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佛地的常、乐、我、净中,为什么又叫做我呢?因为,菩萨从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开始,一直到等觉位都一样:第八识都只能够跟五遍行的心所有法相应;因地时的第八识,一定都是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中的见闻觉知相应,所以没有办法与别境五心所法相应,所以不能了别六尘万法。换句话说:此时的第八识如痴如呆,好象白痴一样;好象白痴一样,却又很灵利——善能了知众生心行 | admin 2020-06-08 |
|
关于持守戒律,许多人都非常担忧,我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然而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心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在,而且于一切万法自在;因为我们的本心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祂没有见闻觉知。初闻如此之深的法很难相信,这就是佛法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佛陀亲证了如来藏,将如来藏的所有内涵,都一一亲证,没有一点点遗漏,如来藏祂的体性就是如此。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这善十一法是不是遍一切性、遍一切时、遍一切识呢?是不是遍行于三界九地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第八阿赖耶识的体性,祂是离见闻觉知,由于离见闻觉知,所以没有五别境心所法,因此就不会与善十一相应。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证悟后已经知道说:无余涅盘中其实是没有十八界存在的,只剩下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单独存在。菩萨要这样去度众生入无余涅盘来灭度他们,这个才是在「度众生」的事相上应该了解的真实义;佛说的是这个道理,而不是依文解义。--------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七住菩萨是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空间,七住菩萨所观察的一切事、一切物,都会跟苦、空、无常、无我相应。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 | admin 2020-06-08 |
|
对于我们见闻觉知心和寂照心的虚幻不明白,以为不住在世间的色声香味触里面,只剩下一个清净心在,一念不生,以为这样的境界就是解脱。不明白这个心还是虚幻的,所以称为无色界住地。以上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世尊为我们解释四种住地。《正法眼藏‐护法集》 | admin 2020-06-08 |
|
”殊不知见闻觉知之妄心从来是妄,息灭妄想妄念后依旧是妄心,即使灭却觉知,依然是妄。真心并非灭除妄想妄念的妄心转变而成,真心一向与妄心同时并存;吾人开悟而找到真心时,亦不妨碍妄心之起心动念与觉观知照。故《六祖坛经》云:“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释知讷不明真心与妄心和合之理,不明真心故,便劝人“以灵知为自心 | admin 2020-04-15 |
|
因为心性是要能够有八个识,然后要能够对六尘见闻觉知。如果说很难去跟你辩论它到底有没有见闻觉知,还是回到刚刚讲的,有情还是要归属于五种种性的哪一种。请问:草木植物,到底是归属于声闻种性呢,缘觉种性,还是如来种性,还是不定种性,还是无涅槃种性?可是这五种性的归属,不能随便说说,一定要依据心行来判断;依据说有一种心行呈现出了身口意行,然后来判断它是属于哪 | admin 2020-03-12 |
|
】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此用五阴可以很巧妙贴切地来说明有情之生灭身心的整体;而这个五阴也就是因为这五种我事的关系,而被大多数有情执以为是真实的自我。但我们都要知道,五阴 | admin 2020-02-21 |
|
这个你的自性并没有证自证分的功德,所以这个你无法在眠梦中来反观自己正在睡觉、无法了知自己在眠梦中的存在,也无法了知种种法,因为这个你的了别慧很差,得要靠见闻觉知的六识心起来帮忙,然后和合运作之后才能够了知万法,才能够了知自己确实是继续存在的;那么这样的七个识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面去攀缘,攀缘的结果就会有喜欢、讨厌、执着,以及想要弃舍的种种心行;既然 | admin 2020-02-21 |
|
因为有情是有八个心识,所以他能够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当听闻到佛法正知正见以后能够思惟、分析、比较,原来这个生死之苦确实是这样子。自己能够从现量中来了解解脱是什么意涵,也能够从佛法正知正见中了解。这样子的过程,在这个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过程里面,是因为有情他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自我存在的意识就会知道说,原来是我在生死轮回、我在受苦;那要求解脱。从 | admin 2020-02-21 |
|
因为 佛弟子要知道,有情必定要有心识、要有心性,要有心识、心性,才能够见闻觉知、熏闻、思惟种种的这些心性上的一些行相;花草树木仅有物性,它仅有向阳性、向下生长性,只有这种四大的物性而已。 另外在《佛说罗摩伽经》里面,也这样讲:“草木非寿命,作寿命想,众生非草木,作草木想;于非因果,作因果想......普愿众生,离此诸想。”也就是众生应该要这样来 | admin 2020-02-21 |
|
】以及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1中的开示:【想蕴何相?构了相是想相,谓由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由这两部论的开示可以知道:我们对于境界所了知的内涵是自己所彩画或者构画出来的;因此面对同样的境界,每个人的了知相便会有种种差异,对境界有所了知之后,再来就会想要运用语言文字传达给别人知道。譬如见到一株花,植物学家、花农、花艺师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努力灭除对于五阴自己的执着,灭除对于五阴中一切阴所有的执着,当自己确定完全没有自我及我所执着的贪爱,确实愿意在舍报后断灭,只剩下自己未证知的识离见闻觉知而独存时,才能够确认自己确实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知如真的声闻阿罗汉。如《杂阿含经》卷8言:【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当正观无常。何等法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 | admin 2020-02-21 |
|
前面的色阴就是实际上的物体,后面的受、想、行、识阴就是见闻觉知;不管是身体,或是由这个身体所产生的有情的见闻觉知,身体跟见闻觉知这个都是虚妄无常的。身体最多就是百年,见闻觉知每天每天睡着了以后就不见了,夜夜断灭更是无常,所以这些五阴的无常,是我们现在就可以观察得到的。所以,大家要对于这个五阴的无常不要去执著,不要把它误认为这是常住永恒不灭的法。今天 | admin 2020-02-21 |
|
祖师的这句话,我们把它拿来用在刚刚譬喻的那个镜子上的影像加以说明,大家就能够比较清楚:我们这个生死的是我们的五阴身,也就是我们这个肉体的色身,还有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个心,这个是有生死的,那么这个有生死、有生灭的五阴,其实它就好像是镜子上面的影像一样,镜子上面的影像它起起落落、生生灭灭,永远不会不生不灭,永远不会恒常的存在。但是前面我们引祖师的那句话说 | admin 2020-02-21 |
|
然而,一向以阿含专家形象而众知的一位法师,在他的著作《大乘起信论讲记》中谈到了六界,是这么主张的:【见闻觉知,是识的作用。……此空、地、水、火、风、识──六界,都是虚妄无性的……。】(《大乘起信论讲记》,正闻出版社,页373。)在他另一本著作《佛法概论》中则说:人在最初托胎的时候,有‘有取识’。又说:【识指‘有取 | admin 2020-02-21 |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此用五阴可以很巧妙贴切地来说明有情之生灭身心的整体;而这个五阴也就是因为这五种我事的关系,而被大多数有情执以为是真实 | admin 2020-02-21 |
|
那么能出生的是什么法?能出生的法能够出生这样一个有见闻觉知的法,然后有处处作主的行相,那能出生的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行相?你能够知道以后,才表示你知道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实相;你如果不知道的话,就是在无明中,在无明中的时候,你就不知道生命的真实意义、生命的实相。所以,如果你知道这个意识觉知心是被出生的,那是被什么法出生的?意根处处作主的心也是被出生的 | admin 2020-02-21 |
|
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着。或是受到邪知邪见等外道法,不正教授的影响而取相分别,这都是属于马鸣菩萨前面所曾开示的执相应染的范畴。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是不会有天魔来干扰,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主要会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