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步骤2事后观察,记录心行 事后在安静场所(不受干扰处)检讨观行:1、摄心清净,令定力现前,回溯今天需要检讨的事件(不论是否成功喊停):写下自己的所说所作,(对方部分只要略述;即对方是摄归为情境的一部分),须比步骤1的记录更详尽,若有出入也没关系(大致就好,是因为有时心行较乱,念心所又不敏锐)。2、回溯时,不怨恨,不迁怒,不悔恨:应知我们不是完 | admin 2024-11-03 |
|
1、【如来藏行因果律】如来藏执行因果纤毫无差,这是每位众生在长劫轮回中绝对切身的领受;也是一切证悟菩萨悟后现观皆能证实的事实。在无明的推动下,轮转六道:善果升天享乐,恶果堕入十方世界阿鼻地狱长劫次第受苦。而如来藏无覆无记,从不觉得自己对谁好,即使陪伴所生的五阴众生一起下地狱也无怨无悔。 2、【意业起恶念,相应恶趣已在打造】众生心起恶念(意行意业) | admin 2024-11-03 |
|
但是如果有人实际上正在破坏正法,护法神当然都会观察出来,一定会自动制裁破坏正法者,这就是“保绥法忍”的护法神所做的事情。这些人都是生前“护持我法”或“护禁戒”者,“或护神咒、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死后成为四王天众而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这些人因为“情少想多”而有善根,成为四王天众以 | admin 2024-09-20 |
|
因为知识它只是一个填充,他可以把它全部都倒给你,但是你到了一个时节,当你困惑的时候,当你遇到人生难题的时候,你会这样想:这些知识都没有用,一点帮忙也没有!我父母要走了,佛法不是说可以让我能够回向吗?为什么我父母还是要走?因此,知见没有办法变成真实的体验的问题是在哪里呢?就是因为对于观行没有得力。 所谓的观行没有得力,更明确来说,就是观行中没有生 | admin 2024-09-20 |
|
”尔时世尊观彼女人发广大心,即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佛告阿难:“汝今见此名称女人供养我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今此名称发广大心,善根功德,过三阿僧祇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满足 | admin 2024-09-19 |
|
所谓的菩提心也是佛法的正见,也就是在四不坏信里面当然隐含着许多应该具备的观念。譬如说,一个人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得到真正的解脱。可是真正的解脱是什么?真正的解脱就是没有解脱可说,所以才称为解脱。也就是说,解脱并不是有一个束缚你的一个东西在那里,而是你要找到真正有一个常法,就是一个本在、本自、本住这样的一个法。祂这个常住法本身,祂是没有一个东西捆 | admin 2024-09-19 |
|
当你终于依正智实证了这个心,亲自看到并验证了这个本来清净的心,于是便生起了实相的正慧!这时起,您就不算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子了,而是略微知些道理不会胡乱搞鬼的大孩子了,可是若提到这之后还有佛性一关,若有善根,可以继续进修,实证之后,不仅可在有情身上亲自观察到,还可以在一切无情之上,同样可以看到清净微妙的佛性。这个时候,又会淘汰下去无数的信不具足的佛子! | admin 2024-09-19 |
|
所以,在此世界精进正确的修行,如果不珍惜时光,该有多么的可惜?所以,即便想要横超求生净土之人,还是应该依止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三辈九品所开示,争取上品往生,不要偷懒等死,也不要被一些凡夫大师所误导,只是精进的偷懒,只会念念佛的名号,而不晓得依止佛说,去修学三福净业,去读诵大乘经典,并寻找真善知识,了解经典的真实义,去深解义趣,去劝进行者,而不要 | admin 2024-09-19 |
|
虽然现在佛法之真实禅法,不能互相比兴于大陆,但学人应知,这是业缘所感,不该怨天尤人,尤不应埋怨佛菩萨不灵,一点点这样的念头都不能够生起!因为若非“佛法”面临到存亡危急之秋,“一代时教”到此残破不堪之窘境,如何能因势利导,令此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感召萧导师的无上殊胜愿力,我们哪里有可能,有任何一丁点可能,可以闻悉正法,离开重重迷雾, | admin 2024-09-19 |
|
后来圣玄奘菩萨往生兜率陀天后,由道宣律师的记载可知,有天神观见大师九世以来备修福慧两业,但是误会大师是于舍寿后上生兜率天宫听闻妙理后方入圣位(实则大师是以圣位证量造出《成唯识论》,天神不知而作是解,实是天差地别),又误会大师以善业力故永不再来人间;殊不知大心菩萨早在释迦牟尼佛尊前发愿生生世世护持正法直至法灭,何况大师在过去佛就已经发下如是誓愿!&nbs | admin 2024-09-19 |
|
弟子当时心中即不以为然,因为以自己所亲身领受者,明心之后于现前五蕴六尘境界,即能不需思惟、观行、对境、第二心筹量等,现前住于诸法原来是空,对于过去诸多世出世法中所不能解、跨不过的地方,一时顿明,如眼翳忽明、久病忽愈,终于知真妄迥异,故能辨前行之路,可以不再依止于五蕴十八界,心中常呼畅快,只觉得现前任运受用甚大,并非如张师兄所说“悟后是没有受用的”,当时 | admin 2024-07-01 |
