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参禅人应有所拣择、对于求明心见性有益之善知识说法,应摄取听受,对于求明心见性用不着者,譬如为人悉檀、对治悉檀、世界悉檀等,应作选择性的听取。其次是闻时记忆,闻后思惟。所谓闻是指听闻、阅读及课诵。听闻是直接听善知识说法。阅读是自己阅读经典或善知识之著作。课诵是直接以经典一直唱诵,作每日之固定功课。在闻法时,应用心记录忆念,然后在静中思惟、在四威仪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关注无始无明的过程就是我们思维:为何我们贪爱色身?为何我们会有烦恼?为何我们会有贪嗔痴?为何我们会有私心?为何我们会感到无力对治刹那不断生起的妄念?为何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为何我们还没有成佛?。。。等等很多问题,在思维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显然,就是伏除一念无明的过程,这就是佛菩提道的尊贵所在--世出世间法同时进步,持续的在转烦恼为菩提。由于一时 三摩地

2018-07-23

不但如此,从大乘法来讲,说开悟明心了、眼见佛性了,也是因为这个五阴而开悟明心或见性。如果五阴、十八界都灭掉了,只剩下如来藏,这时就没有断我见与未断我见的差别了,也没有断我执、未断我执,或开悟、未开悟的问题了,所以断我见与断我执以及开悟明心,都是五阴身心的事情。如果阿罗汉把五阴身心灭了,他就不是阿罗汉了;如果开悟的菩萨把五阴身心灭了,他也已不是开悟的 三摩地

2018-07-23

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盘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有些人明心后,对于见性好像不太努力,心里总是想:“我能明心就够幸运了啦,见性这一关比起明心来,可不是加倍难,而是十倍难。”因此就不精进了。所以我们得要先针对一些干部们,以及未来在弘法上能做事的同修们,先把他们找来注射强心针,让他们生起信心,为他们寻找见性的因缘;然后再来找一般的学员,在各梯次的禅三之中慢慢来找。因为这个见性确实很难,大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说法不可以像我以前刚出道时那样;我以前都不观当时的场合,只要有人间我佛法,我就告诉他真的可以明心,佛性真的可以用肉眼看见;又老婆心切的为人们说明:怎么明心,怎么见性。但是有的人根器确实不适合啊!我跟他们讲的那些妙法,完全没有作用啊!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所以后来我如果出门在外,在素食自助餐店里用餐,我都只顾埋头吃饭、忆佛,旁边人家讲禅、讲道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其实明心时还不算具足,见性了也还不算具足,还得要十行位满心以后才算是具足菩萨性。所以十行位满心之前都还有可能上心作中、中心作下啊!从这里就知道佛菩提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法,因此假使有人明心之后退转到声闻法中只求解脱,不愿再来人间利乐众生,那也是正常的,一点儿都不奇怪!外面的人不知道,就说:哎呀!明心了还会退转?那一定不是。谁说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着宿世大乘法修学的福德,或者慢心不重,没有僧衣崇拜、世间学术、学位崇拜的情结,能够对于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明心见性的第一义谛正知见,深信不疑而能用心学习,那么不但是能够有禅定的这一分的定力,更能够藉由这分定力而明心见道。也因此当你能够有正知见的引导,你在这条路上就不会耗费时间,所以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如何觅得真善知识来教导,那就变成一件相当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以修定的方法想要求证禅宗的明心见性开悟,等于缘木求鱼。我们现见很多学习默照禅的人,就是误会了这个,把默照禅当作是修定的方法,而最后回到离念灵知,误会一场。所以说禅宗不是禅定。但是古今很多大师,乃至到现在,统统都是误会,以为禅宗就是禅定,每天盘腿就在那打坐,而不知道禅法,不知道如何去参禅。所以说禅宗跟禅定两者差异甚大,是不可混滥。如果把禅宗的实证 三摩地

