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虽然发禅方式各各不同,而见道之后所得境界其实相同;参究入理之过程亦无差别。是故主张禅与净土互补互助,不需分别彼此。兹抄录云栖株宏禅师(即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卷三之部份原文于后,行者可于此一窥全貌:《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令返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 三摩地

2018-07-20

”四、行者不论是参禅入理或念佛入理,见佛性后均应参访真见道人,免将妄觉误作真觉,乃至将定境误作悟境。此微细处,务必留意。否则,他时异日,无常来时,如虫御木,后悔莫及。五、末学乃一无名小卒,教界之人与事、二俱生疏,默默无闻。今欲以籍籍无名之萧平实三个字,来推广此一难信难入之甚深法门,而阐明念佛圆通入门之实义,虽具方便善巧以向行者;犹恐信者不多,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三个见地正受,就是他真实见道的缘故,所以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惟之后,他能够知道接下去修道的路要怎么走。虽然已经知道了所谓的菩提涅槃、真如实性、真如实相等一切的道法都是施设,但是为了究竟解脱和度众生的缘故,修学三界之中的一切禅定、三昧、神通、福德,而不因此起烦恼。第四个见地正受,就是他离开了一切的相;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和寿者相,也没有男 admin

2018-07-20

此外,见道之人因已有道共戒,故以三聚净戒尽未来际受菩萨戒即可。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个菩萨想要在中能够见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赖师长的教导和摄受,不仅是悟前如此,悟后的进修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对师长的态度,都能够虔诚恭敬,那么对师长的教诲,自然也能够信受奉行,能够如法修学。假使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相反地,如果我们对师长不能恭敬奉侍,那么学法就没办法得力。有些人则是因为信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净土中人常常这样讲说: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念佛能够让修学的人得到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经由不断的思惟系念佛的 三摩地

2018-07-20

要寻觅善知识,请善知识教导我们什么呢?教导参禅的正知见,教导我们第一义的知见,教导我们断我见的方法,教导我们怎么样修集见道的福德资粮,教导我们要怎么样发起菩萨的种性。因为这个如来藏、这个法身,是菩萨的根本,如果你不发起菩萨种性,即使你证悟了以后,也很快会退转,所以你要请善知识教导你这一些证悟法身的因缘。找到了善知识然后慢慢修学,具足这一些证悟法身的 三摩地

2018-07-20

同修会的亲教师说明白因果的佛不故意造恶业,但因为未明心见道,意识心尚未转依清净法性,性障未除,仍会因为烦恼习气的现行而造恶,请师兄忏悔即放下,不要落入掉悔盖当中。今日师兄能遇到,当依大善知识平实居士所阐述无相念佛(详见法门修学,可忆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言:若贪欲心和瞋恚心重者,常恭敬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蒙菩萨摄受除此二不善法。况以无相念 三摩地

2018-07-20

在布施方面,由于所施的对象不同,福德会有很大的差异;若施予畜生,来世得百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俗人或佛法中破戒而不谤者,来世尚可得千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持戒者,来世得十万倍回报福德;施与佛教中初果人及上位者,皆得无量回报福德;是故施予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或其所属的僧团,可得无量报。受五戒、菩萨戒则是属于持戒的范围。无相拜佛既有礼佛的功德,本身又是精进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开始,就要以财布施含摄法布施(把财物用在护持第一义正法上面);含摄法布施以后,因为法布施本身是在弘扬了义,能够于了义中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同时也利益自己的法身慧命,那么这样的福德就与了义相关联!这个福德与了义相关联,自然能够成就菩萨在七住位见道的福德。因为所要亲证的内 三摩地

2018-07-20

悟了只是见道——资粮位、加行位之后的见道位。资粮位之后有个加行位,加行位之后是见道位,见道位包括通达位,通达位之后就要进入修道位,还是须要佛加持。那么,即使修入初地,还是要佛加持;初地菩萨进入大乘照明三昧,十方诸佛为现一切身而言说,也是佛加持。修到七地断尽一念无明,他准备要取涅槃,但是十方诸佛不怀好意的来了,说你不要取涅槃呀,我给你一个三 三摩地

2018-07-20

」然后示现学习各种世间学问,娶妻生子,见人间有生、老、病、死,而于二月初八降魔,明星出时,见道成佛。二月初八日转,说法四十九年,于二月初八明星出时入涅盘---等(菩萨处胎经卷七),称为八相成道,以八相成道在人间示现,而后入灭,这是应身佛。因为世间众生得道因缘成熟了,所以在世间示现。一般人持名念佛感应所见的是化身佛。感应所见的化身佛,通常是八尺或一丈六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对于 三摩地

2018-07-20

一切都是世间人自己遮障自己,把外五尘之色声香味触执为真有,贪求色声香味触所带来的乐受,而畏惧苦受,并以不苦不乐受来逃避,真的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那时刚好在帮忙校对电子报的禅三心得报告(正才师兄版),发现师兄的见道报告说得好白喔!我了解○○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又不敢去猜真正的文字,怕会解悟。孙老师上课时曾提到 三摩地

2018-07-20

什么叫作道共戒?就是因为经由见道证道而能够持守这个戒。那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够转依所亲证的自性弥陀----清净无为的体性,转依了清净无为的自性弥陀,那么认知到说自己的五阴身,自己一切的我所无非都是虚妄,那么当然就能够消除贪瞋痴的心,当然就不会去造作身口意的这些恶业。那么以上说的就是,依着修学念佛法门而能够成就的这个戒学。另外还有定学,前面有讲过说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印光大师亦再三开示此土见道修道极为困难,鼓吹念佛求生极乐,末学如今深感的其言真实,无有丝毫怀疑。窃惟末法之世,佛子既无禅定功夫,不能伏惑;复因障重疑深,即使见道真实,唯有见地,难断思惑,少诸解脱功德受用。复思明心极难,见性又复倍难。此土众生至末法时,聪明无智、见慢深重、寡信多疑者甚多,「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谛」之如来藏,若为明示,即生诽谤。为 三摩地

2018-07-20

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功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功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功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 三摩地

2018-07-20

虽然发禅方式各各不同,而见道之后所得境界其实相同;参究入理之过程亦无差别。是故主张禅与净土互补互助,不需分别彼此。兹抄录云栖株宏禅师(即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卷三之部份原文于后,行者可于此一窥全貌:《体究者,闻佛名号,不惟忆念;即令返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 三摩地

2018-07-20

第四十一愿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皆知见道场树。[按]此段乃一经之要旨,重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上。生非易事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按]前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故信为入门之要务。人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无善根、无福德、无因缘矣。如此甘露法门,乃竟于我无分,岂不痛惜?余每诵经至此,不觉毛骨悚 三摩地

2018-07-20

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是宗教之相需而不相悖,相合而不相离也。至于南岳天台,其究竟指归,大略皆同。故传灯指月二录,皆列二师于应化圣贤科中。而高僧传不列于,而列于习禅。是古之具眼知识,以宗教为一贯矣。及至曹溪以后,禅道大行。不立文字之文字,广播寰区。解路日开,悟门将塞。故南岳青原诸祖,皆用机语接人。使佛祖现成语言,无从酬其所问。非真了当,莫测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