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也就是有了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可以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以及修道位的道种智,乃至未来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都是因为亲证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的入道见道就是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成佛也是依止着阿赖耶识。世尊所说的佛法,从解脱道到佛菩提道,由头至尾就是以真如如来藏来贯穿整个三乘佛法。二乘解脱道所入的涅槃就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灭尽妄心七转识,而只剩下如来藏独存的境界;说是境界,实在是无所境界,这就是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只是断尽了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至于无始无明上烦恼的部分,则是不证也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或诸菩萨皆名胜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非诸转识有如是义。-----------------------------------------------------------No.681大乘密严经(卷2)T16,p0737c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宝岛近年来多有法师、居士,因为大乘禅之见道极为困难,所以退而求其次,改学南传小乘佛法之内观禅,然而如法者少,不如法者多。所谓不如法的意思是说,修学者多半落入定境之中,追求定境之有境界法,将定境之修证误认为即是内观禅之修行;因此教人时时保持警觉清醒,不能昏沉睡眠,要让这种觉醒性不能中断,以为这觉醒性就是不坏的涅槃本际;而事实上,都是堕入了我见之中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佛菩提道的宗通,就是大乘见道,也就是明心见性。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识本体,是菩萨参禅的时候,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了第八识。菩萨可以现前观察祂的运作,因而发起了般若智慧,并且可以现前观察祂所出生的蕴处界虚妄。眼见佛性是菩萨用一念慧相应,找到第八识的作用,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 三摩地

2018-07-21

能善分别十二部经:阴、界、入等,因果字义,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恶、无记及四颠倒,见道、修道,能善分别如是等事是名智慧。善男子!有智之人求于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常亲近佛及佛。世无佛法,乐在外道出家修学,虽处邪道,乐求正要,常修慈悲喜舍之心及五通道。得五通已,观不净想及无常想。能说有为多诸过罪。为正语故,教诸众生令学声论。能令众生 三摩地

2018-07-21

四恶比丘多教人众以邪见道,于佛法中不相恭敬,相违逆故以灭佛法。“舍利弗,若有人知普事比丘所说空法信受不逆,我知此人曾于先世供养五千佛,有六十八亿那由他人已入涅槃。何以故?舍利弗,此人于过去世诸佛所种诸善根,修习无所得空法应入涅槃。舍利弗,是苦岸比丘、一切有比丘、将去比丘、跋难陀比丘,皆计有所得,说有我、人、众生、寿命,徒众炽盛。是四恶人多令在 三摩地

2018-07-21

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得见道。菩萨得彼见道智已。名定聚菩萨。生在佛家受用初地利益欢喜。是菩萨先已修行奢摩他毗婆舍那道。于此始得事究竟观。是菩萨复于上上地中修行。念彼二种观故离诸微细相。弥勒。譬如有人巧以细楔出彼粗楔。弥勒。菩萨修行亦复如是。观内心相离彼一切诸染相分。离染相分已。离取一切诸善法相。离取一切诸善法相已。离一切相。如是次第上上地中。念相似法内心 三摩地

2018-07-21

名为见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萨正性离生。生如来家证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胜德。彼于先时由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已得二种所缘。谓有分别影像所缘及无分别影像所缘。彼于今时得见道故。更证得事边际所缘。复于后后一切地中进修修道。即于如是三种所缘作意思惟。譬如有人以其细楔出于粗楔。如是菩萨依此以楔出楔方便遣内相故。一切随顺杂染分相皆悉除遣。相除遣故粗重亦遣。永害一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醉人欲涉远路蒙[耳*龙]见道。十住菩萨于如来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渴人行于圹野。是人渴逼遍行求水见有丛树。树有白鹤是人迷闷不能分别是树是水。谛观不已乃见白鹤及以丛树。善男子。十住菩萨于如来性知见少分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乃至无量百千由旬。远望大舶楼橹堂阁。即作是念。彼是楼橹。为是虚空。久视乃生必定之心知是楼橹。十住菩萨于自 三摩地

