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是 三摩地

2018-07-23

诸见当中最主要的就是恶见,恶见又叫作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邪见合起来就叫作恶见,属于见惑所断的恶见,是见道后就可以断除的。就像我们前面所说,断了三缚结就是初果人,但是恶见当中深细的部分,也就是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从这个烦恼当中会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的见解与私心;这些见解都要消除,要透过整理和思惟才能够达成。我们要知道烦恼主要是由意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人,他没有菩萨的种性,他即使进入了菩萨的僧团,菩萨的僧团里面是可以包容这样的声闻人;可是这样的声闻人,他要实证菩萨的初果,要能够进入七住位明心见道,那是非常的困难的。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僧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的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的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僧团的种种的规定?所以说,一定是具有 三摩地

2018-07-23

明心见道后才知道不是大事已办,而是真实认知这时才是修行的开始。换言之,想要成就二乘解脱果,烦恼障一定要断,成就阿罗汉及辟支佛;想要成为菩萨一定要断所知障,才能成就度众的善巧方便的,以及种种相好庄严的佛果。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烦恼障?我们先了解什么是障,障就是障碍、遮障,阻挡在前使我们无法前进,在认识前方在前进的时候,会受到局限无法自在。佛法中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人所断之异生性,不同于大乘人所断之异生性;二乘法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性质窄狭,所以只要断除我见就可以除掉解脱道所摄的异生性了,从此以后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的内容与行门,也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中已经实证的一切圣者,更不会诽谤确实已亲证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由此缘故,以后永不入三恶道中受苦,名为解脱道中已修除异生性的初果人。最懈怠的初果人,极尽七有天上人 三摩地

2018-07-23

除非你能依着二乘见道之理,确实而如理作意的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后,不是误会式的断除我见与三缚结,进而断除五下分结与五上分结;或是依着大乘见道后之真心体性而如理作意,故而发起意识的妙观察智,由这个万法根本的实证与现观,才能真正逐步的对治意根末那的劣行,而此时也只是下品妙观察智的少分,以后要走的路还很远呢!第三节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复杂的制约行为,有着缜密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个契证阿赖耶识而迈入相见道位且深入观行的人,一定能如理作意、如实了知:如来藏之性用,在众生因地时之阿赖耶识位已是深不可测,何况如来藏于佛地时之无垢识位,更是难思难量。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如上一言难以尽举之问题,现代科学亦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属于无始无明,是第一种无明,这是大乘菩萨见道时必定会打破的。可是众生轮回生死,并不是因为无始无明,直接的原因是一念无明;因为无始无明不会遮障佛出离生死,阿罗汉们都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照样可以出离三界分段生死,所以无始无明并不障碍证得无余涅槃,但是会障碍证得大乘涅槃,也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众生轮回生死的主要根源是一念无明,为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见道后之次第进修,说四圣谛在身口意上的行门是八正道,名为苦灭之道圣谛,简称道圣谛。若是尚未断我见、尚未见道而修习八正道,则不属于修道位的道圣谛,只是资粮位所修习的道圣谛,只能助益于未来的见道因缘,仍非修道位的道圣谛。正见:能抉择正确的道理、普遍在所有境界上作抉择、又再一次重复的观察而作抉择,抉择了正确的解脱之法而且观察这个解脱之法、并且广大的遍观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欲行禅,必须要先见道,如果没有见道、见地,性障不除,就会被贪欲所转。菩萨之所以能够在欲行禅,就是因为他已经见道,已经亲见真谛。即使在一切的五欲之中,仍然清楚照见真如佛性的空与运作。所以履行义务之时行淫欲,义务履行完了再也不去思念、憧憬、不去回忆,能够深入的观照到欲的过患。在悟后起修的过程里面,菩萨终究有一天会亲自照见五欲,包括淫欲在内,根本就 三摩地

2018-07-23

如此次第的渐渐具足以后,初果见道迹、断三缚结的功德才能成就;更有菩萨种性者,复能亲证法界的实相心,就是明心证真,成为入内门修行的菩萨了。所以阅读书籍、读诵大乘经典,都是在修行过程中必要的功课之一,且大多属多闻熏习的部分,接下来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善加思惟其中的法义,所以如理思量也是很重要的;若单是读诵经典或者看书,却无法如理思量而胜解其义,也就无法更进 三摩地

