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杂阿含经》卷十)这意思是说,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的一一阴它的无常无我性不能正确的了知,误认为五阴是实有的、是常住不坏的法性;对于灭除五阴的道理不能正确的了知,不知道五阴灭尽后还有涅槃的本际不灭;乃至对于五阴中所含摄十八界、六入、十二处种种生灭法的内容不能正确的了知,导致误会五阴中所含摄的某一法不是五阴,不是生灭法;这样不能如实正见了知五 | admin 2019-04-24 |
![]() |
再进一步观行识蕴是藉缘而有,再观察受、想、行蕴是因色蕴与识蕴而有,都是假合不实的法,并无真实的自我可以常住不坏,五蕴之我见所生的三缚结便可确实断除,证得声闻初果。利用这种动中禅(身念处观)的修法断身见(我见)后,还需要转入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观继续修行,才能断尽微细我见;微细我见断尽,已断欲界爱,一念无明也已断尽,证得五蕴皆空而得慧解脱果。( | admin 2019-04-24 |
![]() |
毗舍佉优婆夷先问说:“如何灭掉自己呢?”解脱道是要灭掉五阴的自己,而不是还要保留五阴自己的任何一个部分,用这样去入涅槃的;用这个样子想要生生世世相续地存活,这是错误的知见,这样子是永远没有办法断除我见,更何况是入涅槃呢!法乐比丘尼答覆的内容不就是这样子吗?要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兴盛生起以及运行,已经断尽无余;对于其执著,已经舍弃、吐出了, | admin 2019-04-24 |
![]() |
空如来藏意思是说,如来藏自住境界中空无一法可得: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没有色受想行识,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二十个随烦阶,“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究竟没有任何一法可得,本来就是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空如来藏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境界,这才是真悟菩萨们的因地觉心;以这个因地觉心来进修,求将来佛地果位的“空如来藏”境界,才能与将来果位的&ldq | admin 2018-12-27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六识论中观师的错缪 “意根自无始劫以来都是现行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意根从来不曾中断过,不但这一世出生以来都不曾中断过,其实是打从无始劫以来就如此恒常现行而不曾中断过;从眠熟位、闷绝位、无想定位、灭尽定位乃至正死位中,意根始终都是现行识,所以 | admin 2018-12-27 |
![]() |
所以,不是意根灭了变成意识心,而是意根与意识二个识都是现行识而同时存的在;意根如果真的如月称、安慧、宗喀巴、印顺......等人所说的,那正是意根灭了才出现意识,就成为:在意识出现时,意根就不存在了。[2]意根与意识若是同一个心,十八界的建立就成为虚妄建立了!十八界就应该改为十七界。而且世间睡眠这个法相的定义必须要作修改,因为眠熟后仍有意根存在,而意根即是 | admin 2018-12-27 |
![]() |
受想行识即是其名说为名色。此之蕴聚可恶名色托生诸有。乃至少分刹那我不赞叹。何以故。生诸有中是为大苦。譬如粪秽少亦是臭。如是应知生诸有中少亦名苦。此五取蕴色受想行识。皆有生住增长及以衰坏。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长衰坏即是老死。是故难陀。谁于有海而生爱味。卧母胎中受斯剧苦。复次难陀。如是应知凡入胎者。大数言之有三十八七日。初七日时胎居母腹。如[打-丁屑] | 三摩地 2018-10-14 |
![]() |
众生的五蕴身中,色蕴以四大──地、水、火、风组成,都是无常之法;受想行识四蕴皆以色蕴的五色根与五尘为依才能生起,所以也都是无常之法。佛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诸法皆是无常法,都是会坏灭之法,都是缘起缘灭之法,既然五蕴身我无常必坏,所以依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诸法无常必坏,在阿含解脱道中就说“诸法无我”,因为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生 | admin 2018-08-07 |
![]() |