2018-07-23

等到明心见性之后,要修福业可以继续修福。还没有明心,还没有见性之前应当把一切福报修集的事业暂时放下来。所以有缘的人要精进的修禅,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应当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多多修集福德资粮;修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修学参禅的功夫,看看有没有障碍。如果还有障碍,就得放下参禅法门,继续去修各种福业,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并且要每天把所修福德功德回向怨亲债主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来说明心的人,或者是见性的人,如果所悟是真实的话,基本上都会有觉明现前的现象出现,但是这当中是以见性的人比较明显。菩萨们如果在无相念佛的阶段功夫做得很好、很纯熟,那么他的悟境就不会退失掉,常常可以安住在真心的空境里面,所以身心非常的明净,可以得到禅悦之乐,这样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渐渐转变为安详、宁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呢?那是因为明 三摩地

2018-07-23

一者,无明的消除是透过明心见性后,于历缘对境中将自己的烦恼现行、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随眠消除,不是透过脉、气、明点来消除。二者,神通的获得是要靠性障的消除而发起禅定,然后加修神通才能获得,不是靠练拙火才能获得。三者,这些坦特罗佛教所有的法义都离不开男女双身邪淫法,离不开两合的观念,因此坦特罗佛教的无上瑜伽就是不断与女信徒;也难怪坦特罗佛教主张在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这种微细乐,从此配合明心见性的功德,就渐渐的开始可以远离淫欲的乐。如果我们能深修初禅,接下去会经历虚空粉碎及大地落沉的境界,这个是有觉有观三昧,不离初禅的境界,还不是开悟。如果曾经修过观禅成功的人,或者已经有五神通的人,当他进入较深的初禅境界时,会产生光音无限的觉受,这也是初禅定境,不是悟。如果继续精进而舍离乐触的话,接下来胸腔的乐触消失了,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明心见性以后,转依了如来藏的殊胜功德,性障渐除,智慧迅速提高,就不容易为世间五欲所诱惑,到了一定程度,就应该加修四禅八定和各种神通三昧了。这个时候,一般是在二地满心,进修三地的时候。在此之前,修定过程中,不应希求神通,并要坚决拒绝各种神通。禅定修行,并非佛门才有,外道也修禅定。古印度的婆罗门、梵志、事火外道等等,中国的道家、医家、阴阳家等等,大 三摩地

2018-07-23

以禅宗为例,在明心见性之前,主要以看话头或其他方法修动中定力;明心见性之后,可以动中定和静中定兼修,增强定力;在需要修四禅八定时候,就应该转入坐中修静中定了。(原标题:动中定与静中定)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佛法三藏教、通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明心见性后得到大乘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但是在别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修得初禅还只是在二住位而已。我们前面说过明心是进入第七住——位不退。但是有的时候修行上会有退失。譬如说今天事情多,心有点烦燥,不打坐啦,不看经啦,休闲一下,看看电视,贪求五欲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佛法三藏教、通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明心见性后得到大乘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但是在别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修得初禅还只是在二住位而已。我们前面说过明心是进入第七住——位不退。但是有的时候修行上会有退失。譬如说今天事情多,心有点烦燥,不打坐啦,不看经啦,休闲一下,看看电视,贪求五欲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禅宗修行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所谓明心,是在我们虚妄生灭的五蕴身中找到本来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真心如来藏;所谓见性,是亲眼见到真如佛性在世间万法上的显现。想要悟明真心和眼见佛性,必须要经过参禅的过程,而参禅,除了具备禅法的基本知见和成为一个菩萨所应有的福德资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应具备必要的定力。禅宗祖师施设了禅宗三关:明心、见性、牢关,相应地,参禅也可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假使对一个老师:他教你明心的方法,又帮你见性了,又从来没有收过你的供养,然后为了自己坐大、永远掌权的私心不能实现,就心中不悦而无根诽谤,这样子的作人是失败的,正应该再去学作人的,所以我赞成他们去学作人。他们会有这样的心态,就表示他们对于究竟法的福德修集都还是不够的,性障都没认真的在修除,所以他们说离开同修会以后要去学作人,又说要去修福德,我认为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这自度度他的过程中,亲证如来藏般若波罗蜜实相智慧,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无所得性,以而消除无明习气,而转变阿赖耶识成佛地的无垢识,在这过程中,以转依如来藏之无所得体性为方便圆满成就我们的佛土,也成就众生也能够明心见性,一起圆满一切智智(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最后,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的开示,作为精进摄正法的指导,也作为这一节的总结:《大般若波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