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色指我们的色身,物质部分;受想行识牵涉到的,都是我们心理的层次;并且受想行根据刚才粗浅的解释,都是我们可以直接理解的范围。那么受想行这三个项目,是基于识的功能,而衍生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要有所领受、有所想象、有所决断、有所行为的时候,背后必然有我们对于环境,对于当前的境的一个了知的作用在,所以说,受想行这三个项目,其实都是奠基于识的基础上。比如早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没有色身,没有五阴自己,还会有刚刚所说对种种我所的贪著吗?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内涵在其他课程里已经有讲解过,我们在这里就不再细说。这个对五阴自己的贪爱执著,在佛法中我们称之为我执。可是,之所以会有我执,却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对我的本质认识不清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以为这个我是真实的、值得贪著的、值得把握的,值得为它去追求种种世间的法、世俗之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断我见的观行,你在禅三前得要独自坐下来,好好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都弄清楚,都观察出来:果然六尘虚妄,六识虚妄,六根也虚妄。当你观行清楚时,就把破参明心的前方便完成了,就不必在禅三道场一次又一次被打回票。只要我见断了,平时也有熏习如来藏体性的正见,当你一找到如来藏时就能承担,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网上某菩萨的开示:从自身之色受想行识于境界中现行之法相去观察思惟,如是去观察于何处何法说我,此我必定不离五蕴,此我必定六尘中与我贪我爱我慢我瞋相应。(末学不清楚这是哪位菩萨说的,因为是转帖中摘的)从以上开示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把这个我找出来了。末学再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应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去观察我的表现。因为无始以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断我见的观行,你在禅三前得要独自坐下来,好好去思维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都弄清楚,都观察出来:果然六尘虚妄,六识虚妄,六根也虚妄。当你观行清楚时,就把破参明心的前方便完成了,就不必在禅三道场一次又一次被打回票。只要我见断除了,平时也有熏习如来藏体性的正见,当你一找到如来藏时就能承担,自 三摩地

2018-07-23

意识现起又开始缘于名与色:我有受想行识,我有苦乐忧喜舍受,我有心行的存在。众生虽然不知道意根与阿赖耶识的心行,却把意识与阿赖耶识的行为能力据为己有,藉意识来了知自己正在作事:我能够享受、我正在受苦……等等。意识现起贪着,攀缘于名中的受,也攀缘于第八识的心行及名中七识心王的行;继而攀缘于了知性,那就是攀缘于想蕴;七识心王对六尘的了知性也是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会有慢心,都是从色受想行识来加以分别。明心见性以后则是从真如来看一切的有情众生,所以一切的有情众生完全平等。他从自己的体验,也会知道一切的有情众生到最后必定会成佛,因为未来时间无穷无尽。他也知道一切的有情众生本来是佛,因为真如佛性本来就具足,所以他知道菩萨再来其实很多。渐渐的他也会知道,他方世界的菩萨听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行迅速,风闻而来的也 三摩地

2018-07-23

四、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 三摩地

2018-07-22

(《大方等大集经》卷17)这一段说:为什么叫出世间呢?说到五受阴叫作世间,之所以叫作五受阴,讲的就是说一般众生都是依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来受用五欲六尘的苦乐忧喜舍,所以这五蕴又称为五受阴,这五受阴就叫作有情的世间。菩萨能善于分别五阴。菩萨为什么叫善于分别五阴呢?因为他能观察这五阴之所从来,是由自心如来所出生的。自心如来藉因、藉缘出生的五阴,它是无常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所以,是自己取三界的种种法来束缚自己,而不是三界法束缚自己。再加上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作为依止,如果说这个人已经可以修得人天善法不堕恶道,那就已经算可贵了。然而,即使说一直都在人天往返,其实也出不了生死之苦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8集学佛者如何课诵?>正钧老师(原标题:什么是在家和出家?) 三摩地

2018-07-22

夫利法者非有色痛想行识求。非有阴种诸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又舍利弗。夫求法者。无知苦求无断习求。无造尽证惟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放逸有放逸法。当知苦习当为尽证以惟致道。斯求法者无放逸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尘离淫尘。其染污者即为在边。斯求法者无淫乐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疆界。在疆界者则有分数。斯求法者 三摩地

2018-07-22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三摩地

2018-07-22

(3遍)☞正觉发愿文(3遍)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 三摩地

2018-07-22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三摩地

2018-07-22

识缘名色的识,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那名色本身就已经具足了七识心;名是受想行识,再加上色,所以名色加起来本身就是七识心。那识缘名色,是哪一个识缘名色呢?名色所缘的识是哪一个识呢?这个识当然就是阿赖耶识,这一个识当然就是佛所说的入胎识,这个识当然就是佛所说的“齐识而还”的这个第八识心。所以,佛在阿含里面并不是没有说第八识心,佛在阿含 admin

2018-07-22

(《大方等大集经》卷17)这一段说:为什么叫出世间呢?说到五受阴叫作世间,之所以叫作五受阴,讲的就是说一般众生都是依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来受用五欲六尘的苦乐忧喜舍,所以这五蕴又称为五受阴,这五受阴就叫作有情的世间。菩萨能善于分别五阴。菩萨为什么叫善于分别五阴呢?因为他能观察这五阴之所从来,是由自心如来所出生的。自心如来藉因、藉缘出生的五阴,它是无常的、 三摩地

2018-07-22

(《大方等大集经》卷17)这一段说:为什么叫出世间呢?说到五受阴叫作世间,之所以叫作五受阴,讲的就是说一般众生都是依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来受用五欲六尘的苦乐忧喜舍,所以这五蕴又称为五受阴,这五受阴就叫作有情的世间。菩萨能善于分别五阴。菩萨为什么叫善于分别五阴呢?因为他能观察这五阴之所从来,是由自心如来所出生的。自心如来藉因、藉缘出生的五阴,它是无常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能够满足十信位,应当要具足的信根的前提下,才能够进入住位中修学,进入住位中修学的话,就要来了一法修一法,了什么法?修什么法呢?了知进入住位里面,就是要能够修学现象界五蕴空以及般若空,修学般若空就要能够知道五蕴的法内容是什么?五蕴法的内容就是色受想行识。自己这个觉知心本身祂就属于识蕴里面的意识心,既然是属于五蕴中的心,那就不可能转变为真实,祂就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当你依真见道的根本无分别智深入观行,且越观越深之时,即谓行深般若蜜多,现前观察五蕴的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观到真心与妄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因此如实体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净体性,并且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7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