四阿含中每释云:“名是受想行识,色是羯罗蓝等。”羯罗蓝者受精卵也,等者涵盖胎儿、成人、一切有情之有根身。既云受精卵、胎儿、人及诸有情之有根身是色,因色身而有受想行识,此五蕴合称名色;此名色五蕴既与识相依而住,当知此识即如来藏阿赖耶识也。若谓此缘名色之识是末那识,非如来藏,则应一切有情皆无意识;意识由意根触法尘而生故,佛说意根是末那识故(大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他骂我的这五个字又不是五字同时出现,当他骂你时,是忘八蛋四字还没有出现,那他的骂就与我无关;当他骂忘时并不是在讲我啊!骂的是忘啊!八蛋也还没有出现,那也与我无关,我何必生气?所以骂詈五个字不一时生,没有人骂人时能五个字一起出现,一定都有先后;既然如此,有什么关系?当第一字出现时,后面的字没有骂出来;当后面的字出现时,前面的字又已经过去了,又不是一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故知根尘触及末那识欲了别五尘之作意,乃是受想行识现起之缘;有根身之色身亦因此而生长增广,眼等六识因此而出生。第七识末那识(意根)依一念无明三界烦恼为缘,也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的。无明之产生,是众生因为不明白法界实相之双具空性有性,及不知不解五蕴内容及其空相所致;无明乃依第八识中有漏法种而生。末那识复依一念无明三界烦恼为缘,由阿赖耶生。具有见闻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边——过去识种、现行识种、未来识种皆无边际,欲求神通及诸境界者,皆随时可得,此名识无边处定;若未见道,便以此修证而为圣境,自谓圣人,便堕轮回,入三恶道。佛子以有正见,安住久之,发觉心缘诸界种子,心必散乱,定力必减;又复了知此心住此定中,乃相对于空无边处之向外而向内安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色界天有情虽无色蕴,仍有受想行识四蕴;蕴者聚也,依如来藏因及业爱缘、父母缘,而有色蕴;因有色蕴及末那,便有六识,识蕴具足;因于色蕴及识蕴,便有受想行觉;五蕴具足,便使众生依于五蕴而贪五尘,轮转于欲界。色界天人则依五蕴而贪定境法尘,无色界天有情则依四蕴而贪四空定中之显境名言——不知灵觉心之虚幻而执定境中之灵觉心为不生灭心。三界有情因五蕴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佛法中有二谛:世俗谛以及第一义谛,二乘法讲的是前者的世俗谛,讲的是蕴处界无常、终究毁坏,所以说受想行识都只是“名”,其性本空,这才是真正的性空唯名,所以原始佛法的四阿含诸经所讲的才是性空唯名;所以四阿含偏显的世谛,才是性空唯名。至于般若诸经讲的法义绝对不是性空唯名,因为般若讲的是实相法,实相法就是众生的不念心、菩萨心、非心心、无心相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骂我的这五个字又不是五字同时出现,当他骂“你”时,“是忘八蛋”四字还没有出现,那他的骂就与我无关;当他骂“亡心”时并不是在讲我啊!骂的是“忘”啊!“八蛋”也还没有出现,那也与我无关,我何必生气?所以“骂詈五个字不一时生”,没有人骂人时能五个字一起出现,一定都有先后;既然如此,有什么关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要比较严格的界定,从识阴及受想行阴来看色阴,色阴也是我所;但这是修行人的看法,一般多不这么看;因为色阴若不存在了,人间的受想行识四阴也无法现前,所以通常我所是说五阴我所有的身外之物:名声、财产、眷属、名誉等,这都叫作我所。一切法中没有我,一切法中没有我所;因为一切法无常,乃至我、我所全部无常,能如此现前观察,就是善修正念。由于这样观察的缘故,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现起又开始缘于名与色:我有受想行识,我有苦乐忧喜舍受,我有心行的存在。众生虽然不知道意根与阿赖耶识的心行,却把意识与阿赖耶识的行为能力据为己有,藉意识来了知自己正在作事:我能够享受、我正在受苦……等等。意识现起贪着,攀缘于名中的受,也攀缘于第八识的心行及名中七识心王的行;继而攀缘于了知性,那就是攀缘于想蕴;七识心王对六尘的了知性也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诸法在过、现、未来生生灭灭的同时,心意识也伴随着运作,而如来藏却不在心意识之中;乃至说非色受想行识,不离色受想行识,非地水火风大,不离地水火风大。所以说,如来藏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是要以这样的知见去参究。离心意识参不是要保持在无念的状态,不是要把心意识丢掉,而是要以心意识,往离开心意识的方向去参究,因为心意识是我们参究的工具。前面所说,每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色指我们的色身,物质部分;受想行识牵涉到的,都是我们心理的层次;并且受想行根据刚才粗浅的解释,都是我们可以直接理解的范围。那么受想行这三个项目,是基于识的功能,而衍生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要有所领受、有所想象、有所决断、有所行为的时候,背后必然有我们对于环境,对于当前的境的一个了知的作用在,所以说,受想行这三个项目,其实都是奠基于识的基础上。比如早 | 三摩地 2018-07-23 |