2018-07-21

即于佛前而说偈言瞿昙大圣德 愿起演妙法不应如小儿 病者卧床席调御天人师 倚卧双树间下愚凡夫见 当言必涅槃不知方等典 甚深佛所行不见微密藏 犹盲不见道惟有诸菩萨 文殊师利等能解是甚深 譬如善射者三世诸世尊 大悲为根本如是大慈悲 今为何所在若无大悲者 是则不名佛佛若必涅槃 是则不名常惟愿无上尊 哀受我 三摩地

2018-07-21

复次,如彼所言:【【但《成唯识论》中却明示初地菩萨方才「见道」,而斯六、七二识方才「转识成智」,与萧老师建立实有极大出入!】】然而成论所说六七二识之转识成智者,其实始从「前真见道」之时,已经开始转生,已经开始出现,非不现行运转也!但却要待通达位之初地入地心中,方才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未到通达位时,皆犹尚未满足下品二智,是故论说「前真见道位得根本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当你依真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深入观行,且越观越深之时,即谓行深般若蜜多,现前观察五蕴的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观到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因此如实体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净体性,并且 三摩地

2018-07-21

证如来藏才是真正的见道,如果你不是证如来藏,然后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用心,那你就是不是走在正道,而是走在邪道上面;因为你永远都没办法成佛,你永远都不可能见到法身,所以不可能见到法身,你一直走,当然就是走邪道。所以说,如果你在色声香味触法上面用心,那你就永远不能见如来了。所以,我们前面所举的这些《金刚经》的来看,其实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而说。-----《三乘 三摩地

2018-07-21

证得大乘第一种涅槃之前,必须有大乘见道前的加行,因为大乘涅槃与二乘涅槃的实证,虽在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的内涵大约相同,但大乘涅槃的地后实证者,除了二乘涅槃之所证,另有般若相应之法,即是进入第七住位之前先证真如,则应该先作加行才能实证。《成唯识论》中有颂说:【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4意思是说:还没有证得唯识真如法性的人, 三摩地

2018-07-21

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边——过去识种、现行识种、未来识种皆无边际,欲求神通及诸境界者,皆随时可得,此名识无边处定;若未见道,便以此修证而为圣境,自谓圣人,便堕轮回,入三恶道。佛子以有正见,安住久之,发觉心缘诸界种子,心必散乱,定力必减;又复了知此心住此定中,乃相对于空无边处之向外而向内安住 三摩地

2018-07-21

除非你能依着二乘见道之理,确实而如理作意的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后,不是误会式的断除我见与三缚结,进而断除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或是依着大乘见道后之真心体性而如理作意,故而发起意识的妙观察智,由这个万法根本的实证与现观,才能真正逐步的对治意根末那的劣行,而此时也只是下品妙观察智的少分,以后要走的路还很远呢!第三节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复杂的制约行为,有着缜密的 三摩地

2018-07-21

又《成唯识论》说:“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初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后十地中执未断故,有漏等位或有间断;法云地后,与净第八相依相续,尽未来际。”《摄大乘论释》(圣玄奘译):“转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已证得,于修道位转复清净,由此安住无住涅槃。”由论知初地前之见道位时,意根即与平等性智相应;然意根因地初见道位之平等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摩诃萨意生身:简称意生身,此谓菩萨于见道前已曾修得禅定无漏相应,不成无漏妙定,故唯有神足通,不能成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然于见道后,其禅定渐渐转为无漏妙定,功德增上,令其产生菩萨摩诃萨意生身,能至兜率天亲从弥勒菩萨受法。有神通之俱解脱阿罗汉唯有神足通,不得意生身。见道之菩萨摩诃萨或得不得,悉非一定;若未证得禅定,或有禅定而不修神通者,皆不得此意生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