

2018-07-23

而禅定的意思是静虑,也就是安静的思维,这里不只是修定也有修慧,思维也可以指无语言文字的思维观,所以禅定度的范围不只是四禅八定,还有修动中定、修看话头和修观行也是静虑。参禅也是静虑,因为就是用思维观的功夫去参禅!一个菩萨真正能够有净念相继的功夫,那他才不是只是知道,而是真正有做到!又譬如断我见的观行,首先我们都阅读导师的书,因此有断我见的正知见,然后 三摩地

2018-07-23

   注3坐禅的意思不只是修定,更要有静虑的智慧,观行五阴十八界等虚妄乃至断我见、我执等等。)长者的儿子后来出家学佛,成为具有六神通的大阿罗汉,但因为过去世少修福的缘故,这一世福报浅薄,所以常常托空钵,得不到食物而饿肚子。有一天他进城托钵,走遍大街小巷都没得到任何食物供养;这时刚好走到了大白象的厩中,看见了国王供养白象饮食及各种所需全都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怎么样观行淫欲的虚妄以及它的不清净,如何来观察淫欲的无常和虚妄呢?。各位菩萨,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其实都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身体里面尽是脓血臭秽、屎尿不净,只是因为包裹着一层薄薄的皮,所以看起来好像还不错,其实是名符其实的活动厕所啊。我们之所以会对别人的身体表相产生贪着,往往都是因为有情的言语、气质、姿态、神韵等种种韵味,而使人产生了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在佛法中亲证了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功德田者。从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CBETA,T24,no.1488,p.1051,c7-8)。也就是说,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在佛法中亲证了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譬如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一时甚或很久对这些问题思维不清楚的原因,我们会很郁闷,也就会地渐渐被迫习惯去观察这些问题的起因和落谢,以完成自己思维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思所成慧会持续增强,观行的修所成慧也会相应慢慢增强,心念转细、心量转大,证所成慧也会水到渠成。这个道理,佛在《胜鬘经》里讲得很明白。 (原标题: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来如实思惟观行,来观察五蕴的虚妄不实,来断除我见。同时菩萨还要建立如来藏与所生五蕴的差别体性的知见!因为五蕴是如来藏所出生,其中的色蕴是色法,是四大所成,可是如来藏却是心法,不是色法;受蕴是六根触六尘,领受六尘的内容,可是如来藏不领受六尘;想蕴是了知六尘的内涵以及了知触的内涵,可是如来藏却不分别六尘、不了知六尘;这个行蕴是在六尘中生起造作之心、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在佛法中亲证了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功德田者。从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CBETA,T24,no.1488,p.1051,c7-8)。也就是说,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能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就已经是功德田了。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大家都应该要努力观行,以后能为大众分别真实法的义理,让众生无法质疑问难,终于能够处众无畏,这当然就得要求四无碍辩了。所以求于大众中得无所畏,目的是在利乐众生;也因为此故,佛说菩萨摩诃萨若能具足这八法,不但能自己得到利益,也能让大众同得法利。如果菩萨能如此实行,他就是真实行的菩萨,不是假名菩萨。(原标题:具足八法能自他利)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是我们忏悔的人,会说「永不复作」,可是还是会一直作,可是你愿意这样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终于那个不良的劣行,它会减低它的势力,如果你还能作观行,然后呢,这样最后你会,慢慢地你的戒行。虽然没办法达到二地,但是你也自己可以终究无愧于所学,无愧于善知识所教,因为呢,善知识只能把《优婆塞戒经》,这样的戒经告诉你,只能够传你菩萨戒,可是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夫,才能够作如实的观行,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因此断我见,也一定要能够有定力的支持,这样断我见才不会退失。而大菩萨的开示,也让学人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的功夫,以及断我见的观行。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先来说解脱道,它是一切有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就是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不再受业力与无明的牵制,不再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免除了不断地受生而后又再死亡,受种种生老病死的痛苦;就是以二乘菩提的法义,去如实观行而证得解脱果,出离三界生死。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只要修学禅定,闭关隐居,不停打坐,不受打扰,如此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实际上这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有这个定,才能够说他将来要作观行,他要能够实证更高的智慧,乃至能够进入初地,他也要有一定的禅定证量,而不是说一个人入了初地,结果他连一个基本的禅定证量都没有。所谓的禅定证量,所说的就是初禅以上的证量,那才是真正的禅定证量。有些人修禅定,坐到一念不生或是忽略外面的境界,然后他就认为说他已经证得初禅。其实并不然,因为有时候在未到地定里面,有时候他也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慧解脱的观行,才能发起解脱知见,才能利益当世学人,所以佛陀就为这一类圣人说不放逸行,使他进修慧解脱的所知与所见;这种人在证八解脱而尚未具有解脱知见时,就名为身证。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夫,才能够作如实的观行,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因此断我见,也一定要能够有定力的支持,这样断我见才不会退失。而平实导师的开示,也让正觉的学人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的功夫,以及断我见的观行。“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三摩提的另外一部分是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就是作观——观行;这是要去观察诸法的本质,证实诸法的虚妄,或是证得诸法依如来藏心而不生不灭,确实已经心得决定而不疑惑了,这就是依于观行而产生的心得决定的定,也是三摩提——三昧。(原标题:三摩提_三昧) 三摩地

2018-07-23

三摩提的另外一部分是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就是作观——观行;这是要去观察诸法的本质,证实诸法的虚妄,或是证得诸法依如来藏心而不生不灭,确实已经心得决定而不疑惑了,这就是依于观行而产生的心得决定的定,也是三摩提——三昧。止观双运舍摩他----止----是說他使自心決定不移而能安止于所缘的一个境界,譬如安住于一个信念、一个观念,或一个境界而不动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