|
”1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九〈十地品〉教示: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即得菩萨不思议解脱、无障碍解脱、净观察解脱、普照明解脱、如来藏解脱、随顺无碍轮解脱、通达三世解脱、法界藏解脱、解脱光明轮解脱、无余境界解脱;此十为首,有无量百千阿僧祇解脱门,皆于此第十地中得。如是乃至无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门、无量百千阿僧祇陀罗尼门、无量百千阿僧祇 | admin 2024-06-15 |
|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八大人觉经》中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在这世间得到的一切终归坏灭,譬如五子登科,但终究会老死。 因此还是要努力修行,地震让我想到地上菩萨,我们将来有一天也要往入地菩萨迈进,导师最近说有的亲教师即将入地,电子报188期会员大会,导师开示提到:【现在我们亲教师们的智慧都很高,有的进了十行位,有的进了十回向位,我还在等着谁入地 | admin 2024-06-15 |
|
《大唐西域记》它记录了七世纪西域到印度总共一百四十二个国家的风土与人情,也记载了大量的印度史料,对于里面所记载国家的地理、方位、距离、文化等等描述精确,令人叹为观止。直至今天有关于印度的考古,仍然必须要以这一本书为蓝本。 玄奘大师在弘福寺夜以继日开展翻译佛法经论的大业,分秒都不浪费。当他译完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时,呈献给太宗,太宗细读后,发现 | admin 2024-06-15 |
|
观乎二乘菩提圣教源于释迦世尊之成佛而始弘扬,而其教义唯能令人得证二乘圣果,从来不曾及于大乘实相般若乃至一切种智;不意部派佛教声闻凡夫僧遗绪之释印顺、众多学术界人士,所说之法悉皆继承自部派佛教六识论之声闻凡夫僧,竟然无知于二乘菩提全部源于大乘佛法,亦无视于二乘菩提是由释迦世尊成佛之后方始传出,竟然反过来指称「大乘非佛说」,否定大乘胜妙无伦之最胜 | admin 2024-05-25 |
|
所以这《大法鼓经》继续宣讲之前,我们先来谈一个观念。在正觉同修会里面学法,我们自始至终都强调定慧等持。诸位看看我们后方那边墙壁上,那两幅张老师的字画:「摄心为戒」、「定慧等持」。这个题目或者说这个意涵今天再提出来谈,是因为我希望大家重新再把这个道理认识清楚,并且要把它忆持不忘。佛法一定是「定慧等持」,单有智慧而没有定力,就像鸟之双翼失掉了一翼,就像 | admin 2024-05-24 |
|
那另外就是有的人是非常护持的,可是他脾气大,或者很主观,他有关于性障方面的事情,还是无法让他上山。另外就是基本上的定力是一定要有的,有的人是上课很用心听,回家以后很努力读书、思惟、观行;观行报告也写得很好,可就是定力不够,毛毛躁躁的,心都定不下来;那我们纵使帮他证悟了,他也不会有开悟的功德受用,亲教师只要批上几个字,说此人定力不好,那就别上山。关于 | 三摩地 2023-12-15 |
|
但诸方大师和学者对如来藏法义的述说皆模糊笼统,首鼠两端,态度暧昧,或把如来藏诠释为意识心的极细而不可知的境界,或独倡缘起性空,否定如来藏,亦令末学无所适从!尤其是慕名购来综述被部分人误誉为一代佛学泰斗的印顺法师佛法理论的《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发现他的观点是七、八二识是从意识中细分析出而安立的,乃名言施设,并无实义,大乘经典为后人所造,如来藏说乃从外 | admin 2023-11-28 |
|
一方面摄心,三归五戒之后又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定慧等持之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 在断除了五根对五尘的贪爱,产生净颠倒的贪爱之后,又断除了三种受,然后终于依于这样子的定慧等持,而在离开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的状态之下,意识自己证知自己的生灭,所谓的真正地断我见,依这个断我见为基础,才能够说是修行的入门。 作者:吴正洁老师 &n | admin 2023-10-11 |
|
德大师笑道:开车挺稳当呢!香港大师观察着一切。富豪哈哈一笑:要超车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误他们。行至镇上,街道更狭窄了,富豪放慢了车速。一名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冲了出来,富豪脚踏刹车堪堪避开。小孩笑嘻嘻的跑过去以后,他并没有踩油门前行,而是看着巷子口,似乎在等着什么。片刻,又有一名小孩冲了出来,追赶着先前那名小孩远去。德大师讶然问:你怎么知道后头还有 | admin 2023-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