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在《楞严经》,世尊开示了五阴的本质其实都只是妄想,说色阴是起于错认色法实有、器世间真实的坚固妄想;受阴起于能知能见的觉知心,都是与四大相织妄成的虚明妄想;想阴起于如来藏自身虽然对六尘不知不觉,但是如来藏的见分----佛性----能了知觉知心的心想,能与觉知心互相融通的融通妄想;行阴存在的根源是基于对于行阴本质无所了知,没有智慧来觉察出生的因由,这种爱着行阴 | admin 2020-02-18 |
|
也就是说,这个第八识对六尘、对诸法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祂没有无明可说,也没有灭除无明的智慧可说,所以当然也不是由祂来修行的;而祂其实正是意识参禅所证悟的目标,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其实正是意识觉知心修证成佛的目标,所以祂是被证悟的目标,而不是修行者。所以修行的主角不是如来藏、也不是意根,但是单靠意识心自己也无法修行,得要有前五识与祂同时同处并行运作,同 | admin 2020-02-18 |
|
如果再以事一心的念佛三昧功夫进而参禅,让心念止于所缘境话头上,并藉由观来寻觅从来离见闻觉知的金刚心如来藏;最后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证得金刚心如来藏,这时生起般若智慧,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是达到理一心的实相念佛三昧,或称为金刚三昧了。一般的外道也有许多三摩地,也就是种种定的说法,但那不是佛法所说的三摩地;在佛法中所说的三摩地或是三昧,大致上可以分成 | admin 2020-02-18 |
|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 | admin 2020-02-18 |
|
又譬如菩萨阿罗汉和俱解脱阿罗汉入了灭尽定,此时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而《阿含经》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意思是说:在灭尽定当中,仍然有不离身的识,所以有根身才不会烂坏。也就是说,在灭尽定当中,仍然有七、八二识存在,这仍然是不离于八识心王啊。以上所说的是佛以及入灭尽定圣者无漏有为法的情形,接 | admin 2020-02-18 |
|
然而这善十一法是不是遍一切性、遍一切时、遍一切识呢?是不是遍行于三界九地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第八阿赖耶识的体性,祂是离见闻觉知,由于离见闻觉知,所以没有五别境心所法,因此就不会与善十一相应。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 | admin 2020-02-18 |
|
也就是说,对于欲界身及欲界心的虚幻不能证解,因此而执着欲界中的色身为常不坏我,或者是执着欲界中的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我;以为这个见闻觉知心可在死后重新去受生,以为未来世的与这一世仍然是同一个见闻觉知心,这就是欲界有情的身见、我见,也是常见外道所主张的常不坏我。总而言之,一切的邪见都是依于这个我见而起惑造业,因而导致无量无边的生死轮回。第二种是边见。边 | admin 2020-02-18 |
|
当你来到了讲堂,听到老师说法起了胜解:“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听懂了!”当你对所听到的佛法的内容,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懂了,这就是起了“胜解”心所有法;可是胜解的是你,阿赖耶识祂不起胜解,因为祂离见闻觉知,连法义都没有听到,如何起胜解?你听到了法义,祂却没有听到;祂没听到,那祂在作什么呢?在睡觉吗?没有!祂没有在睡觉。那祂入定了吗? | admin 2020-02-18 |
|
如果再以事一心的念佛三昧功夫进而参禅,让心念止于所缘境话头上,并藉由观来寻觅从来离见闻觉知的金刚心如来藏;最后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证得金刚心如来藏,这时生起般若智慧,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是达到理一心的实相念佛三昧,或称为金刚三昧了。------《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第012集《广论》所说三摩地的错谬(上)>正雯老师 | admin 2020-02-18 |
|
祖师的这句话,我们把它拿来用在刚刚譬喻的那个镜子上的影像加以说明,大家就能够比较清楚:我们这个生死的是我们的五阴身,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心,这个是有生死的,那么这个有生死、有生灭的五阴,其实它就好像是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镜子上面的影像它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永远不会不生不灭,永远不会恒常的存在。但是前面我们引祖师的那句话说 | admin 2020-02-18 |
|
