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还有定戒,是见道以后获得根本四禅,以及四种未到禅,都是定戒。为什么会有四种未到禅?因为初襌前有未到地定,二禅、三禅、四禅前也都有未到地定,这四种未到禅地的定境都是未到禅。可是证得四种未到地定及四种禅定(从初禅到四禅),为什么称为根本四禅?为什么不是外道四禅?因为见道后证得的初禅到第四禅都与见道的见地相应,有见地相应才能称为根本禅,若没有见地相应,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福德资粮不够,见道就不可能,修道就更不可能;修道的福德不足,就无法往上进修,福德不足也无法成佛。所以身为大乘别教或圆教、通教的菩萨都一样,虽然大乘通教只修解脱道,但也有菩萨行者,只是在遇到别教成佛之法以前继续教导众生修证解脱道而已,将来一样要在遇到别教、圆教法门时回心专修菩萨六度,也一样要教导众生修集/\度万行。所以在教授菩萨道时,若不能教导徒众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趋淡薄,修行障碍较浅,复以精进修行资粮具足,则见道之日不远矣!〖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可以演说很多法而使人改变邪见乃至见道,福德不是更大吗?所以如果有能力,发愿在同修会中当亲教师,尽形寿做法布施,是最好的盘算。当然要先称量自己的格调合不合?份量够不够?假使都可以,发这个愿是最好的。但是都得要从义工开始做起,犹如想当总经理,得要从工友或职员开始,循序磨练上来。佛说寿命、色力、安乐、辩才都是布施的余果,正果就是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由平实导师之开示即可知布施为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也是菩萨行佛菩提道的第一步,亦为吾人欲求解脱痛苦、烦恼、无明,及求悟明心、见性、见道、修道所需资粮之重要内涵。是以《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卷一:佛言:「我经中以施行为本,施行善者最为大种。其天下尊贵者,皆施行善得耳,不以种得也。」承上可知,布施可分为三:财施、无畏施及法施。布施就其积极面而言,以己之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1、为什么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福德资粮不够,见道就不可能,修道就更不可能;修道的福德不足,就无法往上进修,福德不足也无法成佛。所以身为大乘别教或圆教、通教的菩萨都一样,虽然大乘通教只修解脱道,但也有菩萨行者,只是在遇到别教成佛之法以前继续教导众生修证解脱道而已,将来一样要在遇到别教、圆教法门时回心专修菩萨六度,也一样要教导众生修集六度万行。所以在教授菩萨道时,若不能教导徒众们勤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受施者都还没有见道,只是持戒不犯就能得十万倍的回报。如果是布施给外道离欲者,可得百万倍的果报。这个离欲者是指证得初禅的外道。因为他比持戒不犯的佛门凡夫修证层次更高,已证得初禅离生喜乐定,从此远离欲界生,有功德在身,所以布施以后在来世得百万报。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就是说四加行完成,但还没有证初果:他已经观行到最后阶段,可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认定自己的观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例如说:说自己证得了初果、二果,乃至于说自己已经有明心见道、破牢关。......在口业当中还有一种情形是绮语。绮语是什么样意思呢?绮语,它这个绮字,本来就是一个丝绸品,上面有非常美丽的花纹。所以引发出来,凡是一切邪僻不正的,或者会涉及男女私情的、会增长世间贪爱的这样的一个话语,都叫作绮语。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对于绮语有作了十种的分类:非时语、非实语、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如道共戒:三乘以见道修道故,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自然不犯佛戒,不取佛戒。是名三种非取相戒。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须未来世中受彼性罪果报。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何是金刚三昧?从事于如来藏的修证,证得而不退转时就是证得金刚三昧;这是最浅的金刚三昧,金刚三昧是在实相上说的;从如来藏的转依而往上进修,修证“相见道”位的种种别相智慧,也是金刚三昧;再往上进修,修一切种智,也是金刚三昧。金刚三昧的范围很广,但金刚三昧都是在实相上修的。从实相上面修,还得要在虚相上面修;什么叫虚相?就是修电光三昧。也有人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戒在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 | 三摩地 2018-07-22 |
|
前面已经讲,菩萨戒是修行的根本,是菩萨修行的根本,那么没有说不持清净戒就能够证得见道与修道的功德。见道就是证佛菩提,那么在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要受戒才能证果;那么佛菩提道同样的一定要受菩萨戒,才能证得佛菩提。因此,菩萨想要从初发心的菩萨变成证得菩提的真正的菩萨,他就一定要受菩萨戒。这是对于初发心的菩萨为什么要受菩萨戒的四个理由 | 三摩地 2018-07-22 |
|
——《出曜经卷四》★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四十二章经》★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四十二章经》★断欲无求,当得宿命。——《四十二章经》★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四十二章经》★淫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刃割截身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如果依大乘法来说,在明心之时找到实相心如来藏,无形无相而能生诸功德,此时现观这个实相心,完全没有任何世间相存在,又如何会有男相女相之差别呢?一般来说,在世间法中,女众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自古以来都说男主外、女主 | 三摩地 2018-07-22 |
|
问:可否简单介绍如何不犯菩萨十重戒?比如我家里有一瓶红酒是购物时赠送的,我当时想:「我虽然不喝,但等我父亲来时可以给他喝」,是否已经犯了菩萨戒?现在该怎么处理这瓶红酒呢?介绍别人喝药酒是不是也犯戒?说四众过,只要与第三者讲别人的不好、过失或缺点,是否就是犯戒?那么该怎么讲话才不犯呢?如果有法师并没有见道,讲法肯定有不圆满之处,我如果对其他人说:「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意思是说:虽然三人以上才能成为僧众,但无佛之世的无师独觉的辟支佛,以及有佛法之世,而在佛法上证得圣果的声闻道中见道以上的圣者,还有菩萨道中见道以上的贤圣,这一类修行人纵使单独一人,也可称为僧。在小乘的声闻僧一定要在声闻法中出家,而且一定要四人成众才叫作和合僧;因为他们所修所证以五阴为所依,以五阴这个人的主体来计数是否成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6)意思是说:“虽然三人以上才能成为僧众,但无佛之世的无师独觉的辟支佛,以及有佛法之世,而在佛法上证得圣果的声闻道中见道以上的圣者,还有菩萨道中见道以上的贤圣,这一类修行人纵使单独一人,也可称为僧。”在小乘的声闻僧一定要在声闻法中出家,而且一定要四人成众才叫作和合僧;因为他们所修所证以五阴为所依,以五阴这个人的主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僧者有出家在家之分,不局限于人类,若诸天龙金翅鸟等能得大乘见道,悉得名为菩萨僧。《华严经》中善财大士五十三参所述之国王、鬼神、比丘、、婆罗门等,悉是菩萨僧;是故菩萨僧不限人间之出家二众,譬如文殊师利、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大菩萨,悉现天人庄严相。依声闻戒出家共住,修声闻法之僧众,名为声闻僧团;不因其于大乘法中出家修行而名菩萨。若以声闻戒及菩萨戒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之三乘比丘比丘尼,尚未见道者,具名凡夫僧。胜义僧则谓一切于大乘法中见道不退之人,不论其身为出家相抑在家相,亦不论其身为人身、天身、傍生身,俱名胜义僧。胜义僧又得名为菩萨僧,依菩萨藏法而见道故。若人受三坛大戒已,不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而以声闻比丘比丘尼戒为主要受持,是人名为声闻僧,不名菩萨僧。若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声闻戒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