2018-07-23

又当今颇有众多佛,犹具或轻或重之情执,一意维护其所皈依之师,不愿正视其师错悟之事实,大量金钱供养,护持其师之大道场,谓为「必获大功德」,误以其道场大,其师必有「修证」、有「道行」,殊不知其师仍为三乘俱未见道之凡夫,我见犹未断,知见严重偏邪,仅以其各种表相,便自以为皈依「名师」即是「明师」,却不辨其师于知见极为欠缺,在般若慧上,焉能有所修证?凡此情执 三摩地

2018-07-23

我说:对啊!明心、见性只是见道而已啊!最后才欢喜接受。第二次法难时,我们写了《平实书笺》;这次已是第三次了,我写了《八九识并存的过失》,把古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六、七、八、九、十识的诤议,明确的界定了:最多只有八个识,也不能少于八识。以后谁都别再讲第九识、第十识,我以一天两夜时间写出那篇《八九识并存的过失》,当代大师应该没有人会写这么快。我又以三个半月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欲行禅,必须要先见道,如果没有见道、见地,性障不除,就会被贪欲所转。菩萨之所以能够在欲行禅,就是因为他已经见道,已经亲见真谛。即使在一切的五欲之中,仍然清楚照见真如佛性的空与运作。所以履行义务之时行淫欲,义务履行完了再也不去思念、憧憬、不去回忆,能够深入的观照到欲的过患。在悟后起修的过程里面,菩萨终究有一天会亲自照见五欲,包括淫欲在内,根本就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当出家人其实也不容易;当人家跟你礼拜、赞叹、供养,然后一定会随喜与劝请说法,这时候就糟啦!不得不上座说法了!可是上了法座以后要怎么说法呢?所以,出家以后得要赶快做什么事呢?得要赶快寻求见道。出家所为何事?尤其是在大乘法中出家的人,目的就是要亲证佛菩提嘛!就是要证解脱果嘛!这两者都有修证时,当人家随喜劝请,我们就有信心上座说法,这就是出家人所应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有的话,也会在一两分钟后,最多一二十分钟以后,还是会打消了那个报复的念头,这是初见道的人。悟后起修已经有一段时间的人,绝对不会有一念的报复的心态,因为有禅悦的缘故,因为有道共戒的缘故,因为知道这一些跟真如完全不相干的缘故,因为知道这一些都是人生的一场大梦里面的小事一桩的缘故。有情众生难免会有一些贪瞋痴的不好行为,但是我们要知道:众生原本就是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那时,阿罗汉又以天眼观察,看见他生于地狱中,受大苦报,即叹气说:唉!真是悲哀,你的处境,连佛力都难搭救,何况是我呢?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即使穷研佛理,而不如法修持,不仅不能得见道迹,解脱生死,更会因理论坚强,我慢心生起,而有堕诸恶趣的危机呢!《楞严经》中佛也曾呵责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所以修行应该如广钦老和尚所开示的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凡夫人,前念不 三摩地

2018-07-23

  假使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而犯杀戒,如此失去优婆塞戒以后,尚且得不到暖法的证量,更不要说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位的证得了!暖法是四加行中的第一个果证,四加行中说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是从断我见的四加行来说的,不同于大乘法见道的四加行。暖就好像钻木取火时,钻木的尖头还没有生烟之前,木头已经有一点温度了,摸起来似乎有一点会烫手,就是暖。钻木取火有四个阶段的 admin

2018-07-23

这就有很多的差别了,譬如说,刚明心见道,虽然阿罗汉不懂实相,但是他们在解脱道上的证量终究比我们超过很多,去和他们亲近亲近又有何妨呢?双方都可以获得利益;他们可以从我们这边得到佛菩提道的知见,我们也可以帮他们回心大乘;而我们应证的无余涅槃、有余涅槃还没有亲证,可以和他们亲近而增长自己的涅槃解脱道上的知见。而如果是地上的菩萨来亲近声闻、缘觉,那是结交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