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由持名然后到忆念、然后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乃至于能够明心见性,说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你这个持名念佛太浅了;也不会因为人家跟你讲说,这个无相念佛,这个不是念佛。你只要有这个定慧的知见的话,对于念佛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从此之后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这就是真正而的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并且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所说的念佛三昧。不落空、有两边,是有也是空,从此念佛才叫作实相念佛,那这就是真正而的念佛三昧。(原标题:怎样念佛让往生净土更有把握?)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他问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觉知,还是没有觉知呢?若是有觉知的话,就不名为入定;如果没有觉知的话,那岂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谓死水不藏龙吗?』老和尚说:『要知道禅宗这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心见性。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然清净。由于疑情不断,所以不是无知;也因没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虽然没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绕着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又颂〈世尊赞〉、〈观音菩萨赞〉,颂扬的都是九楼讲堂供奉的佛菩萨,也是今天大典安奉舍利的主角;其中最特别的是〈圣玄奘菩萨赞〉,它是由讲堂亲教师所撰述的,内容是: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立言斩谢标胜义降伏小乘震五印开演唯识阿赖耶阐明真谛如来藏明心见性觐弥勒护持正法再万年把玄奘菩萨一生坚苦卓绝弘护正法的功德,表显得十分贴切,并且寓意深远;平实导师 admin

2018-07-23

开演唯识阿赖耶,阐明真谛如来藏;明心见性觐弥勒,护持正法再万年。此后一千多年,中国都没有人诽谤如来藏妙法,都没有人会支持当年二乘部派主张的细意识,因为大家知道:玄奘菩萨标举的佛法大纛——第八识妙法,是佛法根本,也是历代禅宗圣贤证悟之标的;如来藏妙法是世界上最为璀璨的文化瑰宝,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如今禅法更形凋零,大众无明丛生而随意解读公案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候萦挂在玄奘菩萨心头的是,在明心见性之后,应该要如何继续在佛菩提道上来进修呢?而这个佛菩提道的完整次第又是什么呢?由于玄奘菩萨在当时的证量已经超越了中国同时期的所有僧众,他在当时已经找不到善知识可以谘询问道了,因此热切求法的玄奘菩萨就立志要前往印度(也就是当年的天竺)去求取《瑜伽师地论》,他也誓愿要把完整的佛道次第给带回到中国来。由于他本身具备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菩萨为了让众生脱离种种苦难,不辞辛劳说三乘菩提,让众生可以亲证二乘菩提,得以解脱生死;以及让众生可以明心见性,得以圆成大菩提果;乃至见众生在受种种苦,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众生得以安乐。(一)化作大鱼饱众腹,来世成佛度群蒙在《贤愚经》佛曾开示:自己往昔为了让众生免于饥饿之苦,愿意身为一只大鱼让众生得到安乐。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前,阎浮提有一位大国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佛的开示可知,纵使在无佛法的时代,菩萨为求及求智慧的缘故,应该发广大誓愿,不惜自己身命去作种种供养,以培植菩萨未来明心见性应有的福德资粮;乃至为了佛菩提,应该很努力很精进的为众生付出,愿作众生大火炬来照明众生种种贪嗔痴暗冥,让众生智慧可以启发而亲证三乘菩提任何一个菩提。像这样的菩萨才是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原标题:为利益众生而受大苦恼心无懊悔)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探究这样的不净法,都已经堕入常见外道中,连最基本的我见都没有断,还以圣人自居,真是颠倒啊!为什么说他们是附佛外道?一者,佛早在二大无量数劫以前断除了欲界最重的贪爱,知道那是生死流转法,还会用这种不净法来教导众生,让众生在三界流转生死吗?显然不会嘛!因为世尊教导众生都是清净的法,可以让众生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可以在解脱道了生脱死,或者是在佛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离开了思惟观,定力散失的话,就无法见性。如果离开了烦恼就没办法开悟,就没办法见性。所以《大集经》卷十二中说:若烦恼中见菩提者,是名如见,若离烦恼见菩提者即是倒见。那就是说:在烦恼中见真如、佛性的话,这个见才是如,才是如理作意的见,才是如法的见;如果离开了烦恼而见到菩提的话,这叫做倒见,这个见错了。所以对烦恼不可不迎不拒去放下,而应该投入烦恼之中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什么才是真实义的菩萨?什么才是菩萨的真实所证?在经典佛所认定的真实义菩萨,至少是已经明心见性的菩萨,这样的菩萨名为菩萨摩诃萨,这样的菩萨才是真正进入佛门修行的人,也是内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如果没有证悟的人,他不是真正进入内门修行的菩萨,所以被称为外门修六度万行的菩萨。既然佛所认定的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的人,那么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心性调伏之后,我们的福德也有了,我们就能够值遇到真善知识,因此能够建立参禅的功夫和知见;这时候我们修慧的条件具足了,就应该要把过去修福德回向明心见性,把那些福德作为我们进入大道的助缘。既然我们找到了真正能够亲证如来藏的禅法,找到了佛法真实的入理的大门,就应该要暂时放下一切的教相,一心精进的来参究;然后才有因缘在生缘处处的日常作务中,一念慧相应;就像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明心见性一次都完全过关,充分了知大乘的佛法精髓如来藏显现的是什么。基于悲悯心,发现现在的普遍的佛教界的表相佛法很兴盛,但是真正能够皈依我们本心,找到真实如来藏的方向的,并不是那么多,可以説没有,所以平实导师基于悲心,他就出来要把这个法传给大家。其实他这个时候自己完全没有私心的,他想找一位大师级的被大家信受的人,把这个法传给这个大师,然后让这 三摩地

2018-07-23

若将识阴境界中的各种灵知与定境当作是明心见性,中国佛教文化的復兴便无可能;综观世界各地的佛教团体与道场所传授的,不外乎这种六识论的断见与常见。若论佛法的真实义,则当今全球唯一弘扬八识论如来藏的,只有1997年成立于臺湾的佛教正觉同修会,是由平实导师所领导的大乘菩萨僧团及共修团体,全体在家、出家菩萨众,在平实导师带引下,致力于弘扬世尊第一义谛的真实义,彰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的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死,所以开始追求安身立命之道,于是走入了佛法修行想要悟道解脱、明心见性。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报,而这些福报,在佛法中而言,是摄属于次法的福德之中;有了次法的基础才能实现世间有为诸法。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 三摩地

2018-07-23

二者、修定定力是明心见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定力、慧力及福德具足,缺一不可)。经过漫长修持宗门与教门,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与知见,皆必有其转折处,由散乱心到统一心,置心一处,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是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证七住明心、十住见性。三者、修除性障性障深重者谓五盖粗重暗覆,五盖者谓五种障碍修证佛道之法:贪欲、瞋恚、睡眠、掉悔 三摩地

2018-07-23

】接著第132~133页中,平实导师说:【所以我不习惯开口向人要钱,从我这一世出来弘法以来一直都是这样,所以早期学人来学法时,我都是半年内就让他们明心或见性了!从来没有教他们说:「你要先修集福德资粮,要先去利乐众生。」所以来学三个月、六个月就帮他们明心了!也有人三个月、六个月就明心又见性了,都没有教导他们要先修布施。但是为了的永续流传,也为大家的道业著想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