五阴的色身以及见闻觉知心有生灭、有起落,但是那颗摩尼宝珠祂是不生也不灭的,祂是永远那么样的清净,如金刚一般。那么由这样的认知当中来消除我们对依这个五阴而说有生死、有烦恼的那个苦以及恐惧。所以说学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让自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要让自己有实相的智慧。我们来看《法华经》当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 | admin 2020-02-18 |
|
为什么被熏习的心是第八识如来藏呢?因为第八识心体的自性是无记性的,祂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所以永远不与一切受相应,没有苦乐受,当然不会生起贪厌简择的心行,祂必定是不具有六尘中的了知性,不受苦乐受,所以对一切果报都没有利害关系,不会作决定,不会思量诸法利害而有所决定,从来不作主,没有善恶性可说,才有可能成为被熏习的心及执行业报的心。因为有如此的心性,才 | admin 2020-02-18 |
|
时至今日情况更加严重,从缅甸等地流入中国,所谓的南传原始佛法,甚至告诉大众:必须要证得四禅之后,才能去追求四向四果的完成;这样子胆敢直接违背了世尊于《阿含经》中的开示,于是教授的师父与学习的弟子,就理所当然地不去努力于解脱果的实证,而甘心情愿地将每天的日子浪费在世间法上的见闻觉知之中。在南传大藏经《长部阿含》、《大般涅槃经》当中,世尊说:只要诸比丘 | admin 2020-02-18 |
|
但是我们现在要给大家说的是,现在佛教里面讲到的方法呢,有更进一步、更关键的方法,那就是要来看看我们所执着的那个我,也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能够见闻觉知的那个我,到底祂的实况是如何?因为所有一切的苦苦、坏苦,乃至于我们刚才讲的行苦的本身,它不外乎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在运行,所以我们才能够针对每一个境界,去感受那样子的苦存在。所以,今天我们要解决苦的问题的 | admin 2020-02-18 |
|
佛地的无垢识与一切因地有情的真心如来藏都是本性清净,本身离见闻觉知。在佛门有一些法师、居士们,也包括了假藏传佛教的行者们,都要将所谓的真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说那就是开悟了,已经证得涅槃,然后于死后,以这样的状态入涅槃;也就是说,他们要将生灭不已而能分别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灵知状态,以此来证涅槃、入涅槃,可见他们所证的涅槃,是有分别的 | admin 2020-02-18 |
|
这就好像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完全不了知五尘外境一样,但是其实如来藏大智若愚,具足非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而且妖怪们都知道,只要吃了唐三藏的肉就可以长生不死;这又是将唐三藏来譬喻如来藏的另外一个体性——长生不死、不生不灭。所以《西游记》中人物的角色,和八识心王之功能还蛮匹配的。由此可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位对大乘佛法 | admin 2020-02-18 |
|
所以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实不坏的心而存在,依附于这个真实不坏的心而有时现起,有时间断,这样证知而生起了证知法界体性的智慧,才叫做般若。所以般若的实证,就是亲证万法根源,升起对于法界实相心的境界,而《心经》则是从般若系列的经典,浓缩成《金刚经》,再浓缩成《心经 | admin 2020-02-18 |
|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实证这个法界的实相心,因为祂是一个因果的正理,透过这个正理,你能够现前观察祂,祂是成就中道义!那我们的见闻觉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五阴十八界不是真正能够成就这个中道义,可是我们要透过这个见闻觉知,来去实证这个离见闻觉知而本来具足中道的这个法界实相心,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要能够实证原来本来就是自性清净涅槃,因为证得了 | admin 2020-02-18 |
|
【真如心第八识从来离六尘见闻觉知,所以永远空、无相,所以从来都无所得。……转依真如心以后就不需要再作有求有作的事业了,这就是菩萨所证得的另一种净三昧。所以菩萨兼得两种净三昧。】(《起信论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291。)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大乘法中的这三种三昧:第一个空三昧,这个空三昧就是说,菩萨除了观察蕴处界诸法,空无真实体性之外 | admin 2020-02-18 |
|
你的法界实相心祂是离见闻觉知的,所以说祂一样的收藏,并不会因为你造恶业而不收藏(恶业种子),祂照样收藏你这个恶业的种子,同样众生的如来藏也会记持跟你相关的这一部分该有的因缘,所以未来世相遇的时候,又会有同样的果报现行出来(这是从法界实理体上面来看福德庄严)。我们之前提过,修行不只要有福德,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切三行(身口意)皆以智慧为先导,要以智慧摆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